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阳
- 作品数:9 被引量:105H指数:7
- 供职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哮喘患者诱导痰和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研究CD3+CD56+NKT细胞在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诱导痰和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8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组,22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二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痰和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外周血IL-4、Ig-E及INF-γ等水平。结果: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诱导痰和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外周血IL-4、Ig-E及INF-γ等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患者外周血中CD3+CD56+NKT细胞比例与IL-4、Ig-E及INF-γ升高成正相关。结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诱导痰和外周血中的CD3+CD56+NKT细胞明显增高,CD3+CD56+NKT细胞可能通过调节IL-4、Ig-E及INF-γ等细胞因子从而在哮喘的发病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 李向阳何江玲曾宪升郑玉兰吴斌
- 关键词:哮喘NKT细胞免疫调节流式细胞术
-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临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诊治的6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所选的患儿进行痰液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痰液共培养出52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36株占63.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共140株占26.6%,真菌52株占9.8%;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均<2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均为100.0%。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对于存在严重感染的患儿可应用亚胺培南控制感染,并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柯耀棋李向阳杨帅李黎程清萍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耐药性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多项指标观察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则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5 d的肺功能指标、红细胞免疫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治疗后3 d及5 d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红细胞免疫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水平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5 d的上述项目均优于治疗后3 d,P均<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影响优于超声雾化吸入。
- 李向阳
- 关键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
-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50例被引量:19
- 2012年
- 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指的是因支气管和/或肺部感染、阻塞、牵拉导致支气管周围组织、支气管管壁肌组织破坏,最终导致支气管管腔不可逆的扩张、变形,使各种病原菌的定殖更为容易,因而支气管扩张常合并继发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脓性痰以及反复咯血等症状^[1,2]。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因病原菌的耐药及定殖,导致临床全身用药治疗效果较差。近年来,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在肺部疾病的治疗中显示了较为满意的效果^[3]。本研究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
- 李向阳何江玲黄巧新
-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31例肺癌和22例肺良性病变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外周血作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中央型肺癌组BALFCD3+CD4+(46.19±12.70)%、CD3+CD8+(53.40±12.20)%和CD4+/CD8+(0.97±0.48);周围型肺癌组BALFCD3+CD4+(41.58±10.39)%、CD3+CD8+(58.16±10.46)%和CD4+/CD8+(0.77±0.33);肺良性病变组BALFCD3+CD4+(63.50±7.56)%、CD3+CD8+(32.78±7.07)%和CD4+/CD8+(2.15±0.64)。前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两组与肺良性病变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癌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与肺良性病变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对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是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有效辅助方法。
- 郑玉兰李向阳黄远东莫扬李光元曹锋生
-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肺部病变
- 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出气冷凝液及血清IL-17、IL-18、IL-32、KL-6表达水平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慢阻肺患者不同时期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以及血清中IL-17、IL-18、IL-32、KL-6等炎症因子的浓度水平。方法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阻肺患者,根据患者疾病时期分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两组,两组患者均为42例,另取同时期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的EBC以及血清中IL-17、IL-18、IL-32、K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在EBC中,AECOPD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中K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7、IL-18和对照组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清中,AECOPD组患者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患者中IL-17、IL-18、K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32和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阻肺不同时期的患者,其冷凝液及血清IL-17、IL-18、IL-32、KL-6表达水平也不尽相同,在急性加重期,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疾病稳定期,因此可以通过对患者EBC及血清中炎症水平的监测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 柯耀棋李向阳杨帅李黎程清萍
- 关键词:AECOPD呼出气冷凝液
- 福多司坦和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纤维化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福多司坦和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并发肺纤维化(IPF)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并发IPF患者80例,按照随机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确诊后均予以氧疗、营养支持、呼吸肌锻炼(包括呼吸操、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等常规治疗。A组予以福多司坦颗粒口服,0.4g/次,3次/d;B组予以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口服,0.6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服用6个月,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显效、有效分别为7例(17.50%)和29例(72.50%),B组分别为5例(12.50%)和29例(57.50%),A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B组(70.00%)(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A组治疗后FEV1%pred、FVC%pred及FEV1/FVC分别为80.21±9.45、86.21±6.44、85.43±4.17,均显著高于B组(68.98±3.4、79.46±6.81、80.23±6.14)(P<0.05);治疗后两组肺纤维化及炎症指标均明显下降,A组治疗后LN、HA分别为87.69±20.35μg/m L、91.43±16.52μg/m L,均显著低于B组(118.45±25.73μg/m L、114.68±24.36μg/m L)(P<0.05);治疗后两组CRP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A组治疗后CRP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活动能力、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分别为66.41±5.12分和45.65±6.23分、42.69±16.1分、51.02±4.85分,均显著低于B组(70.05±6.24分和57.43±8.02分、55.94±5.78分、66.72±5.43分)(P<0.05)。结论福多司坦与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阻肺伴IPF均可延缓病情进展,但福多司坦疗效更好,能够有效抗肺纤维化,改善肺功能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柯耀棋李向阳杨帅李黎程清萍
- 关键词: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乙酰半胱氨酸福多司坦
- 血清肝素结合蛋白和正五聚蛋白-3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炎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和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确诊为COPD患者60例(COPD组)、COPD合并肺炎患者45例(COPD合并肺炎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BP和PTX3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其与COPD合并肺炎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吸烟史、并发症、CRP、PCT和FEV1/FVC(%)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和COPD合并肺炎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FVC均显著降低;而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PCT)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PD合并肺炎组CRP[(68.9±3.5)mg/L vs.(45.1±1.67)mg/L]、PCT水平[(28.98±5.9)μg/L vs.(18.34±6.7)μg/L]高于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7、P=0.047,t=4.102、P=0.035)。三组研究对象血清HBP和PTX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36、P=0.003,F=7.36、P=0.003);COPD组患者HBP[(372.0±22.0)pg/ml]和PTX3[(5.9±0.3)ng/L]均低于COPD合并肺炎组[(558.3±19.4)pg/ml和(7.9±0.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9、P=0.21,t=3.104、P=0.039)。血清HBP和PTX3水平均与FEV1预测值、FEV1/FVC(%)呈负相关(P均<0.05);血清HBP和PTX3水平与IL-8、TNF-α、CRP和PCT呈正相关(P均<0.05)。以COPD合并肺炎组作为阳性组、对照组为阴性组构建ROC曲线,结果显示HBP、PTX3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RP、PCT、IL-8和TNF-α(P均<0.05)。结论血清HBP和PTX3水平可作为判断COPD患者合并肺部炎的客观指标,在评估COPD患者病情及严重程度中具有重要价值。
- 黄远东何家富曾宪升李向阳许娟娟唐丹丹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