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丽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隐喻
  • 2篇外语
  • 2篇文化
  • 2篇教学
  • 1篇隐喻研究
  • 1篇语言哲学
  • 1篇语义
  • 1篇语义泛化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视野
  • 1篇神似
  • 1篇思维
  • 1篇思维过程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外语课
  • 1篇外语课堂
  • 1篇外语课堂教学
  • 1篇文化产品
  • 1篇文化产业
  • 1篇文化交际

机构

  • 6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李秀丽

传媒

  • 2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外语教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翻译的核心是追求“本色”被引量:5
2003年
在翻译过程中让译文保持原文的本色 ,做到恰如其分 ,其信息既没有增加 ,也没有减少和丢失 ,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而保持原始文本的本色 ,就成了翻译的核心或翻译追求的最高目标。所谓本色 ,是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本 ,保持“原汁原味”,具有原始风格 ,从文字表达、遣词造句到思想底蕴、历史文化背景都体现其本来色调。坚持这一翻译理念 ,就要达到形似、意似和神似 ,并要有相应的技术手段 ,尤其是要处理好与“归化”
李秀丽
关键词:翻译神似
全球化时代文化产业的特征被引量:7
2003年
本文认为全球化时代文化产业的特点是 :文化消费的全球性给文化生产以有力的推动 ,促使各国文化产业朝集团性和全球性方向发展 ,文化产品在日益丰富的同时也使它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具有竞争性 ;但全球文化市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文化产业目前尚处于弱势 ,但是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可能空间。
李秀丽
关键词:文化产业民族文化文化消费文化生产文化产品文化市场
语言哲学视野中的隐喻被引量:8
2001年
20世纪国外语言学界对隐喻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语义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在这一过程中 ,语言哲学家对隐喻的研究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例如 ,Black提出隐喻意义从“互动”而来 ,White认为隐喻有复杂的语言学结构 ,Searle强调隐喻意义总是指说话者的意义 ,Davidson主张隐喻不可能有字面的解释 ,L akoff和 Johnson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大部分是隐喻的 ,Indurkhya则试图说明隐喻本质上是个投射过程。诸种探讨 ,把隐喻研究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李秀丽
关键词:隐喻语言哲学BLACK思维过程SEARLE
把握好外语课堂教学中的理解活动
2002年
外语教学中的学生的理解活动非常重要 ,它与技能培训密切相关 ,从认知角度看 ,习得的价值在于人们理解信息所做的努力。理解活动中教师把握的原则是在教学设计时确定学生可以接受的难度以唤起学生在理解时的最大努力 ;让理解活动循序渐进并确定目标以利学生去理解 ;同时允许学生在进行理解时做出不同的努力。在教学形式上 ,教师可利用情景教学法、问题
李秀丽
关键词:习得教学设计
论外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培养的原则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试图结合外语教学实践和国内外对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的研究,对外语教学原则中的一个最重要原则,即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原则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探讨;认为这种原则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社会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话语能力的培养和日常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李秀丽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话语能力
隐喻研究的误区被引量:15
2002年
国外语言学界在隐喻研究中的最大误区是 :将隐喻的语义及其范围泛化 ,把日常语言的大多数表达方式都纳入隐喻 ,同时把隐喻作为一种机制参与概念形成过程 ,甚至认为它就是一种思维机制 ,把它抬高到认知理论的高度 ;但其研究方法却是把隐喻概念体系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 ,即建立在对自身经验的参照上 ,而在探讨问题时仍然不能脱出修辞学范围 ,使之不能解释语篇隐喻 ,因而在总体上未能取得成功。
李秀丽
关键词:隐喻语义泛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