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 作品数:84 被引量:748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具有实时远程视频监控功能的接地电阻测试装置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实时远程视频监控功能的接地电阻测试装置,涉及接地电阻测试领域,包括接地电阻测试组件和头戴式耳机组件,所述接地电阻测试组件包括ARM芯片微处理器、频率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滤波器、模数转换器和LCD显示屏;...
- 朱传林何兵黄克俭李俊苟阿宁范宏飞贾晋杰秦建峰冷亮
- 文献传递
- 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2005年7月9~10日湖北西部-河南南部出现了一次强降水过程。从天气形势的发展变化,推断出天气系统演变过程的两种可能方式,然后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EM对这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暴雨发展的中尺度过程和特征。这次过程是由辐合线加强和气旋发展两个阶段组成的,在辐合线加强过程中,随着辐合线北侧下空气的南侵以及暖湿空气南南至北倾斜向上发展.上升运动发展到对流层高层后向南北两侧辐散,并在对流层中层构成一对经阳偶极子环流圈,它们的下沉支补偿融入上升运动区中,加强和维持了低层的辐合;而在气旋发展过程中,切变线南侧的湿空气明显向北发展,并在切变线上跨越湿度锋区新生发展出一个β中尺度气旋,气旋南半部的湿空气具有强辐合性并伴有强上升运动发展,紧邻其南侧是湿补偿下沉气流,而上升运动北侧的干下沉气流一直向下伸展到边界层顶附近,受低层湿空气向北发展穿越湿度锋区的作用没有向南融入上升运动区中,文中最后给出了辐合线加强和气旋发展的三维空间结构示意图。
- 廖移山李俊闵爱荣王晓芳崔春光
- 关键词:暴雨过程数值模拟辐合线
-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中尺度暴雨集合预报系统的研发(Ⅰ):初值扰动试验
- 总结了武汉暴雨研究所在开发研究“中尺度暴雨集合预报系统”第一阶段关于初值扰动试验的结果.本试验针对2006年5月24-25日一次实际暴雨过程通过一系列初值扰动试验来探讨实际业务中建立集合预报系统的方法.运用45 km的W...
- 李俊杜钧崔春光
- 关键词:RAINPERTURBATIONPERTURBATIONPREDICTABILITY
- 2005年AREM模式汛期试验结果评估分析
- 本文论述了AREM2.3模式于2005年在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汛期试验过程中降水预报的分区域(长江中下游、华南、华北、东北、西南、湖北省)汛期(6、7、8三个月)TS评分、各区域年内重要降水过程的预报和实况降水量场的...
- 公颖廖移山李俊
- 关键词:降水预报AREM模式
- 文献传递
- 全国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与综合评估系统
- 任芝花张志富刘一鸣张玮曾行吉李俊鞠晓慧赵煜飞张强孙超刘媛媛刘莹李志鹏任晓炜王海军李洪康杨代才仲凌志张志强徐宾王国安余予邹凤玲封秀燕
-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由2010和2011年度中国气象局基本业务建设项目支持下完成,总经费132万均来源于财政部.2010年中国气象局下达了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与综合评估系统建设项目批复函(中气发〔2010〕350号文),2...
- 关键词:
- 关键词:气象自动站卫星资料
-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高分辨率集合预报试验的检验和评估被引量:12
- 2020年
- 针对2018年4月22日发生在湖北西部山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采用降尺度方案和显式对流参数化方案模式,开展了高分辨率对流许可尺度(3 km)的集合预报试验,并对全球集合预报(GEFS)和对流尺度集合预报(SSEF)的降水预报进行了对比评估,结果表明:(1)SSEF集合平均的雨量和落区预报均优于GEFS。(2)SSEF各成员的降水离散度分布更合理,因而具有更优的降水区间预报,其“离散度-误差关系”更优,能更好地给出预报误差的分布及其可能的大小。(3)SSEF的概率预报在所有空间尺度上均优于GEFS,且在短历时强降水上的优势更加明显。由此可见,针对此类山地暴雨过程,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相对于全球集合预报具有巨大的改进潜力。
- 李俊杜钧许建玉王明欢
- 短期水文预报及其气象发展需求
- (1)我国短期水文业务预报现状简介全国7584个报汛站(水文站2611)中1134处水文站发布洪水预报。预报流程主要是“多模型平行计算+经验校正+综合会商”的模式。全国广泛采用河道相应水位(流量)关系法、降雨径流经验相关...
- 沈铁元李俊崔春光杨洪平张利平宋星源
- 关键词:水文气象流域水文模型
- 文献传递
- 观测数据中气象站位置信息检验及应对策略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自动气象站位置信息是准确应用观测数据的前提,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测站位置信息不准确客观存在。依据气象站位置信息的特点,设计了一套适用于观测数据中气象站位置信息检验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对2018年1月全国62 162个气象站逐小时观测数据中经纬度和海拔高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位置信息出现疑误的站点均为区域站;(2)位置信息的站点疑误率为4. 8%,且海拔高度出现疑误的概率大于经纬度,海拔高度和经纬度的站点疑误率分别为4. 2%和1. 3%;(3)随时间变化异常是位置信息疑误的主要表现形式,经纬度和海拔高度时间一致性检查的方法检出率分别为94. 9%和74. 5%。最后,依托MDOS建立了自动气象站位置信息综合监视流程,降低了位置信息疑误对后端应用的影响。
- 闫荞荞王海军李俊刘莹王必强
-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位置信息DEM
- 珍贵气象档案数字化技术与应用
- 2023年
- 我国自近代气象开展器测观测以来,积累了各类珍贵的纸质气象观测记录档案。2000年之前,主要采用数据录入和缩微技术进行数据提取和异质备份;2000年之后,通过档案修复、图像扫描和元数据著录据等技术手段,建立了近2亿页的数字气象档案资源,提升了气象信息化水平。近年来,通过对历史气象档案中的自记纸进行迹线跟踪和数据提取,获得了分钟级分辨率的历史数据,大大丰富了历史气象数据产品,为气候变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 鞠晓慧王妍李俊
-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数据提取图像扫描气象档案历史数据缩微技术
- 2008年“7.22”襄樊特大暴雨的天气学机理分析及地形的影响被引量:51
- 2011年
-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逐时降水、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资料,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鄂西北襄樊的特大暴雨过程从对流层高层一直到地面的天气形势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高层稳定的辐散系统、近地层稳定的辐合系统以及中低层发展深厚的西南低涡、不断加强的低空急流是造成这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重点分析了200hPa强辐散中心形成的原因及其在降水中心上空稳定、停滞、加强的机制,认为高空急流右后侧的风速辐散区与西风槽和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之间的风向开口区两种辐散作用的叠加是造成强降水中心上空强辐散中心的主要原因,而高层西风槽在东移过程中突然停滞并加深,从而导致强辐散中心一度稳定、停滞则是强降水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在近地层,由一个已经发展的对流云团外围出现的强偏北下沉冷出流沿浅薄地形河谷区侵入襄樊附近,当偏南暖湿气流不断加强北进时,一方面受到冷出流的横向阻挡,另一方面又受到大巴山地形的纵向阻挡,两种阻挡作用交汇于襄樊上空,使低层出现强辐合中心并稳定维持,在高层强辐散的共同作用下出现深厚的上升运动。地面低压倒槽和准静止锋的稳定维持以及边界层内大气斜压性的增强也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在该区域的维持和发展。中低层发展深厚的西南低涡和不断加强的低空急流为强降水中心输送了充足水汽,从西南低涡的东北侧不断分裂出β中尺度对流云团和强回波单体,并沿低层切变线移动到襄樊上空后叠加在高空强辐散、低层强辐合的有利动力作用下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特大暴雨。
- 廖移山冯新石燕王仁乔李俊闵爱荣
- 关键词:特大暴雨西南低涡低空急流高空急流地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