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刚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3篇腺癌
  • 2篇修补术
  • 2篇乳腺癌
  • 2篇疗效
  • 2篇BRCA1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调节蛋白
  • 1篇性健康
  • 1篇遗传性
  • 1篇遗传性乳腺癌
  • 1篇胰腺
  • 1篇胰腺坏死
  • 1篇胰腺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张力疝修补术
  • 1篇直肠

机构

  • 9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包头医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皖北煤电集团...

作者

  • 9篇李小刚
  • 7篇王家宏
  • 2篇贾志勇
  • 2篇赵艳飞
  • 2篇闫斌
  • 1篇黄治虎
  • 1篇张艳
  • 1篇于耀利

传媒

  • 3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蒙、汉族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VEGF与MVD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蒙古族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VEGF和MVD的表达特点及其与汉族乳腺癌间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2例蒙古族和52例汉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根治标本,并以22例蒙古族女性和20例汉族女性乳腺良性肿瘤及癌旁组织...
李小刚王家宏
腹膜后入路手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胰腺坏死并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胰腺坏死并感染患者行腹膜后入路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坏死并感染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60例,经腹部切口入路)和观察组(60例,经腹膜后切口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后入路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胰腺坏死并感染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赵艳飞于耀利闫斌贾志勇李小刚
关键词:腹膜后入路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央型原发性肝癌行解剖性肝中叶切除的疗效
2015年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中央型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按照术式分为观察组(50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和对照组(50例,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转移率更低(P〈0.05)。结论中央型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应用解剖性肝中叶切除术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有推广应用价值。
赵艳飞王家宏贾志勇闫斌李小刚
BRCA1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国内多个大中城市中,它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首位死因。BRCA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是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易感基因,Miki等[1]在1994年首次成功地将其定位和分离。经过国内外学者大量的研究发现,BRCAI的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一种肿瘤抑制因子而发挥作用,是目前发现的与乳腺癌发生相关的关键的抑癌基因。
李小刚王家宏
关键词:遗传性乳腺癌BRCA1肿瘤抑制因子女性健康首位死因GENE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上皮剪接调节蛋白与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表达的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上皮剪接调节蛋白(ESRP1)与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KDM5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包头市肿瘤医院经手术治疗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组织标本(n=162)及癌旁组织标本(n=3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ESRP1与KDM5A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ESRP1与KDM5A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ESRP1、KDM5AmRNA相对表达量及ESRP1、KDM5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ESRP1与KDM5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ESRP1、KDM5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SRP1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KDM5A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SRP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KDM5A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SRP1蛋白表达与KDM5A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4,P<0.05)。ESRP1、KDM5A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亚型、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直径、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无关。结论ESRP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呈高表达,KDM5A呈低表达,二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关系密切,可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利于及早诊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有望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治疗的新靶点。
任伊阳周远李小刚王家宏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68例腹股沟疝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68例腹股沟疝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40.3&#177;2.1分钟,手术结束6小时后即可下床活动,切口无明显疼痛,随访2年发现,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结论: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李小刚王家宏
关键词: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KISS-1和WAVE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肝转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联合检测KISS-1和WAVE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肝转移关系,为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组织、22例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组织以及50例癌旁>5 cm正常组织中KISS-1、WAVE3的表达情况,并用相应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阳性率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KIS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的例数为25例,阳性率34.72%(25/72),KISS-1在瘤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例数为35例,阳性率为70.00%(35/50)(χ~2=14.693,P=0.000)。WAVE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的例数为35例,阳性率48.61%(35/72)。WAVE3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例数为4例,阳性率为8.00%(4/5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826,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WAVE3与KISS-1的表达呈中度负相关性(r=-0.417)。结论 WAVE3的过度表达与KISS-1的表达抑制,可能是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的重要机制,这两种蛋白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王家宏徐唯嘉李小刚
关键词:结直肠癌KISS-1免疫组化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与开腹修补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4年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方法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修补术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42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各项观察指标均少于开腹组,2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是一种微创技术,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有效促使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是临床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治疗技术。
李小刚王家宏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
608例甲状腺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病理确诊的608例原发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病理确诊的608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608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男219例,女389例,乳头状癌(451例)占74.2%,无具体分类腺癌(114例)占18.8%,滤泡性甲状腺癌(22例)占3.6%,髓样癌(13例)占2.1%,未分化癌(8例)占1.3%,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56.3%、46.5%、45.5%、69.2%、37.5%;髓样癌最易合并局域淋巴结转移。其中219例(36.0%)侵出包膜,207例(34.0%)侵出腺叶,83例(13.7%)侵犯周围组织器官。32例(5.3%)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107例(17.6%)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4例(2.3%)合并腺瘤性甲状腺肿。其中肿瘤侵出包膜、侵出腺叶、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6.2%、66.2%、81.6%。淋巴结分区中,最易转移的部位为分别为Ⅵ区(38.80%)、Ⅳ区(20.23%)、Ⅲ区(20.02%)、Ⅱ区(12.33%)、Ⅴ区(4.91%)、Ⅶ区(3.54%)、Ⅰ(0.37%)。结论甲状腺癌最常见的为乳头状癌,其次为腺癌(无具体分类),滤泡性甲状腺癌居第3位;髓样癌最易合并局域淋巴结转移。侵出包膜、侵出腺叶、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分区中,最易转移的部位为分别为Ⅵ、Ⅳ、Ⅲ、Ⅱ、Ⅴ、Ⅶ、Ⅰ区。
李小刚黄治虎魏松峰张艳
关键词:甲状腺癌临床病理淋巴结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