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曲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 2016年
- 目的探讨曲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空白组,TNF-α组、TNF-α+曲格列酮组,MTT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测定各组系膜细胞上清液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系膜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TNFα组肾小球系膜细胞6 h、12 h、24 h和48 h增殖的OD值分别为(0.198±0.025)、(0.241±0.028)、(0.286±0.030)、(0.267±0.042),空白组分别为(0.159±0.021)、(0.161±0.019)、(0.164±0.023)、(0.170±0.020),TTNF-α+曲格列酮组分别为(0.187±0.023)、(0.184±0.017)、(0.172±0.018)、(0.168±0.026),TNF-α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OD值明显高于空白组,TNF-α+曲格列酮组明显低于TNF-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组肾小球系膜细胞NF-κB蛋白阳性率为(62.34±10.26)%,空白组为(29.97±4.88)%,TNF-α+曲格列酮组为(45.67±8.36)%,TNF-α组肾小球系膜细胞NF-κB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空白组,而TNF-α+曲格列酮组则明显低于TNF a组,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组肾小球系膜细胞ICAM-1蛋白浓度为(967.8±77.4)pg/m L,空白组为(571.2±69.6)pg/m L,TNFα+曲格列酮组为(787.5±81.2)pg/m L,TNF-α组肾小球系膜细胞ICAM-1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空白组,TNF-α+曲格列酮组明显低于TNF-α组,但仍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能够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促进NF-κB蛋白和ICAM-1蛋白表达,曲格列酮能够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降低NF-κB蛋白和ICAM-1蛋白表达。
- 丁红王蕾李慧敏
- 关键词:曲格列酮肿瘤坏死因子Α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 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治疗患者并发浆膜腔积液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容易并发浆膜腔积液,包括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等,特别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进入透析治疗后更易并发多浆膜腔积液。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我院透析治疗患者并发浆膜腔积液的临床资料,总结浆膜腔积液发生的病因、治疗及预后,为临床防治浆膜腔积液提供依据。
- 李慧敏王宗谦
-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浆膜腔积液透析治疗并发腹腔积液
- 不同浓度尿酸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尿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8)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尿酸A组、尿酸B组和尿酸C组,每组15例,对照组加入培养液,尿酸A组、尿酸B组和尿酸C组分别加入0.1 mmol/L、0.4 mmol/L和0.8 mmol/L尿酸,培养24 h,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超氧阴离子生成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还原型辅酶ⅡNADPH酶蛋白水平,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结果尿酸A组、B组和C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超氧阴离子生成量和NADPH酶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呈剂量依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A组、B组和C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亦呈剂量依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A组、B组和C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3.4±11.7)%、(322.6±23.2)%、(432.7±34.1)%,均高于对照组的(16.9±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干预能够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超氧阴离子生成量、NADPH酶蛋白水平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尿酸浓度越高,超氧阴离子生成量、NADPH酶蛋白水平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越高。
- 丁红杨琦李慧敏
- 关键词:尿酸超氧阴离子凋亡
- 活性维生素D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IgA肾病12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VD3)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组、VD3治疗组和ARB+VD3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随访12周,所有患者均检测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钙磷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ARB治疗组尿蛋白较治疗前下降39.20%[(1 969.73±233.59)mg/d vs(1 197.56±139.77)mg/d,P<0.05]。VD3治疗组尿蛋白较治疗前下降15.85%[(1 953.50±267.06)mg/d vs(1 643.93±233.31)mg/d,P>0.05]。联合治疗组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68.81%[(1 927.69±259.34)mg/d vs(601.31±153.57)mg/d,P<0.01]。与ARB治疗组和VD3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尿蛋白减少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均未出现高钙和高磷血症。结论 VD3联合ARB治疗能有效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安全性好。
- 王宗谦尹丽杨琦李慧敏
- 关键词:IGA肾病活性维生素D蛋白尿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