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 作品数:39 被引量:168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9 2018年 肿瘤免疫治疗的抗肿瘤疗效被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s,CART)治疗是现阶段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方法。ICIs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肺癌、肾癌、黑色素瘤、头颈部肿瘤、膀胱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的治疗。 李珊 孙宇新 黄慧 徐作军关键词:肿瘤免疫治疗 间质性肺疾病 抑制剂 检查点 CELLS 肝梅毒树胶肿一例 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女,47岁。因“发现肝占位1个月”于2015年5月入院。患者外院体检行腹部超声时发现肝内结节,进一步行腹部CT见肝脏多发占位,性质待定,遂就诊我院。 张昀 李珊 焦洋 王澎 刘鸿瑞 曾学军关键词:肝占位 树胶肿 梅毒 腹部CT IL-35在结节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IL-35属于IL-12因子家族,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新细胞因子,其包含EBI3和IL-12p35两个亚基,目前发现其在多个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免疫调节功能。本研究将检测结节病患者外周血中I... 宋新宇 黄慧 刘永哲 胡立星 赵玉月 李珊 徐作军关键词:结节病 IL-35 免疫抑制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摘译)——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官方共识 被引量:15 2014年 2013年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新分类更新了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ATS/ERS) IIP分类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更新了既往已有的某些IIP亚型的定义,提出了IIP的一些新的临床亚型和病理亚型.本次共识并非独立的指南,而是对2002年IIP指南的更新和补充.2004 2011年间共发表了208篇IIP相关的文献,其中75%均遵循2002年IIP共识中的内容,而本次共识则是在整合了上述研究的结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黄慧 李珊 徐作军关键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呼吸病 摘译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和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3—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确诊的IPF患者15例(IPF组),男14例,女1例,年龄40~73岁,平均(59±8)岁;7例尚未治疗,6例正在使用吡非尼酮,2例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COP患者15例(COP组),男5例,女10例,年龄41~71岁,平均(59±8)岁;7例尚未治疗,7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例使用克拉霉素。同期无呼吸道疾病的体检者15例(对照组),男4例,女11例,年龄43~70岁,平均(58±6)岁。采集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核质分离,通过荧光法测定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总体活性,并分析其与各组主要实验室指标及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IPF组和COP组PBMC胞质蛋白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分别为(724±216)、(718±245)nmol/L,高于对照组的(409±105)nmol/L(均P<0.01)。IPF组和COP组核蛋白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分别为(2 309±708)和(3 310±1 005)nmol/L,高于对照的(1 572±611)nmol/L(均P<0.01)。COP患者PBMC核蛋白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高于IPF患者(Z=-2.840,P=0.005)。PBMC核蛋白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与IPF患者FEV1占预计值%和DLCO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574,P=0.025;r=-0.583,P=0.029),与COP患者FVC占预计值%和肺总量占预计值%(TLC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846,P=0.016;r=-0.900,P=0.015)。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能参与了COP及IPF的发病过程。 李珊 刘永哲 黄慧 张倩 方楚玲 徐作军关键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成纤维细胞 纤维化型肺结节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结节病是一种系统性、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肺脏是结节病最常见的受累部位,约20%的肺结节病患者表现为纤维化型肺结节病,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故病死率较高,是影响肺结节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现将该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综述如下。 李珊 黄慧 徐作军关键词:肺结节病 纤维化 肉芽肿性疾病 临床医生 上皮样 干酪性 外科肺活检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黄慧 李珊 王艳勋 张婷婷 徐作军特发性炎性肌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4 2017年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包括多肌炎、皮肌炎、包涵体肌炎以及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近年来随着肌炎特异性抗体(myositis-specific antibodies,MSA)的提出和临床应用以及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逐渐对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和无肌病皮肌炎(clinically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 CADM)等特殊亚型有了进一步认识[1-2].20%~78%的IIM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以ASS、CADM以及传统的多肌炎和皮肌炎患者多见,严重影响这类患者的预后[3-4].为提高IIM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IIM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IM-ILD)的诊疗水平,现对近3年来IIM-ILD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黄慧 邵池 李珊 宋新宇 徐作军关键词:特发性炎性肌病 间质性肺疾病 INFLAMMATORY 诊治 MYOPATHY 复发性抗合成酶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2017年 抗合成酶综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是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的一种特殊类型,有特征性的血清抗合成酶抗体阳性,根据不同的抗合成酶抗体又分为不同的ASS的临床亚型,不同的临床亚型在临床特征、预后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抗组氨酰转运RNA合成酶(anti-histidyl-tRNA synthetase,抗Jo-1)综合征是最常见的ASS亚型[1]. 李珊 宋新宇 黄慧 徐作军关键词:INFLAMMATORY 复发性 MYOPATHY 特发性炎性肌病 临床亚型 抗体阳性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丛神经元的改变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检测慢急性联合应激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丛(SMP)神经元总数以及特异性标志物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从肠神经系统(ENS)水平推断神经元改变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慢急性联合应激IBS-D大鼠模型,留取大鼠结肠制作SMP全层铺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荧光双染法检测SMP中神经元总数以及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和比例,评价IBS-D模型大鼠ENS神经元的改变。结果IBS-D模型大鼠结肠SMP神经节和神经元总数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IBS-D模型大鼠结肠SMP中VIP阳性神经元比例明显增高(62.2%±6.2%比55.4%±5.4%,P〈0.05),NOS阳性神经元比例亦明显增高(15.0%±4.0%比10.5%±2.9%,P〈0.05),ChAT阳性神经元比例无明显改变。结论IBS-D模型大鼠结肠SMP中VIP阳性神经元和NOS阳性神经元比例增高,提示在慢急性联合应激诱发IBS—D时,ENS中SMP神经元的变化可能通过增加肠道分泌而导致或加重腹泻症状。 李珊 费贵军 方秀才 杨希林 王智凤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