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锦旗 作品数:50 被引量:201 H指数:9 供职机构: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江阴市河塘镇地裂缝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9 1998年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灾害较为严重,尤其是地裂缝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江阴市河塘镇地裂缝分布区的勘查,从地质条件及人为活动两方面剖析了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及相应对策,并对地质灾害的勘查工作提出方向性建议。 朱锦旗 朱兴贤关键词:地裂缝 地质灾害 江苏省“十五”期间环境地质工作方向初探 2002年 提出了江苏省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当前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基础性、公益性环境地质工作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对江苏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的环境地质工作方向. 朱锦旗 伍洲云 陈火根关键词:环境地质 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 地面沉降 一种清除农田中残留镉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借助大生物量植物柳树吸收、清除农田中残留镉的方法,属于农用地土壤镉污染修复与治理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镉污染农田进行翻耕、碎土和整平;2)将柳树插条插栽至所述镉污染农田中,所述柳树插条的品... 廖启林 朱锦旗 郝社锋 任静华 许伟伟 范健 刘玲 崔晓丹 葛礼强文献传递 长江三角洲北翼第一硬土层理化特征及其地质成因 被引量:2 2024年 在长江河口两翼广泛分布第一硬土层(FHSL),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工程地质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调查资料(钻孔935个,累计进尺42128 m)和试验资料,首次精确确认了长江河口北翼第一硬土层分布界线,研究了第一硬土层的形成年代、粒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工程地质特性等。研究表明:第一硬土层形成年龄为20~11 ka B.P.(多个光释光和14C测年资料);硬土层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表明气候自下向上逐渐变凉和变干;第一硬土层的颗粒级配、粒度分布频率曲线、C-M沉积图等特征显示,第一硬土层主要由粉砂、极细砂和粘土粒级组成,样品的粒度频率曲线主要呈单峰分布,反映出物质沉积前所受搬运营力性质单一,土体颗粒沉积以均匀悬浮占绝对优势,沉积环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低能环境。第一硬土层的发育受气候控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20~15 ka B.P.)为沉积与成土交替作用时期,且以沉积作用为主,硬土层剖面厚度主要受该阶段控制,至末次盛冰期结束;第2阶段(15~11 ka B.P.)为暴露成土期,这时洪水不能形成越岸沉积,加积作用基本停止,硬土层厚度不再明显增加,已形成的第一硬土区域受到频繁变迁的分合河网的侵蚀切割,形成多条不规则古河道和台地,硬土层逐渐脱水成陆,经历了风化成壤的过程;第3阶段(11 ka B.P.至今)为淹埋期,随着全新世的到来,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硬土层被其上覆的海相沉积层掩埋,成岩作用开始直到现今。土体易溶盐含量较高,为典型氯盐渍土类型,自下而上具有从低变高的趋势,为海相层覆盖硬土层以后成岩过程造成的。 朱锦旗 龚绪龙 苟富刚 张平 张岩 杨磊 刘源关键词:古土壤 硬土层 粒度 沉积环境 一种均匀播撒环境修复材料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均匀播撒环境修复材料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拖拉机与圆盘撒肥机连接,调节圆盘撒肥机离地高度,将环境修复材料放置在圆盘撒肥机载斗中;第二步:调节环境修复材料泄漏流量,启动拖拉机,拖拉机向前... 廖启林 朱锦旗 郝社锋 范健 许伟伟 任静华 汤志云 李文博 肖灵文献传递 一种改性凹凸棒石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凹凸棒石修复材料,包括凹凸棒石和白云石;所述凹凸棒石和白云石的质量比为65:35~75:25;所述修复材料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为:Cd≤0.15mg/kg、Pb≤30mg/kg、Zn≤150mg/kg、... 廖启林 朱锦旗 郝社锋 许伟伟 任静华 范健 崔晓丹 汤志云 葛礼强 肖灵文献传递 开采浅层地下水对地面沉降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3 2004年 苏锡常地区由于长期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已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为此,江苏省政府下达了在2005年全面禁采深层地下水的文件。为解决用水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开采利用浅层地下水。在苏锡常地区开采浅层地下水是否会同样诱发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是目前争议的焦点。文章详述了苏锡常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面沉降现状,确定了地面沉降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对比了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在开采条件下所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说明采用合理的开采工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不会诱发严重的地面沉降。 王彩会 陈杰 朱锦旗关键词:浅层地下水 地面沉降 水文地质条件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灾害与经济损失分析 被引量:15 1997年 朱兴贤 朱锦旗关键词:地面沉降 灾害 经济损失 基于GA-ANN的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2 2008年 文章以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性评价为例,利用遗传算法(GA)对人工神经网络(ANN)进行改进,先用GA优化BP网络初始权重,再用BP算法修改网络权重,实现不同尺度的同步调整。选择30点的不同地质条件组成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训练,评价指标包括:基岩埋深、基岩起伏度、地下水位、地面沉降梯度、含水层导水系数和粘性土层厚度。经过500次GA迭代,得到苏锡常地区地裂缝ANN模型的最佳权重组合,该耦合模型能对全区地裂缝地质条件进行正确分类,精度接近1‰。 朱锦旗 焦珣 于军 武健强 苏小四关键词:地裂缝 地面沉降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长江演化及其对洪涝灾害防治的启示 被引量:1 2023年 【研究目的】长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周而复始的洪涝灾害,是亟待学术界破解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法】通过采用冲积扇成因理论、联合沉积相剖面对比法、岩相古地理分析、高精度定年技术和遥感等方法,从流域视角剖析了长江中下游沿江砾石层成因、岩相古地理特征、长江上游三峡夷平面和阶地特征以及云南石鼓长江大拐湾成因。【研究结果】提出了早中更新世之交(距今75万年)长江东西贯通时限和长江中游地区全新世“一江(长江)四湖(云梦泽、彭蠡泽、洞庭湖和鄱阳湖)”江湖演化格局的认识,分析了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现状和影响因素,并结合长江演化规律及其对洪涝灾害防治启示,提出了“再造云梦泽、扩张洞庭湖和鄱阳湖”、“采砂扩湖、清淤改田”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防治对策和下一步相关地质工作建议。【结论】早中更新世地质环境的重大调整是造成长江东西全线贯通的重要原因,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防治应充分考虑江湖演化规律,该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支撑和理论依据。 姜月华 陈立德 陈立德 向芳 朱锦旗 郭盛乔 龚绪龙 由文智 周权平 周权平 王东辉 刘广宁 王东辉 刘广宁 马腾 苏晶文 刘林 程和琴 张鸿 刘林 梅世嘉 金阳 吕劲松 侯莉莉关键词:长江 洪涝灾害 生态环境 长江经济带 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