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红 作品数:8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项目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皱肋文蛤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的研究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数码相机拍摄皱肋文蛤胚胎、幼虫和稚贝发育过程,并以个体大小、行为方式、贝壳形状、足部发育、平衡囊发育、鳃丝发育、面盘脱落、足丝分泌、水管形成、壳色及其透明度变化等特征为依据,对幼虫和稚贝发育过程进行分... 李艳红 刘志刚 刘锦上关键词:胚胎 幼虫 稚贝 发育 文献传递 马氏珠母贝4种壳色选育系F_6与普通群体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比较 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马氏珠母贝4种壳色选育系F6代和普通养殖群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比较,实验设置13、18、23、28、33℃等5个温度梯度和20、25、30、35等4个盐度梯度。结果表明:在温度13~33℃范围内,各实验组的耗氧率均随着温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温度28℃达到最大,各实验组的排氨率则随着温度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在盐度20~35范围内,各实验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着盐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盐度30时最大;温度和盐度对马氏珠母贝各实验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4种壳色选育系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明显大于普通群体,不同壳色选育系之间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温度13~33℃和盐度20~35范围内,马氏珠母贝的氧氮比(nO∶nN)范围为3.64~15.02,其代谢类型以蛋白质为主。 朱晓闻 王辉 刘志刚 张文府 李艳红 邓云翠关键词:马氏珠母贝 壳色 耗氧率 排氨率 温度和盐度对马氏珠母贝精子激活率及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和响应曲面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温度(T)、盐度(S)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精子激活率及活力的影响并建立了模型。实验设置的温度范围为15~45℃,盐度范围为12~48。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精子激活率与活力随着温度、盐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盐度的一次效应和二次效应以及温度的二次效应对精子激活及活力的影响极显著(P<0.01),温度和温盐的互作效应对精子激活率及活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保持马氏珠母贝精子激活率较高时的温度为26~31℃,盐度为25~30;保持马氏珠母贝精子活力较大时的温度为24~35℃,盐度为22~30;实验建立了温度和盐度对马氏珠母贝精子激活率及活力影响的模型,通过模型同时优化得出温度30.04℃,盐度为26.86时,马氏珠母贝精子激活率最高、活力最大,分别为85.51%和57.82%。 王辉 罗明明 朱晓闻 吕文刚 李艳红 王亚男 刘志刚关键词:响应曲面 北部湾墨西哥湾扇贝形态性状与闭壳肌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3 2013年 为寻找墨西哥湾扇贝中对其闭壳肌重量影响最显著的形态学特征,在整个扇贝的生长过程中,每一个月测一次壳高(mm)、壳宽(mm)、铰合线长(mm)、体质量(g)和闭壳肌质量(g),每一轮的样本采集量为60,通过通径分析研究这些形态学特征对闭壳肌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根据各形态学特征对闭壳肌质量的直接的、间接的、总路径的贡献,发现体质量的影响是最显著的(p<0.01),其他的形态学特征如壳高、壳宽和铰合线长对于闭壳肌生长既不限制也不促进。 王辉 李艳红 刘进 朱晓闻 刘志刚关键词:墨西哥湾扇贝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多重共线性 温度和铜离子对近江牡蛎抗氧化物酶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和铜离子浓度对近江牡蛎鳃和消化腺组织中抗氧化物氧化酶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建立了温度和铜离子对抗氧化物酶活力与相关基因表达的模型。实验结果表明: 1)本研... 李艳红关键词:近江牡蛎 基因表达 温度效应 文献传递 皱肋文蛤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的研究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数码相机拍摄皱肋文蛤胚胎、幼虫和稚贝发育过程,并以个体大小、行为方式、贝壳形状、足部发育、平衡囊发育、鳃丝发育、面盘脱落、足丝分泌、水管形成、壳色及其透明度变化等特征为依据,对幼虫和稚贝发育过程进行分... 李艳红 刘志刚 刘锦上关键词:胚胎 幼虫 稚贝 发育 Cd^(2+)与Zn^(2+)的联合效应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受精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d2+与Zn2+对马氏珠母贝受精率的影响。Cd2+、Zn2+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30—20mg/L、0.100—20mg/L。结果表明:Cd2+与Zn2+两因子对马氏珠母贝受精率的一次效应极显著(P<0.01);Cd2+与Zn2+两因子一次互作效应极显著(P<0.01)。经响应曲面法分析,随着Cd2+与Zn2+浓度的增加受精率呈下降趋势,当Zn2+浓度在最低浓度(0.100mg/L)时,受精率随着Cd2+浓度的上升而下降;当Cd2+浓度在最低浓度(0.030mg/L)时,受精率随Zn2+浓度的上升而先下降后升高。本实验建立了马氏珠母贝受精率与Cd2+、Zn2+间关系的模型方程(R2=0.996,Adj.R2=0.987,Pred.R2=0.887,P<0.01)并可用于预测Cd2+、Zn2+对马氏珠母贝受精率的影响。 邓云翠 王辉 李艳红 朱晓闻 罗明明 王亚男关键词:马氏珠母贝 受精率 皱肋文蛤胚胎、幼虫及稚贝的发育 被引量:4 2015年 在水温28.5-30℃、盐度23.6-25.4条件下,观察了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胚胎、幼虫和稚贝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皱肋文蛤的胚胎经历桑椹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等阶段,形成担轮幼虫。根据行为方式和形态特征,其幼虫阶段可分为D形幼虫、壳顶初期幼虫、壳顶中期幼虫、壳顶后期幼虫、变态期幼虫、附着期幼虫。稚贝发育可分为无管期稚贝、单管期稚贝和双管期稚贝。皱肋文蛤幼虫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逐渐改变,从担轮幼虫至壳顶后期幼虫营浮游生活,变态期和附着期幼虫分别营匍匐生活和附着生活。壳顶初期幼虫出现足原基,壳顶中期和壳顶后期幼虫分别形成平衡囊和鳃丝。稚贝阶段开始从附着生活向埋栖生活过渡。稚贝出现明显的次生壳,无管期稚贝和单管期稚贝的次生壳为红褐色,而双管期稚贝的次生壳为白色。皱肋文蛤从 D 形幼虫发育到附着期幼虫,后者的壳长和壳高分别增至前者的1.77倍和2.10倍;稚贝阶段从无管期发育到双管期,后者的壳长和壳高分别增至前者的3.13倍和3.28倍,显示皱肋文蛤幼虫阶段缓慢生长,稚贝阶段快速生长的特征。 栗志民 钱佳慧 刘志刚 刘锦上 李艳红关键词:胚胎 幼虫 稚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