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水山
- 作品数:49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MELD评分联合Child-Pugh分级评估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Child-Pugh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2001年8月-2008年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失代偿期肝硬化住院患者101例,其中死亡(A组)35例,存活(B组)66例,将2组患者入院及出院时MELD和Child-Pugh评分进行比较。结果MELD评分:A组为(17.63±2.61)分,B组为(12.53±2.9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评分:A组为(12.87±2.05)分,B组为(7.93±1.8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P<0.01);Child-Pugh评分越高,病死率亦越高(P<0.01)。结论MELD评分及Child-Pugh分级均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做出评估。
- 官亮朱水山邓薇文艺
-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模型CHILD-PUGH分级预后
- 双自杀基因CD+TK对胰腺癌BxPC-3细胞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胰腺癌BxPC-3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胰腺癌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脂质体将含有双自杀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MMLV-CD+TK导入包装细胞PA317,经G418筛选后大量培养产病毒的阳性克隆PA317/CD+TK细胞株,收集病毒上清液,浓缩后转染胰腺癌BxPC-3细胞系,再次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双自杀基因的BxPC-3/CD+TK细胞株。用RT-PCR检测双自杀基因的表达。给予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lourocytosine,5-FC)和(或)无环鸟苷(Ganciciovir,GCV)后,MTT法测定转基因组及未转基因组胰腺癌BxPC-3系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双自杀基因在胰腺癌BxPC-3系细胞中可稳定表达,联合使用5-FC和GCV对细胞增殖的杀伤作用及旁杀伤效应效果明显。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自杀基因可有效杀死胰腺癌Bx-PC-3系细胞,双自杀基因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 张弘英龚辉谌珊珊朱水山李军
-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胰腺癌BXPC-3细胞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关系
- 2007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相关性,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血氨的影响,为临床防治肝性脑病是否常规根除幽门螺杆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阳性组(A组),24例幽门螺杆菌阴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阴性组(B组),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普通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A、C组应用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甲硝唑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1周,停药满4周后复查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并复查各组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A、B组之间,血氨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A组内不同肝功能Child分级,血氨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幽门螺杆菌根除后3组的血氨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密切相关,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作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肝硬化患者防治肝性脑病的常规治疗。
- 官亮朱水山文艺李小燕
- 关键词:肝硬化血氨
- 酒精性肝病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张弘英叶如美朱水山杜芳腾
- 关键词:脂肪肝酒精性肝病
- 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α 干扰素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 5 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组同时使用α 干扰素及拉米夫定 6月 ,随后单用拉米夫定 6月 ;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 12月。结果 (1)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 71.4 % (2 0 / 2 8)与对照组 6 3.3% (19/ 30 )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治疗组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 4 6 .2 % (13/ 2 8)明显高于对照组 2 0 % (6 / 30 ) (P <0 .0 5 ) ;(3)治疗组血清ALT及HBV DNA基线水平与病毒的完全应答率密切相关 (P <0 .0 5 ) ;(4 )在ALT >2×ULN及血清HBV DNA >1.0× 10 7拷贝 /ml的患者中 ,治疗组病毒的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1)α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HBV DNA阴转率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无显著性差异 ,而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比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明显提高 ;(2 )对于ALT中度以上升高、HBV DNA高水平复制患者 ,α
- 张弘英朱水山谌珊珊叶如美
- 关键词:Α-干扰素拉米夫定慢性乙型肝炎
- 大肠息肉癌变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 1999年
- 报道大肠息肉 32 4例 ,共计 5 43枚 ,其中癌变 35例 ( 10 .8% )。对临床资料及息肉病理类型进行癌变相关因素分析表明 ,大肠息肉中以腺瘤性息肉癌变率最高 ( 2 7.7% ,2 8/ 10 1) ,非腺瘤性息肉癌变率 3.9% ( 7/ 175 )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5 )。另外 ,癌变与年龄 ( >40岁 ) ,息肉直径 ( >1cm)有关 ,与息肉所在部位无关。主张对所有大肠息肉都应活检和彻底治疗。
- 喻春根朱水山
- 关键词:大肠息肉癌变
- pim-3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作用被引量:2
- 2008年
- Pim家族是一组编码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原癌基因,由pim-1、pim-2、pim-3组成。它们在人体不同组织器官中广泛分布,对其正常生长发育、分化、成熟起重要作用。Pim-3作为Pim家族的新成员,与Pim-1、Pim-2相似能磷酸化众多特异性底物,在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进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同时,其在成体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可导致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
- 李小燕朱水山刘亮明黄缘
- 关键词:PIM-3基因细胞凋亡恶性肿瘤
- 结核性腹膜炎20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总结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提高对其复杂性和多样化的认识 ,减少误诊。方法 :对 1992年 6月至2 0 0 2年 6月 2 0 0例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结腹住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结腹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发热为主 ,误诊病例占 2 2 .5 % ,血沉异常占 92 %。结论 :应重视结腹的中毒症状 ,血沉和腹水中ADA测定对诊断有帮助 ,抗结核诊断性治疗为有效方法 。
- 陈建勇杜芳腾邬柏林文艺朱水山张吉翔
- 关键词:结核性腹膜炎
- 胃肠道多发性血管瘤1例
- 2003年
- 陈建勇叶如美朱水山罗文
- 关键词:注射疗法冷冻疗法
-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的方法 ,探讨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 ,对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及无症状健康者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对30例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啶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含量进行定量监测。结果 :(1)血清HBV DNA的检出率与HBeAg阳性率呈正相关 ,无症状健康者仍有 3%的检出率。 (2 )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的血清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无症状HBV感染者和急性乙型肝炎 (P <0 .0 1)。 (3) 30例慢性乙型肝炎 ,经拉米夫啶治疗 12个月 ,HBV DNA阴转率为 73.3% (2 2 / 30 ) ,明显高于HBeAg阴转率 (46 .2 % ) (P <0 .0 5 )。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 ,能直接反映血清HBV DNA含量 ,在判断体内HBV是否复制、复制的程度 ,HBV是否被清除以及HBV血清标志阴性肝炎的诊断等方面明显优于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是抗病毒治疗选择和考核抗病毒疗效的最直接最可靠的指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 朱水山余戎刘晶美叶如美
-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HB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