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飞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脏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综合征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脏起搏
  • 2篇药物
  • 2篇起搏
  • 2篇疗效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急性冠脉
  • 2篇急性冠脉综合...
  • 2篇冠脉

机构

  • 13篇陕西省第二人...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杨晓飞
  • 5篇李风原
  • 4篇王彩虹
  • 2篇李凤原
  • 2篇唐冰霞
  • 1篇帖丽丽
  • 1篇侯英莉
  • 1篇刘文莉
  • 1篇刘海荣
  • 1篇栾荣华
  • 1篇韩红
  • 1篇周宁
  • 1篇王丽先
  • 1篇王丽君
  • 1篇李瑞琼
  • 1篇王盟
  • 1篇雷晓燕
  • 1篇徐玉霞
  • 1篇刘悦
  • 1篇张红丽

传媒

  • 7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肾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应用贝那普利对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贝那普利在降压的同时对心脏和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5例,停用其他降压药2周后,口服贝那普利10~20mg,平均观察2年,比较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ST段改变、血和尿24hβ2-微球蛋白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ST段改变、血和尿24hβ2-微球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贝那普利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对心脏和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应长期坚持治疗。
李风原徐玉霞杨晓飞刘悦唐冰霞
关键词:心脏肾血浆流量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术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术患者心功能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术治疗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EVD、ESV以及LVEF以及NT-proBNP、NO以及vWF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VD、ESV指标都有所下降,观察组[(98.12±10.56)ml、(31.48±5.80)ml]低于对照组[(106.38±10.89)ml、(36.45±8.02)m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指标都有所上升,观察组[(62.12±7.45)%]高于对照组[(56.29±9.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T-proBNP、NO以及vWF等指标都有所下降,观察组[(158.56±22.80)pg/ml、(42.56±6.29)μmol/L、(90.12±10.58)%]低于对照组[(176.90±25.89)pg/ml、(50.23±8.02)μmol/L、)(95.68±1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的NT-proBNP水平,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确切。
杨晓飞冯冰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7例体会
2005年
周宁王丽先刘文莉杨晓飞王丽君刘海荣王彩虹侯英莉张红丽
关键词:起搏器安置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经锁骨下静脉床旁盲插普通临时起搏电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60例被引量:1
2007年
杨晓飞李凤原王彩虹
关键词:心脏起搏急症
利福平致药物热1例
2002年
杨晓飞李风原
关键词:利福平药物热病例报告药物不良反应
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对36例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苯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其在降压的同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停用其他降压治疗药物2周后,口服苯那普利10~15mg,观察4~8周,监测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患者血压和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苯那普利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能很好改善心功能。
李风原杨晓飞
关键词:苯那普利高血压心功能
以心绞痛为首发症状的双硫仑样反应1例被引量:2
2012年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应用药物(头孢、咪唑类)后饮用含乙醇的饮品或接触乙醇导致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现报告1例以心绞痛为首发症状的双硫仑样反应如下。
李瑞琼杨晓飞李凤原
关键词:中毒乙醇双硫仑样反应心绞痛
盐酸戊乙奎醚联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合并早期心肌损伤疗效及对血清NT-proBNP、hs-CRP、PTC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联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合并早期心肌损伤的疗效及对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将88例感染性休克合并早期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救治,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均治疗96 h。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72,96 h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心肌损伤标记物及血清NT-pro BNP、hs-CRP、PC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12,24,48,72,96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楔压(PAW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12,24,48,72,96 h血清NT-pro BNP、hs-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联合心脉隆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合并心肌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改善临床结局,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有效降低血清NT-pro BNP、hs-CRP、PCT水平有关。
俞瑞卿屈洁杨晓飞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心脉隆注射液感染性休克心肌损伤N末端脑钠肽前体
高血压脑血管病患者动态血压的改变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了 1 2 1例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 ,旨在说明两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方法 :组 1 :5 8例合并脑血管病患者 ;组 2 :63例无脑血管病患者。结果 :两组患者 2 4h收缩压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均有显著差异。昼间两组收缩压负荷值有显著差异 ,夜间两组收缩压负荷值无显著差异 ,两组昼间和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均无显著差异。高血压脑血管病男女患者间动态血压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2 4h血压平均水平升高特别是收缩压水平升高、血压波动明显 ,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着直接关系 ,也是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 2 4h血压特别是夜间血压、老年人收缩期血压。
李风原杨晓飞帖丽丽唐冰霞韩红
关键词:高血压脑血管病动态血压夜间血压收缩期血压
生脉散合丹参饮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生脉散合丹参饮加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基本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散合丹参饮,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利钠肽(BNP)、内皮素-1(ET-1)和6分钟步行试验步行距离(6MW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中17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11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差异显著(P <0.05)。两组治疗后LVEF、BNP、ET-1、6MWT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散合丹参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
魏钢杨晓飞
关键词:生脉散丹参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