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骥

作品数:50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临床管理优化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7篇肠癌
  • 25篇直肠
  • 24篇直肠癌
  • 14篇肿瘤
  • 12篇化疗
  • 12篇放疗
  • 10篇放化疗
  • 8篇预后
  • 8篇术后
  • 6篇新辅助放化疗
  • 6篇晚期
  • 6篇晚期直肠癌
  • 6篇局部晚期
  • 6篇局部晚期直肠...
  • 6篇辅助放化疗
  • 5篇伊立替康
  • 5篇社区卫生
  • 5篇社区卫生服务
  • 5篇社区卫生服务...
  • 5篇卫生服务

机构

  • 40篇复旦大学附属...
  • 12篇复旦大学上海...
  • 9篇复旦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湖北省肿瘤医...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49篇朱骥
  • 21篇章真
  • 10篇蔡钢
  • 7篇郭小毛
  • 6篇徐志勇
  • 6篇胡伟刚
  • 6篇徐烨
  • 5篇胡超苏
  • 5篇李桂超
  • 5篇蔡三军
  • 5篇马学军
  • 4篇申丽君
  • 4篇谢玲玉
  • 4篇詹绍康
  • 4篇贾慧珣
  • 4篇顾卫列
  • 4篇蒋国梁
  • 4篇俞晓立
  • 4篇傅小龙
  • 4篇陈佳艺

传媒

  • 7篇中国癌症杂志
  • 5篇中华医院管理...
  • 5篇中华放射肿瘤...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癌症进展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肿瘤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卫生资源
  • 1篇循证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7第六...
  • 1篇第三届全国质...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肠直肠癌单纯骨转移的临床特征与生存分析(附47例报告)
2014年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单纯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006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7例结肠直肠癌单纯骨转移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单纯骨转移病人有30例(63.8%)为单处骨转移,17例(36.2%)为多处骨转移。共70处骨转移,其中骨盆26处(37.1%)、脊柱23处(32.9%)、四肢骨12处(17.1%)、胸部骨6处(8.6%)、颅骨3处(4.3%)。多处骨转移组比单处骨转移组的低分化肠癌比例高,分别为66.7%和28.0%(P=0.036)。发生骨转移后病人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9.1个月。单因素分析发现,多处骨转移,伴有原发灶神经侵犯,诊断骨转移时癌胚抗原阳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升高对结肠直肠癌单纯骨转移的预后有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中神经侵犯和诊断骨转移时ALP升高是影响结肠直肠癌单纯骨转移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直肠癌单纯骨转移病人中原发灶伴神经侵犯或ALP≥130U/L提示预后差。
赵江谢丽朱骥蔡三军徐烨刘方奇
关键词:结肠直肠癌预后
兆伏级锥形束CT影像质量定量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定量分析不同成像条件下兆伏级锥形束CT(MVCBCT)的影像质量,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上的MVCBCT设备,在不同的成像条件下扫描影像质量模体。通过分析影像均匀性、噪声、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分辨率及成像剂量来评估其影像质量,并与常规大孔径CT影像进行定量比较。结果MVCBCT影像噪声随加速器出束跳数(MU)增加而减少。均匀性指数与成像MU数及重建矩阵无线性关系。空间分辨率上采用256×256重建矩阵除5MU条件下为0.25lp/mm,其他皆为0.4lp/mm。随MU数增加对比度分辨率增加。成像剂量上头颈患者接受最大剂量为1.2cGy/MU,中心位置剂量为0.8—0.9cGy/MU,腹部最大和中心处分别为1.3cGy/MU和0.7cGy/MU。结论MVCBCT的噪声、均匀性、空间分辨率及对比度分辨率都差于常规扇形束CT。通过选择恰当成像参数和重建参数,可在患者接受尽量低成像剂量的同时获得足够分辨率来分辨骨组织、空腔及部分软组织用于影像引导放疗。
胡伟刚章真常熙朱骥徐志勇唐劲天蒋国梁
关键词:影像质量
Ⅱ/Ⅲ期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被引量:5
2006年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是常见的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辅助放疗能提高Ⅱ/Ⅲ期直肠癌的局控率。但放疗剂量的增加是否能进一步提高局控率并对生存率有所改善尚不明确。本研究观察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探讨是否存在肿瘤局控与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至2001年12月间Ⅱ/Ⅲ期直肠癌接受术后放射治疗的病例74例。Ⅱ期32例,Ⅲ期42例。放射治疗常规分割1.8~2.0Gy/次,总剂量40—70Gy,中位剂量54Gy。全组中有62例患者接受了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辅助化疗1~10疗程。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44.6个月(7.3~119.9个月),全组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8%和60%。局部复发14例,远处转移17例。将全组按剂量分为≤50Gy,51-60Gy,〉60Gy3组,5年局控率分别为92%,71%和87%(P=0.9194);5年生存率分别为68%,62%和53%(P=0.4194),3组间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共有5例因并发症而死亡,接受的放疗剂量均大于50Gy。结论:Ⅱ、Ⅲ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未显示有剂量效应,剂量增加未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常规分割放疔时以50Gy为宜,过高的剂量有增加并发症发牛的危险。
马学军郭小毛章真朱骥冯炎
关键词:直肠肿瘤预后
随机、对照、开放、多中心UGT1A1基因引导下卡培他滨+/-伊立替康用于直肠癌新辅助化放疗的临床Ⅲ期研究初步结果报道
朱骥孙新臣张涛刘安文朱远朱雅群王辛贾鑑慧周菊英罗波章真
进展期直肠癌放疗时机的选择被引量:2
2014年
对于进展期直肠癌,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已成为规范.放疗作为其中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放疗也从术后转到了术前进行.相对于术后放疗,术前放疗显著提高了局部控制率,但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手术标准下,患者的无病生存率(DFS)和总体生存率(OS)未能得到提高.术前短程大分割放疗和长程放疗这两种不同的术前放疗模式在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但长程化放疗可获得更好的肿瘤退缩.近年来的一些小样本临床研究对术前放疗进一步进行了优化,如延长放疗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加用巩固化疗;在放疗前先用诱导化疗等.这些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放疗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治疗完成度,从而可能使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朱骥章真
关键词:直肠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之复旦之路被引量:3
2019年
新辅助放化疗是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模式。自2005年以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了多项系列研究来探索新辅助治疗模式的优化。一方面"做加法",在新辅助治疗阶段给患者更高强度的治疗,以获取肿瘤更好的退缩;另一方面"做减法",在现有的手术、放疗、化疗的三联模式基础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异质性大,单一的治疗模式并非最佳选择。制定治疗方案需要结合临床、影像及分子生物多方面进行患者的精准分层,并根据疗效适应性动态调整方案,实现患者生命延长及生活质量改善的双重目标。而基于生物靶标指导下的目标人群的治疗决策,仍需根据疗效进行动态的自适应调整,这将成为未来直肠癌精准医疗的发展方向与目标。
张敬申丽君万觉峰杨立峰朱骥章真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治疗放化疗
局部晚期直肠癌辅助治疗模式优化的研究
第一部分: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疗束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传统的盆腔照射技术较多的小肠照射,并造成较高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束流调强技术(IMRT)在确保靶区照射的同时,可有效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我们设计该...
朱骥
关键词:直肠癌
文献传递
直肠癌放射治疗中快速自动计划设计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背景与目的:传统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设计是一个反复优化且耗时的过程。该研究通过使用射野形变技术,研究在直肠癌的放射治疗中进行快速自动计划设计(quick auto-planning,QAP)的可行性(计划设计时间小于10 s),以提高直肠癌放射治疗过程的效率。方法:QAP方法通过分析源计划(模板计划)的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轮廓和新患者待设计计划(即目标计划)的PTV轮廓,得到轮廓边界形变函数。通过此边界形变函数将模板计划中每个射野形状变成目标计划射野的形状。然后,重新计算目标计划的射野权重。用9例直肠癌患者(1例患者为模板计划,8例患者分别采用QAP设计目标计划和人工设计目标计划)对QAP方法进行可行性验证,评估QAP计划设计的时间和质量(PTV剂量指标和正常组织剂量指标)。结果:8例QAP设计的目标计划的用时均小于6 s。模板计划、QAP计划(■±s)和人工计划(■±s)的PTV平均剂量(Dmean)分别为51.70、(52.90±0.40)和(52.00±0.30)Gy;适形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分别为1.12、1.13±0.05和1.05±0.06;膀胱Dmean分别为35.00、(35.80±5.00)和(36.70±5.10)Gy,左股骨头Dmean分别为27.40、(29.40±3.70)和(24.70±2.70)Gy,右股骨头Dmean分别为29.20、(28.40±2.20)和(24.20±2.80)Gy。结论:QAP技术可以应用于直肠癌IMRT计划设计中。使用本技术设计的目标计划质量接近于模板计划和人工计划质量,计划效率相比传统的逆向优化技术有显著性提高,其可行性得到验证。
张海英陈元华朱骥李桂超胡伟刚彭佳元
关键词:调强放疗直肠癌
整合呼吸因素后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计划在胃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比较整合呼吸移动因素后胃癌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及部分正常组织剂量学差异,为临床计划设计时参考.方法 10例胃癌术后患者在平静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常规CT定位,设计三维适形(3DCRT)及调强放疗(IMRT)计划.根据患者呼吸时相情况生成概率分布函数(PDF),将所得PDF与三维静态剂量进行三维剂量卷积计算,得到自由呼吸状态下整合后的3DCRT与IMRT计划.比较呼吸移动因素整合后3DCRT与IMRT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和部分正常组织受量差异,如CTV接受100%处方剂量45 Gy的体积占靶体积百分比(V45)、肝脏接受40 Gy的体积(V40)和双侧肾脏V15、V18等.结果 整合呼吸移动因素后靶区剂量覆盖率和均匀性的IMRT计划优于3DCRT计划,其中V45为98%:87%(t=-3.35,P=0.010)、平均剂量为(46.81±0.75)Gy:(45.99±1.12)Gy(t=-0.31,P=0.030).正常组织中肝脏V40的IMRT计划明显低于3DCRT计划(12%:16%;t=3.75,P=0.010),左肾脏V15和V18的IMRT计划也明显低于3DCRT计划[34%∶50%(t=2.17,P=0.050)和27%∶46%(t=3.11,P=0.020)],右肾V15和V18的3DCRT计划略优于IMRT计划[15%∶21%(t=-2.42,P=0.040)和11%∶15%(t=-2.71,P=0.030)].结论 整合呼吸移动因素后,IMRT较3DCRT计划有更好靶区覆盖率和较低肝脏及左侧肾脏受量.
孙文洁章真胡伟刚顾卫列朱骥李桂超蔡钢马学军
根治术后盆腔复发直肠癌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规律以及放疗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6年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接受放疗患者93例,分别为单纯放疗21例、放化疗56例、放疗结合手术和(或)化疗16例.放疗采用60Co或加速器X线,中位剂量59.4Gy,其中90例采用常规分割技术.68例患者放疗后接受了1~8个(中位数3个)疗程化疗,42例行同步放化疗,多为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方案.16例患者在放疗后接受了复发灶切除术,其中RO切除7例,姑息性肿块切除9例.结果 全组共132处复发,常见复发部位为直肠周围(31.8%)和骶前区(30.3%),髂外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少见(1.5%和3.0%).总随访率为92%,随访满2、5年者分别为39、4例.有局部症状的84例患者中83%(70例)放疗后症状缓解.全组2、5年局部无进展率分别为49%、22%,2、5年生存率分别为46%、1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后治疗方法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局部无进展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复发灶最大径、无病间期、放疗后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顶后因素.结论 直肠周围区、骶前区、髂内淋巴结区是直肠癌主要复发部位;放疗可明显改善直肠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放疗联合手术和(或)化疗可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局部无进展率,复发灶直径>5 cm、无病间期<2年、放疗后有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蔡钢章真马学军朱骥陈佳艺胡超苏冯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