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平
- 作品数:88 被引量:51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东北地区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导致东北农田黑土层变薄、耕地质量下降、种植作物单一、土壤生产能力下降、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保护性耕作技术被视为应对人增地减、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免耕又...
- 李瑞平郑金玉罗洋郑洪兵王浩刘武仁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耕地质量
-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叶片冠层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2年
-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已经定位研究28年留茬深松(DT)、免耕(NT)、翻耕(PT)和传统耕法(CT)的基础上,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处理间存在差异,DT处理比NT、PT和CT分别高8.78%、25.50%和48.13%,NT处理比PT和CT分别高15.38%和16.00%,PT处理比CT高0.54%,DT和NT处理分别与CT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010年);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处理间存在差异,差异不显著。
-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李征胡庆生杨秀梅
- 关键词:玉米耕作方式光合特性
- 一种旱田垄作高效集水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旱田垄作高效集水方法,是在垄作条件下,在垄沟内打土隔子,土隔子高度与垄台相等,土隔子宽度与垄沟宽度相等,土隔子长度为30‑40cm。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旱田垄作高效集水方法,通过土隔子将自然降水蓄积在农田里,避...
- 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王浩刘海天马晶吕珂张大光刘武仁
- 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1
- 2010年
- 以垦丰16为试材,在30万株/hm2、33万株/hm2、36万株/hm2和39万株/hm24个密度条件下,研究不同密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冠层光合速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密度范围内(M1~M3),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M3产量最高达3815.22kg/hm2,当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则产量开始下降。
- 程伟燕李志刚李瑞平
- 关键词:大豆光合特性
- 东北玉米耕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新型耕作制度展望被引量:4
- 2021年
- 东北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长期“重用轻养”的利用方式导致土壤严重退化,生产能力下降,如何实现东北黑土保护性利用是当前农业领域研究热点。玉米是东北第一大粮食作物,长期传统耕作制度不仅加速土壤退化,同时导致玉米秸秆“过剩”。因此,如何通过耕作制度改革来解决东北现行耕作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土壤侵蚀和秸秆还田4个方面总结传统耕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主要新型耕作制度模式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东北耕作制度发展方向,为黑土地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借鉴。
- 李瑞平谭化谭化谢瑞芝罗洋郑洪兵王浩王浩刘武仁李少昆
- 关键词:玉米土壤耕作制度
- 氮肥施用量对高耐密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 为了明确氮肥施用量对高耐密玉米品种利民33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设计氮肥施用量分别为No(不施氮肥)、N120、N200、 N280和N360 kg/hm2 5个处理,对叶绿素含...
- 李瑞平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王浩
- 关键词:玉米氮肥施用量光合特性
- 一种玉米沟台互换种植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沟台互换种植方法,涉及玉米耕种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采取均匀垄种植,沟台互换种植、垄台和垄沟换位休闲、沟台换位中耕、精量或半精量播种的耕种方式;通过本发明的玉米沟台互换种植,实现了苗带和中耕带换位休...
- 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王立春王浩刘海天马晶吕珂刘武仁
- 文献传递
- 苗带紧行间松松紧兼备的耕地合理耕层耕作方法
- 一种苗带紧行间松松紧兼备的耕地合理耕层耕作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采用苗带重镇压和拔节期行间深松步骤完成,玉米春季播种后,对当年苗带进行镇压,镇压后的土壤紧实度为容重1.26-1.28克/厘米<Sup>3</Sup>...
- 刘武仁王立春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马洪马骞
- 文献传递
-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耕层温度影响的短期效应被引量:3
- 2023年
- 阐明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的土壤温度效应,对农田秸秆管理和热量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传统垄作秸秆不还田(CT)、秸秆深翻还田(PTSR)、秸秆碎混还田(RTSR)和秸秆覆盖还田(NTSR)4个处理,2018—2020年测定了玉米生育期5、15、30 cm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动态变化及秸秆覆盖率,分析了不同处理各土层温度差异、≥10℃土壤积温和有效积温(GDD)、土壤温度日动态变化和空气积温生产效率,以及影响土壤温度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主要影响玉米播种至出苗期(S~VE)的土壤温度,土壤日平均温度呈现CT>PTSR>RTSR>NTSR的趋势,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和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温度差异逐渐缩小。与CT相比,PTSR、RTSR和NTSR处理5 cm土壤温度分别降低0.86、1.84和3.50℃;NTSR处理显著降低了不同土层≥10℃积温和GDD,5、15和30 cm土层≥10℃积温分别降低216.2、222.7和165.1℃·d,GDD分别降低201.9、138.7和123.9℃·d;NTSR处理还显著降低了空气积温生产效率,降幅为9.7%~15.6%。综上,PTSR和RTSR对玉米播种至出苗期表层土壤温度会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对空气积温生产效率无显著影响;而NTSR显著降低了耕层土壤温度和空气积温生产效率。
- 李瑞平罗洋罗洋郑洪兵郑洪兵明博李少昆王浩
-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温度
- 东北地区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 <正>【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导致东北农田黑土层变薄、耕地质量下降、种植作物单一、土壤生产能力下降、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保护性耕作技术被视为应对人增地减、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可持续农...
- 李瑞平郑金玉罗洋郑洪兵王浩刘武仁
- 关键词:免耕保护性耕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