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怀平

作品数:20 被引量:9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0篇化探
  • 9篇地球化
  • 9篇地球化学
  • 9篇油气
  • 6篇勘探
  • 4篇地球化学勘探
  • 4篇油气化探
  • 4篇烃类
  • 4篇盆地
  • 4篇化学勘探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油气藏
  • 3篇运移
  • 3篇碳同位素
  • 3篇同位素
  • 3篇气藏
  • 3篇化探异常
  • 3篇化学特征
  • 3篇甲烷
  • 2篇地表

机构

  • 19篇中国石化石油...
  • 4篇中国石化
  • 2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作者

  • 20篇朱怀平
  • 8篇王国建
  • 8篇李武
  • 7篇吴传芝
  • 6篇程同锦
  • 5篇汤玉平
  • 5篇黄欣
  • 3篇卢丽
  • 2篇李吉鹏
  • 2篇唐俊红
  • 2篇肖鹏飞
  • 1篇孙立春
  • 1篇卢丽
  • 1篇金之钧
  • 1篇陈荣林
  • 1篇陈浙春
  • 1篇仵永强
  • 1篇刘福春
  • 1篇范明
  • 1篇荣发准

传媒

  • 4篇物探与化探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第六届全国油...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 1篇新能源进展
  • 1篇第五届全国油...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滁河断裂带温泉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2024年
滁河断裂带上发育了多个与构造活动有关的温泉,除南端的半汤温泉外,其余温泉大多热能利用不甚理想,给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因此有必要选取滁河断裂带上的典型温泉,从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上进行研究,以期为后续温泉群地热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勘查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据此,以滁河断裂带半汤、昭关和香泉的温泉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温泉水、冷井水、地表水样品,总计9个样品,完成了样品中阴阳离子、常量和微量元素25个指标的组分测试,开展了样品的氢氧同位素数值测定。通过25个指标实测数据的分析,以及氢氧同位素示踪地热水来源及受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温泉水都偏向于CaSO_(4)型,均与地下水和围岩发生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半汤和昭关地区各自的温泉水、冷井水及地表水具有同源特征,地热水主要由当地降水、地表水进行直接补给,香泉地区温泉水、地表水和冷井水同源特征较弱,地下冷水径流与地热水来源不同,需要在温泉主控因素判断中引起注意;研究区玉髓温标的计算结果与采出地表热水温度接近,而石英温标的计算结果与深部的热储温度相近。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滁河断裂带温泉水的地球化学特征,温泉水的补给关系及水岩相互作用状况,提出了该区有效的地球化学温标,有助于加深滁河断裂带温泉机理及调控因素的认识,在后续温泉功能提升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方法示范。
王国建胡文慧李广之朱怀平胡斌肖鹏飞张英
关键词:温泉水化学热储温度
地下水中苯、酚类物质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关系研究
<正> 地下水与地下油气密切相关,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以及油气藏的形成、破坏等各个环节,都是在地下水的参与下进行的。所以,与深部油气相伴生的地下水,即油田水中含有大量的油气组分。同时,地下水还是油气运移的载体,其渗流作...
吴传芝李武朱怀平张影
文献传递
海洋油气化探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6年
海洋油气化探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取样设备、分析测试方法及应用指标等方面,已经趋于统一与规范,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成为海洋油气风险评价的重要辅助方法。海洋油气化探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在采样与分析方面,完善了海水嗅探器与采样管岩心采集装置,建立了以惰性气体脱气法和活性炭吸附脱气法为主的海水脱气方法,成功地研制出海底沉积物气态烃现场检测与分析装置;在应用指标方面,已从初期的以海水轻烃指标为主,发展为海水轻烃指标与海底沉积物各项指标并重的一套方法系列。在目前的海洋油气化探中,海水嗅探器测量与海底沉积物岩心分析是广泛采用的做法,两种手段相结合可为确定海上含油气远景区、识别海域油气系统特征等提供重要信息。
吴传芝程同锦朱怀平徐文明陈荣林
关键词:油气化探技术方法
塔北地区甲烷碳同位素特征与烃类运移方式被引量:5
2005年
不同的烃类运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甲烷碳同位素分馏效应。其中,以扩散型方式运移的烃类甲烷碳同位素具有随运移距离的增加而显示趋重的变化特征,例如塔北地区不同井中甲烷碳同位素由深层三叠系的-46.98‰^-55.98‰至浅层第四系为-31.47‰^-37.51‰。北海富提斯油田近地表沉积物甲烷碳同位素在油气田上方分布着较轻的甲烷碳同位素(1δ3C1值为-40‰),向外围,随着距离的增加甲烷碳同位素(δ13C1值为-30‰)也呈明显趋重的变化分布。渗漏型方式运移的烃类甲烷碳同位素则不随运移距离而变化,如塔北地区阿克库木构造奥陶系烃源岩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34.85‰^-34.98‰,地表化探甲烷碳同位素值稳定在-34.62‰^-36.56‰,与地下奥陶系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近似或等同,显示出地表甲烷碳同位素与地下甲烷碳同位素之间具有同源的关系。不同烃类的运移方式,甲烷碳同位素明显不同的规律性变化,主要是由于扩散型运移,甲烷中轻碳同位素分子因溶解而分馏,从而形成酸解烃甲烷碳同位素沿着地层剖面向上的趋重分馏,渗漏型运移由于天然气运移规模大、速度快,甲烷在水中的微量溶解难以改变大规模运移中的甲烷碳同位素特征。
朱怀平程同锦李武王国建
关键词:甲烷碳同位素
地表化探中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被引量:11
2008年
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1δ3C1)作为气态烃的示踪剂,是近地表油气化探中常用的判别烃类来源的方法。油气化探中分析土壤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烃类的甲烷稳定碳同位素,一直沿用有机地球化学中的标准来确定地表土壤中的烃类属何种成因,所获得的结果往往令人难以信服。通过对已知区近地表土壤不同赋存状态烃类的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由于分馏现象、成壤母岩、运移机制等,近地表化探烃类异常的甲烷碳同位素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应用时应考虑甲烷碳同位素比值的干扰因素,从而把地表痕量轻烃稳定碳同位素与地下深部油气建立相应的联系,反映真假异常,提高油气化探异常的可信度。
王国建程同锦汤玉平黄欣朱怀平
关键词:示踪剂地表化探赋存状态油气化探异常
应用壤中气方法圈定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的地热最有利富集区被引量:4
2017年
传统地热化探技术(以土壤微量元素为主)在隆起山地型地热田勘查中的应用较多,用以圈定地热异常区和勘查隐伏断裂构造,但在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勘查中应用较少,主要原因在于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热水埋藏较深,保存条件较好,抑制了地热水中无机元素等伴生物向地表扩散的强度,影响了化探技术对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的预测效果。考虑到沉积盆地型地热田热水富含的伴生气体(甲烷、二氧化碳等),因其穿透力较强,易于在地表聚集而得以检测,因此采用壤中气方法在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冀中坳陷河北雄县地热田开展试验,进行近地表地球化学特征与地热响应关系解剖。结果表明,壤中气甲烷、氢气是圈定雄县地热田地热最有利富集区的有效指标,该结果为相似的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勘探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汤玉平王国建唐俊红黄欣朱怀平李吉鹏
关键词:壤中气
构造应力场对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控制作用探讨
本文通过对挤压型盆地中油气藏地表油气化探异常实例的解剖研究认为:断裂、裂隙为地下油气藏中烃类向地表运移提供了通道。而断裂、裂隙的形成则受到区域以及局部的构造应力场所控制,因此构造应力场是控制地表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关健因素...
朱怀平赵克斌李武汤玉平孙长青吴传芝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球化学技术构造应力场
文献传递
油气化探酸解烃标准样品研制被引量:6
2010年
介绍了油气化探酸解烃标准样品的研制过程,研究了酸解烃标准样品的制备,通过对酸解烃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稳定性检验,保证了所研制的酸解烃标准样品是符合标准样要求的。通过对酸解烃标准样品的多次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确定了该标准样品的值和不确定度。另外,通过对酸解烃标准样品的保存试验研究,确定了该样品的包装和有效期。
卢丽李武李吉鹏吴传芝朱怀平
关键词:油气化探酸解烃
油气化探技术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04年
油气化探技术具有的可靠性、适应性、灵活性、经济性、连续性等特点 ,保证了它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能够发挥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双河、任丘、安塞油田等实例说明隐蔽油气藏近地表地球化学响应明显 ,并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 ,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 ,油气化探技术对发现隐蔽油气藏、指引地震勘探目标、圈定油气藏范围、评价圈闭含油气性、判别流体属性等都可以起到导向性作用。
朱怀平李武吴传芝孙立春刘福春
关键词:化探技术勘查隐蔽油气藏
水热型地热资源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水热型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研究具有较长的历史,迄今已形成了一套基于气体与元素指标的勘探技术体系,涵盖了众多技术指标,且已在世界各地诸多地热田勘探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结果揭示,在预测地热田发育有利部位、估算深部热储温度以及推断地热水来源等方面,地球化学勘探技术都可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地热勘探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地热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也面临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应用研究不仅受地热田类型的限制,而且目前主要集中于已知地热田上方的验证性研究,技术本身的多解性也较强。因此,在地热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完善与应用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吴传芝汤玉平王国建黄欣朱怀平
关键词:地热资源地热田地球化学勘探地热勘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