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馨

作品数:6 被引量:101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植物
  • 2篇生活史
  • 2篇生活史型
  • 2篇谱特征
  • 1篇代谢产物
  • 1篇型谱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动...
  • 1篇叶片
  • 1篇叶片色素
  • 1篇荧光动力学
  • 1篇植被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叶绿素
  • 1篇森林群落
  • 1篇生境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意义

机构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6篇李文馨
  • 4篇王文杰
  • 4篇祖元刚
  • 3篇贺海升
  • 2篇张衷华
  • 2篇关宇
  • 1篇王晓鹏
  • 1篇许慧男
  • 1篇王宇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3篇2009
  • 3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生境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生活史型特征及其与不同器官单宁、黄酮、生物碱含量的关系被引量:17
2008年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白屈菜植物生活史型相关的营养生长(vegetative growth,V)、有性生长(sexual growth,S)和克隆生长(clonal growth,C)的主成分得分及比例进行定量计算,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生活史型特征参数及次生代谢产物单宁含量、黄酮含量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关系,目的是为植物活性成分环境定向诱导培育提供实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不同光照状况的全光照(空地)、70%光照(榆树林内)和40%光照下(白扦林内)的9个样地白屈菜生活史型划分发现,全光照下白屈菜种群生活史型为V0.34S0.41C0.25,为SV生活史型,空地为DE(Disturbed but still Excellent)生境;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的白屈菜生活史型分别可表示为V0.28S0.38C0.34和V0.27S0.40C0.33,均为SC生活史型,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为DF(Disturbed and Fragile)生境。(2)白屈菜植株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含量,空地均低于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生境。各样地白屈菜不同器官单宁含量:叶片(种(根(茎;黄酮含量:种(叶片(根(茎;生物碱含量:叶片(根(茎,各样地白屈菜茎和根的生物碱含量无明显差异,空地白屈菜叶片中生物碱含量低于榆树林下和白扦林下白屈菜植株59%~56.7%。(3)白屈菜生活史型与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著的线性关系显示,白屈菜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含量与营养生长和有性生长成负相关,与克隆生长成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较于空地的DE生境,林(榆树和白扦)下的DF生境条件差,使白屈菜向C型转变,同时也促进了次生代谢产物(单宁、黄酮和生物碱)的积累。结果可以为野生植物的人工定向培育中生境选择和目的活性成分定向累积提供基于形态学的评价方法和理论。
王文杰李文馨许慧男祖元刚王宇
关键词:白屈菜生活史型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生活史型及其谱特征的相关应用研究
本文通过对城市森林群落生活史型谱特征以及不同生境白屈菜生活史型特征及其与不同器官单宁、黄酮、生物碱含量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将植物生活史型理论应用于森林健康评价和植物定向培育方向,并从不同生境和不同器官的角度对为植物生活史型...
李文馨
关键词:光合作用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丙酮和二甲基亚砜法测定植物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方法学比较被引量:48
2009年
丙酮和二甲基亚砜作为提取剂测定植物光合色素含量是最为普遍的两种方法,但是对于二者之间的可比性问题探讨很少。本文基于对19中木本植物叶片和树枝内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如下结果:(1)二甲基亚砜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的结果均显著高于丙酮测定结果(而对叶绿素a/b比值的影响较小),与此相反,丙酮对类胡萝卜素提取测定结果要远高于二甲基亚砜的测定结果。(2)两种方法对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测定结果之间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可以应用相关线性拟合方程进行不同方法测定结果之间的转换,以减少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过程中产生的测定方法误差。(3)不同单位表示方法,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存在影响,使用鲜重单位表示的相关程度普遍高于以表面积为单位的相关程度。(4)两种方法对树枝和叶片测定结果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叶绿素含量低的树枝,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较小,而对于叶绿素含量高的叶片,二甲基亚砜测定结果则远高于丙酮的测定结果,可能原因在于丙酮对于叶绿素的提取效果远低于二甲基亚砜。(5)以二甲基亚砜为浸提试剂,通过不同精确度仪器(0.1和1nm)检测发现尽管不同仪器之间相关关系达到0.99以上,但二者相比精确度为0.1nm检测叶绿素a、总叶绿素浓度高出15%~33%,而叶绿素b浓度低4%左右。这些研究发现为不同方法之间的比较提供了依据。
王文杰贺海升关宇李文馨张衷华祖元刚
关键词:叶片树枝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非同化器官光合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13
2009年
薇甘菊因为其在新生境的强入侵能力而臭名昭著,有关其入侵的光合生理原因主要集中在叶片光合速率研究,而对非同化器官光合特性少见报道。以叶片为对照,对非同化器官花、果、茎、根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SII光化效率以及不同器官光合碳固定对群落碳平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尽管非同化器官光合电子传导速率均低于叶片,但是其色素利用效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显著高于叶片。在生殖生长季节,叶片光合能力明显下降的时期内,非同化器官的光合碳固定对薇甘菊生长起到积极作用。把不同器官的光合碳固定量尺度放大到群体水平发现,基于使用红外线CO2分析法和叶绿素荧光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单位土地面积上分布的薇甘菊非同化器官(生殖器官、茎和根等)分别占群体总光合能力的19%和49%,说明非同化器官光合在薇甘菊生长和入侵中可能具有的重要作用。尽管薇甘菊叶片为典型C3植物特征,结果发现了茎以及主叶脉内存在类似C4途径的、具有丰富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结构。C4途径的光合效率远比C3植物高可能是薇甘菊非同化器官光合叶绿素效率高于叶片的一个原因,尚需要更多的直接生化证据支持。
王文杰张衷华祖元刚贺海升关宇李文馨
关键词:薇甘菊
植物生活史型及其谱特征的相关应用研究——植被健康、定向培育及光合基础研究
本文通过对城市森林群落生活史型谱特征以及不同生境白屈菜生活史型特征及其与不同器官单宁、黄酮、生物碱含量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将植物生活史型理论应用于森林健康评价和植物定向培育方向,并从不同生境和不同器官的角度对为植物生活史型...
李文馨
关键词:森林群落生活史型光合能力
紫茎泽兰茎和叶片色素及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对不同温度处理的响应差异被引量:23
2009年
通过人工模拟低温(12℃)、常温(25℃)、高温(35℃)生境,对紫茎泽兰茎和叶片色素(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和组成、叶绿素荧光参数包括最大荧光效率Fv/Fm、光系统II效率Ф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热耗散速率HDR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和高温胁迫处理过程中,茎和叶片的色素含量和组成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茎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叶片。与此类似,茎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温度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茎各指标的变化幅度普遍小于相应叶片的变化幅度:低温下,茎的ФpsⅡ和ETR较对照最大降低44%,而叶片降低超过60%;高温下,茎的ФpsⅡ和ETR较对照下降16%~57%;而叶片则下降50%~80%。其产生原因在于:在温度胁迫条件下,叶片获取光能用于光化学过程的份额(qP)大幅下降,用于热耗散的份额(NPQ)大幅上升,茎的情况相反,所获取光能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的份额较常温下更多、用于热耗散的减少,这使得茎的耗散速率(HDR)升高的幅度显著低于叶片的升高幅度(p<0.05)。综合3个温度的测定结果,茎的叶绿素含量相当于叶片的1/3~1/6,茎的叶绿素a/b较叶片低20%左右,但是光合电子传导速率ETR与叶片相当,这使得茎的光合色素利用效率ETR/Chl远高于叶片。叶片和茎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变化趋势一致、但叶片的变化幅度远大于茎的这一响应差异,使得在适宜温度下紫茎泽兰叶片光合对整体光合贡献增大,而在温度胁迫条件下茎的光合贡献增大,这种策略使得这一植物在适宜生境下通过叶片光合、快速生长迅速占据生境,而在逆境条件下茎等非同化器官光合贡献增加,有利于其在逆境中的保存。
王文杰李文馨祖元刚王晓鹏贺海升
关键词:紫茎泽兰温度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