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红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电
  • 4篇电图
  • 4篇心电图
  • 3篇动脉
  • 3篇心血管
  • 3篇心血管病
  • 3篇心血管病学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病
  • 3篇血管病学
  • 3篇散点图
  • 2篇心电散点图
  • 2篇血压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病变
  • 1篇动脉压

机构

  • 9篇仙桃市第一人...
  • 3篇武汉大学
  • 2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艳红
  • 7篇杨亚莉
  • 3篇向晋涛
  • 3篇刘艳琼
  • 3篇武娟
  • 2篇刘志广
  • 2篇杨晴
  • 2篇刘莉
  • 1篇赖丹

传媒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对2013-06—2014-06收治入院的177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81例为观察组,未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96例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类型及发生率,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分析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2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为76.54%和43.7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险(OR=5.867,P=0.001)。结论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几率高于未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是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亚莉李艳红刘艳琼刘志广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老年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血压控制不良患者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 716例老年高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专门的医学调查人员来收集患者的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是否有糖尿病等。血压测定:采用汞柱式血压计进行血压的测定:测定之前休息5min,连续测定2次,取平均值。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脉压及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相关性。结果患者的年龄、脉压分布基本无显著性差异;血压多分布在1、2两级;收缩压控制不良的比例最高,占据了绝大部分类型;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男性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吸烟与非吸烟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压范围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平均动脉压范围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增长、男性及糖尿病均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平均动脉压相比于脉压更能够反映老年血压控制不良患者的血压情况,更符合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特点,与脑卒中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准确预测脑卒中的发病情况。
杨亚莉李艳红刘艳琼刘志广
关键词:血压控制不良平均动脉压脑卒中
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ON组)和丹参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组(DSN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差异。结果:CON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行PCI率为92.0%,死亡率为20.0%;DSN组PCI率为64.0%,死亡率为4.0%。DSN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的hs-CRP、TNF-α、IL-6、IL-8和IL-10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TNF-α、IL-6和IL-8均显著降低(P<0.05),而IL-10显著升高(P<0.05);DSN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TNF-α、IL-6和IL-8显著低于CON组患者(P<0.05),而IL-10显著高于CON组患者(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紊乱状态,提高疗效并降低死亡率。
杨亚莉李艳红刘艳琼
关键词:丹参注射液
利用时间RR间期散点图诊断窦性二联律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男性,74岁,以胸闷、心悸月余就诊。行动态心电图检查,24h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呈宽幅条带,在位于宽幅条带的空心处行1ht-RR散点图逆向,散点呈平行的二条线,其相应的心电图为二联律,因下条为基准的节律,故此时的心电图诊断窦性逸搏二联律。
杨亚莉武娟向晋涛李艳红刘莉杨晴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心电散点图揭示窦房结变时功能不良一例被引量:3
2016年
1例男性,80岁,因"胸部不适"住院治疗,动态心电图1hRR间期散点图呈现双层分布,锯齿状;1hLorenz-RR散点图呈分岔或分离图形,相应片段心电图不同心率谱呈不间断的变换。此揭示窦房结变时功能不良。
杨亚莉武娟向晋涛李艳红刘莉杨晴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电散点图
HOLTER监测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2004年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属自限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严重时累及心、脑、肾等脏器,引起冠脉扩张,形成动脉瘤。本文通过HOLTER监测川崎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川崎病合并冠脉病变的心电图改变中寻找相关性,探讨其临床价值。
李艳红
关键词:HOLTER监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心电图
胸痹的心电图检查与早期干预
2012年
中医的胸痹是指发生在胸部的心悸、憋闷、甚至疼痛的病症,相当于西医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李艳红
关键词:胸痹心电图早期干预
低温性J波一例
2023年
患者男性,42岁。因“被发现溺水致神志不清伴低温3 h入院”。心率47次/分,体温温度并未测出,心电图示广泛导联QRS波与ST段之间呈驼峰状电位(J波);经抢救体温、心率恢复正常,心电图显示只有下壁导联微小J波。明确诊断:低温性J波。
孙沁雪杨亚莉刘文通向倩赖丹武娟李艳红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电图溺水
折返性室性早搏T波上P波:从散点到波形的性质及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折返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Lorenz-RR散点图的室早后点集图形的长轴的斜率为1/2,但有时出现翘尾现象,定义室早T波上的窦性P为P′波;逆行P波为P^-波,PP为发生P′或P^-前或后的窦性PP间期,从散点逆向回放心电图分析发现:翘尾现象有两种P波节律机制:①PP′+P′P<2PP(PP′PP);无翘尾现象时也有两种P波节律机制:①PP′+P′P=2PP(PP′=P′P=PP);②PP^-+P^-P<=2PP(PP^-PP);弄清上述P′或P^-与P的数学关系,反之,则可应用于鉴别室早T波上P波的性质,尤其当P的形态不清晰时。
杨亚莉李艳红向晋涛
关键词:心电图学室性早搏P波散点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