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 作品数:40 被引量:160H指数:9
- 供职机构:兰州城市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 西北风蚀区种植甘草对地表微环境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4年
- 实验以风蚀区甘草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不同生长年限甘草地的地表微环境和土壤物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草植被的盖度、植株高度和地上生物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与裸地相比,甘草植被的地表粗糙度提高12-55倍,表层土壤(0-5cm)含水率增加27%-148%,而土壤容重和粒径分别降低0.7%-19.4%和33.1%-48.8%。种植甘草不仅能使地表粗糙度、湿度、土壤含水率和孔隙度随甘草地上生物量(或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提高,而且还能使表层土壤的容重和平均粒径随甘草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西北风蚀区若能在沙化耕地中推广种植甘草,不仅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而且还能提高耕地经济效益。
- 李昂张鸣蔺海明闫立本
- 关键词:甘草土壤物理性状风蚀
- 西北风蚀区种植甘草对农田土壤质地及碳、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6年
- 为了探讨种植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对农田风蚀、土壤质地及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以甘草和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生长年限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表层(0—5cm)的风蚀量、质地及有机碳、全氮含量,来探索甘草植被性状特征对土壤质地和碳、氮含量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甘草生长年限的增加,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生物量和土壤表层的黏粉粒、极细沙、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提高趋势,而地表风蚀量呈显著减小趋势(P<0.05);相关分析显示,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生物量与表层土壤中的黏粉粒、极细沙、有机碳、全氮含量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回归分析显示,当甘草植被的地表生物量每提高1g,可使表层土壤中的黏粉粒含量提高0.048 9%,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提高0.012g/kg和0.001 1g/kg;当耕地表层土壤中的黏粉粒含量每提高1%,可使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提高0.220 3g/kg和0.018 5g/kg。西北风蚀区农田若种植甘草,可减弱耕地表层风蚀危害,提高表层土壤中的细小颗粒物比例和土壤有机碳、氮含量,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和改善。
- 李昂张鸣陈映全孙海丽吴应珍闫立本
- 关键词:植被覆盖风蚀土壤质地土壤养分
- 种植小麦与牧草对西北风蚀区秦王川灌区粉砂壤土风蚀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为了探讨种植小麦和牧草对秦王川灌区农田风蚀的影响,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混播牧草披碱草(Elymus nutans)+苜蓿(Medicago sativa)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或残茬)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地表的粗糙度、湿度、含水率和风蚀量来探索植被特征指标与土壤风蚀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风蚀季节,农田风蚀表现为秋末冬初风蚀较大、冬季较小、春季又明显增强的"U"形曲线模式,风蚀最严重季节为3—5月,而9—10月的风蚀危害也不容忽视;混播牧草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单播小麦(P<0.05);各处理地表粗糙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均为披碱草+苜蓿地>小麦地>裸地,而风蚀量正好相反;相关分析显示,地表风蚀量与植被特征指标中的地上生物量间的相关性最强(r=-0.841),其后依次为与植被盖度(r=-0.816)和与植被高度(r=-0.726)间的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植被的地上生物量每提高1 g·m^(-2),可使其下部土壤的风蚀量减少6.0 g·m^(-2);从风蚀最严重时间(3—5月)分析,小麦地与裸地的风蚀量相近,说明该区种植春小麦不利于降低土壤风蚀,而混播种植披碱草+苜蓿可显著降低农田风蚀危害,下降幅度可达57%。为了减弱秦王川灌区农田风蚀危害和改善兰州新区生态环境,当地应减少春播小麦的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种植多年生牧草(如披碱草+苜蓿)。
- 李昂吴应珍叶鹤琳张鸣陈伟葛承暄
- 关键词:秦王川灌区农田风蚀牧草地表粗糙度
-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稳定性关系的生态学机制研究
- 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的日益严重,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建植人工草地不仅可以解决退化草地植被的快速恢复和生态重建问题,而且还可解决草地畜牧业饲料季节不平衡的问题。但在建植过程中发现:人工草地在建植3-5年后又开...
- 李昂
- 关键词:青藏高原人工草地
- 西北风蚀区植被覆盖防治土壤退化的机理及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土壤退化是制约西北地区环境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简要介绍了土壤退化的概念、产生原因、分类;西北地区产生土壤退化的缘由、类型和现状;详细阐述了植被覆盖防止土壤退化的机理及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在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
- 李昂
- 关键词:土壤退化植被覆盖
- 几种牧草与春小麦抑盐效应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种植牧草和春小麦对土壤可溶性盐分和盐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牧草脱盐作用明显,而种植春小麦脱盐效果不明显;种植春小麦、豌豆、红豆草和毛苕子,使0~20cm土层的盐分分别下降16.2%、28.9%、18.5%和45.1%,差异较大的原因是蔓生型的豌豆和毛苕子郁闭度大于直立型的小麦和红豆草;种植牧草降低了0~20cm土层的SO42-、Na+、K+、Ca2+和Na+/K+,而种植春小麦仅降低SO42-、K+、Ca2+,提高了Na+和Na+/K+。由此可见,种植牧草改良盐碱地的作用优于种植春小麦。
- 李昂蔺海明贾恢先崔燕飞何伟
- 关键词:牧草春小麦可溶性盐分抑盐效应
- 不同绿色覆盖模式的抑盐效应研究
-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土壤的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现象日趋严重,这已成为影响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的主要障碍.本文以秦王川新灌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7种不同的种植模式,测定了不同时间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Cl<'-...
- 李昂
- 关键词:盐渍化土壤盐分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东缘人工草地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对选择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实验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常见物种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和羊茅(Festuca ovina)为材料,通过建植单、混播植物群落,及连续5年对其生产力的测定,来探索物种组成、丰富度、播种密度和土壤养分对群落选择效应的影响,以及群落选择效应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凡包含有垂穗披碱草物种的群落均有较高的选择效应,说明物种组成显著影响群落的选择效应;实验初期,群落选择效应随物种丰富度和播种密度的增大而升高;然而,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物种丰富度和密度的效应却呈逐减弱趋势;施肥对群落选择效应的影响从最初的显著提高转变为影响不显著,到最后反而减弱了群落的选择效应;从群落成长过程来看,群落的选择效应值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 李昂杜国祯
- 关键词:混播人工草地青藏高原
- 秦王川灌区种植披碱草和小麦对耕地盐碱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实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其下部土壤的水、盐含量等指标,探究了秦王川灌区种植小麦和披碱草对耕地盐碱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当耕地种植小麦和披碱草后,其地表光照强度、温度和土壤表层(0~5cm)盐含量均显著低于裸地,而地表湿度和土壤表层含水率正好相反,均显著高于裸地(p<0.05)。小麦收获前,种植小麦和披碱草耕地表层盐含量较裸地分别降低近57%和42%;秋末,种植披碱草耕地表层的盐分依然较裸地降低近44%,而原种植小麦地的土壤表层盐含量却较裸地升高了18%。综合以上,秦王川灌区种植春小麦因生育期较短易引发土壤盐碱危害,而种植披碱草可全年覆盖耕地地表,从而可降低耕地发生次生盐渍化的风险。
- 李昂吴应珍葛承暄
- 关键词:秦王川灌区次生盐渍化植被覆盖
- 甘草种植对西北风蚀区农田土壤养分及风蚀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为了探讨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植被对农田土壤风蚀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植被覆盖措施减少土壤养分损失的机理,以甘草植被及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甘草植被的特征指标及其下部0~5 cm土层的风蚀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甘草生长年限的增加,甘草植被的覆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下部表土层的有机碳,速效N、P、K含量呈显著升高趋势,而表土层风蚀量及容重却呈下降趋势(P〈0.05);相关分析显示,甘草植被的特征指标与土壤养分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土壤养分与植被覆盖度间相关系数最大,其后依次为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回归分析显示,甘草植被的覆盖度每提高1%,可使农田表土的有机碳,速效N、P、K含量分别提高0.038 g·kg-1、0.052 mg·kg-1、0.113 mg·kg-1和0.971 mg·kg-1。风蚀区农田若采取植被覆盖措施一方面可降低表层土壤的风蚀,从而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另一方面可增加枯枝落叶进入土壤的几率,从而提高土壤养分的输入;通过两方面共同作用最终可使植被覆盖农田的养分流失变小。
- 李昂吴应珍陈伟孙海丽张鸣陈映全闫立本
- 关键词:植被覆盖土壤养分风蚀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