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军

作品数:19 被引量:237H指数:9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5篇急性
  • 5篇急性脑梗死
  • 4篇血性
  • 4篇缺血
  • 4篇脑梗死患者
  • 4篇出血
  • 3篇血管
  • 3篇卒中
  • 3篇阿替普酶
  • 2篇动脉
  • 2篇血小板
  • 2篇炎性
  • 2篇依达拉奉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微出血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机构

  • 19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9篇李海军
  • 11篇吴瑞
  • 5篇高晓嵘
  • 4篇刘胜武
  • 3篇董治燕
  • 3篇师宁
  • 2篇刘智娜
  • 2篇张鹏轩
  • 2篇王柳毅
  • 2篇薛艺东
  • 2篇高亚军
  • 2篇屈永才
  • 2篇白延平
  • 2篇王乐
  • 2篇刘文慧
  • 1篇陈俊民
  • 1篇崔琼
  • 1篇高慧
  • 1篇屈文英
  • 1篇曹钰琨

传媒

  • 3篇脑与神经疾病...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空军医学杂志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苷钴胺联合巴氯芬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联合巴氯芬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TN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腺苷钴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4w后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变化,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同对照组75.51%对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观察组治疗4w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水平与对照组对比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4w后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同对照组10.2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钴胺联合巴氯芬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李海军刘文慧吴瑞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巴氯芬腺苷钴胺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反应
老年脑梗死患者健康行为与家庭功能水平的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调查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健康行为及家庭功能的情况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例老年脑梗死首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出院后2个月进行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II(HPLP II)调查健康行为情况,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调查患者家庭功能情况,并分析二者评测各维度相关性。结果 :健康行为调查HPLP II量表所有患者总分均分为116.9±17.9,条目均分为2.4±0.4,其中条目均分得分最低为运动锻炼。总分均分为131.6±15.3,条目均分为2.2±0.3,整体功能出在中等水平,其中条目均分最低者为总功能。FAD总分与HPLP II总分呈负相关性,其中FAD总分与HPLP II各维度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性,而HPLP II总分与FAD量表中除情感介入外各维度调查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健康行为与家庭功能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且目前二者水平均有待提高,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院外护理重点在加强家庭功能中各维度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提高。
吴瑞刘胜武李海军
关键词:脑梗死家庭功能护理
阿替普酶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及对患者血清NSE、IL-6、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阿替普酶(rt-PA)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6例A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巴曲酶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NSE、IL-6、TNF-α及hs-CR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1.1%。较对照组(62.3%)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14d后血清NSE、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14d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与对照组(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巴曲酶相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更能有效控制机体炎症状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更优,且安全性相当。
李海军高晓嵘吴瑞尚雪峰张鹏轩王玉娟
关键词:阿替普酶巴曲酶急性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微出血的SWI诊断及二者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微出血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诊断及二者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260例,均行SWI检查,探究脑微出血影像学表现及分布情况,依据患者是否合并脑微出血分为合并组和未合并组,比较2组及不同级别脑微出血患者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变化,并探究脑微出血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脑微出血SWI影像学表现:脑实质内边界清晰的小圆形低信号影,直径范围为2~5 mm,同时在多个层面上无连续性,且其与静脉血管走行不符。合并组MoCA各项评分及总分较未合并组显著低(P<0.05);脑微出血轻度组MoCA各项评分及总分最高,中度组次之,重度组最低,3组之间两两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微出血数量、程度成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类型、病灶数目、病灶分布区域无相关性(P>0.05)。结论脑微出血经SWI检测有典型影像学表现,而血管性认知障碍与脑微出血存在相关性。
高晓嵘师宁高亚军高慧李海军郑小龙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脑微出血磁敏感加权成像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rt-PA联合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ethel指数,观察两组患者闭塞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Baethel指数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强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闭塞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PA静脉溶栓联合常规疗法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吴瑞李海军刘胜武曹钰琨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剂脑梗塞静脉溶栓NIHSS评分
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分析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认知障碍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其中38例半暗区轻、中度异常为A组,30例半暗区重度异常为B组。测量患者核心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区的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并计算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观察入院时、发病14 d和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及失语商(aphasia quotient,AQ),记录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rCBF、rCBV和T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14 d和90 d的NIHSS评分、ADL评分及AQ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P<0.05),两组不同时段NIHSS评分、ADL评分及AQ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狭窄程度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方差分析,ADL评分和AQ在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可以评估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预后结果,为临床康复治疗干预提供支持。
李海军尚雪峰吴瑞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失语CT灌注血管成像认知功能障碍
阿替普酶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及对患者血清NSE、IL-6、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4
2018年
目的:观察和比较阿替普酶(rt-PA)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6例A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巴曲酶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NSE、IL-6、TNF-α及hs-CR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1.1%,较对照组(62.3%)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NSE、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治疗14 d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5%,与对照组(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巴曲酶相比,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更能有效控制机体炎症状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更优,且安全性相当。
李海军高晓嵘吴瑞尚雪峰张鹏轩王玉娟
关键词:阿替普酶巴曲酶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与TNF-α、IL-6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发病3 d ACI患者作为ACI组,选取同期6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动脉硬化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8例身体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生化检验,观察三组研究对象TLR4mRNA在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中的表达以及IL-6和TNF-α水平。结果ACI组TLR4mRNA表达以及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动脉硬化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CI患者的TLR4mRNA表达和典型炎症因子IL-6和TNF-α呈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参与了ACI疾病炎性损伤的过程,通过调节TLR4的表达,促进IL-6、TNF-α等典型炎症因子的浓度上升,从而加速脑梗死的炎性损伤。
李海军尚雪峰吴瑞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肿瘤坏死因子炎性损伤
一组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的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自发性脑内出血(sIC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100例s ICH,均接受基线CT脑灌注检查,依据是否有"点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有"点征")与对照组(无"点征"),24内行CT平扫复查,比较两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结果。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s ICH患者预后不良(死亡)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24h内CT平扫复查血肿增长6 mL以上、血肿增长相对值33%及以上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进展发生率、3个月内死亡率分别为63.04%、3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81%、7.4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ICH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基线血肿体积、"点征"。结论:有或无CT脑灌注"点征"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血肿进展、预后不同,基线血肿体积、"点征"为s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瑞刘胜武李海军王柳毅王乐
关键词:CT脑灌注自发性脑内出血预后
脑梗死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358例临床完整资料,根据患者首发后3年内是否再次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197)和未复发组(n=161),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对可能诱发患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段、受教育程度、冠心病、吸烟史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服用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冠心病、吸烟史、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服用方式均为二级预防后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受教育程度是二级预防后脑梗死复发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冠心病、吸烟史、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服用方式均是影响脑梗死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受教育程度是其保护因素,因此临床应规避上述风险因素,加强对患者二级预防的相关健康教育,并针对年龄较大、合并冠心病及受教育程度较低患者建立频繁随访机制,定期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及二级预防教育,以降低复发风险。
高晓嵘李海军薛艺东师宁董治燕
关键词:脑梗死抗血小板药物复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