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凌燕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理学

主题

  • 8篇自旋态
  • 8篇高自旋
  • 8篇高自旋态
  • 4篇核结构
  • 4篇CE
  • 3篇中子
  • 3篇子核
  • 2篇形变
  • 2篇丰中子
  • 2篇丰中子核
  • 2篇八极形变
  • 2篇
  • 1篇英文
  • 1篇原子
  • 1篇原子核
  • 1篇原子核结构
  • 1篇手征
  • 1篇能级
  • 1篇能级纲图
  • 1篇强耦合

机构

  • 9篇清华大学
  • 5篇中国原子能科...

作者

  • 9篇朱凌燕
  • 8篇朱胜江
  • 5篇吴晓光
  • 5篇甘翠云
  • 5篇温书贤
  • 4篇竺礼华
  • 3篇车兴来
  • 3篇李广生
  • 3篇杨利明
  • 2篇李明
  • 2篇龙桂鲁
  • 2篇禹英男
  • 2篇李明亮
  • 2篇肖树冬
  • 1篇姜卓
  • 1篇徐强
  • 1篇王牧歌
  • 1篇刘祥安
  • 1篇许瑞清
  • 1篇丁怀博

传媒

  • 4篇高能物理与核...
  • 2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34)Ce核的高自旋态与形状共存(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13串列加速器上,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22Sn(16O,4n)对A=130缺中子核区的134Ce核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134Ce的新的能级纲图,最高自旋态扩展到22.然而实验结果与近期发表的134Ce核的高自旋态结果不同,所谓在134Ce核中存在的磁转动带结构不能被实验证实.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134Ce核的高自旋态结构呈现出重要的形状共存特性在基带以上的回弯处的10+态起源于两个中子组态,基于此10+态的转动带具有γ≈-60°的扁椭形变;另一个10+同质异能态为yrast陷阱,也起源于两中子组态,为具有γ≈-120°的长椭形状;而由两个signature伙伴带组成的强耦合带,则起源于h11/2与g7/2质子组态,为具有γ≈0°的长椭形变带.
朱胜江甘翠云朱凌燕M.萨哈伊杨利明龙桂鲁温书贤吴晓光李广生竺礼华
关键词:高自旋态
A=135核区N=79的同中异位素高自旋结构研究
2008年
对清华大学在束γ谱实验组近年来在A=135缺中子核区N=79的同中异位素135Ba,137Ce和139Nd的高自旋态实验研究进行了介绍。实验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上用在束γ的实验技术、分别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30Te(9Be,4n),124Sn(18O,5n),128Te(16O,5n)进行的。实验结果扩展了这3个核的高自旋态能级纲图。研究表明,这3个核的低自旋态结构均起源于νh1-1/12空穴与其偶偶核芯的耦合。用粒子-转子模型对其结构进行了计算,得到这3个核的形变参量γ值均稍大于30°,为偏向于扁椭的三轴形变,从而可看出Ba,Ce和Nd3个同位素链在低自旋态下由长椭边到扁椭边的形状转变都发生在中子数N=77—79之间。对于中等自旋态下一些能级的组态进行了指定与系统学比较。在高自旋态下,在137Ce中发现一条γ≈-60°的扁椭形变带,在139Nd中则发现3条这样的扁椭形变带,对这些扁椭形变带的起源及结构特性进行了讨论。
朱胜江徐强车兴来朱凌燕陈永静丁怀博王建国竺礼华温书贤吴晓光
关键词:核结构高自旋态
丰中子核^(144,146)Ce的八极形变被引量:6
1998年
通过对252Cf自发裂变所产生的瞬发γ谱的实验研究,建立并扩展了丰中子核144,146Ce的高自旋和八极形变集体带,最高自旋态可达15-。对这两个核的八极形变特性进行了讨论。
朱凌燕朱胜江李明
关键词:自发裂变高自旋态八极形变丰中子核
A=130区缺中子核122Cs与134Ce高自旋态研究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对A=130缺中子核区122Cs与134Ce核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所用核反应分别为107Ag(19F,1p3n)与122Sn(16O,4n).实验结果扩展了122Cs 与134Ce...
朱胜江禹英男甘翠云朱凌燕M.萨哈伊肖树冬李明亮车兴来温书贤竺礼华吴晓光李广生
关键词:核结构高自旋态
文献传递
丰中子核^(145,147)La的八极形变被引量:1
2000年
通过对 2 5 2 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实验研究 ,建立与扩展了丰中子核145 ,147  La的高自旋态能级图 ,最高自旋态达到 ( 4 1 / 2 + )与 ( 4 3/ 2 - ) .测得的交叉相联的相反宇称带及带间的强化E1跃迁说明在 145 ,147  La中形成强的八极形变 .对145 La的研究表明 ,具有轴对称形状的四极形变与具有反演不对称形状的八极形变在同一核中产生共存与竞争 .在πh11/ 2 带中观测到的带交叉位于 ω≈ 0 2 6— 0 30MeV附近 ,由推转壳模型计算表明 ,它是由一对i13/ 2
朱胜江王牧歌朱凌燕李明甘翠云杨利明萨哈伊朴秀日邓景康龙桂鲁J.H.HamiltonA.V.RamayyaB.R.S.BabuJ.K.HwangW.C.MaJ.KomickiJ.D.ColeR.AryaeinejadM.W.DrigertJ.O.RasmussenM.A.StoyerS.Y.ChuK.E.GregorichM.F.MoharS.G.PrussinI.Y.LeeYu.Ts.Oganes
关键词:高自旋态八极形变
A=130区缺中子核^(122)Cs与^(134)Ce高自旋态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对A=130缺中子核区122Cs与134Ce核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所用核反应分别为107Ag(19F,1p3n)与122Sn(16O,4n).实验结果扩展了122Cs与134Ce的能级纲图.在122Cs中发现可能是属于手征二重带的结构,而在134Ce核的高自旋态结构中呈现出重要的具有不同γ形变的形状共存特性.
朱胜江禹英男甘翠云朱凌燕M.萨哈伊肖树冬李明亮车兴来温书贤竺礼华吴晓光李广生
关键词:高自旋态中子核反应能级纲图重离子Γ谱
丰中子奇A核^(145,147)Ce的集体带结构被引量:1
2000年
通过对252Cf自发裂变产生的瞬发γ谱的测量,对丰中子奇A核145,147Ce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首次识别了145Ce的集体带结构,扩展了147Ce的集体带结构,扩展了147Ce的能级,并新识别了3个边带,粒子-转子模型的计算指出,145,147Ce的晕带可能来自于νi13/2轨道的耦合,145Ce基态起源于(νh9/2νf7/2)组态混合,而147Ce基态则起源于νh9/2轨道.在这两个核中未观测到明显的八极形变带,然而,在147Ce中观测到的一个边带,可能显露出八极关联的迹象.
M.萨哈伊朱胜江甘翠云朱凌燕杨利明许瑞清全明吉姜卓张征J. H. HamiltonA. V. RamayyaB. R. S. BabuJ. K. HwangW. C. MaJ. KomickiJ. D. ColeR. AryaeinejadM. W. DrigertJ. O. RasmussenM. A. StoyerS. Y. ChuK E. GregorichM. F. MoharS. G. Prussi
关键词:核结构
138Ce的高自旋态与扁椭集体转动带被引量:1
1998年
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24Sn(18O,4n)138Ce研究138Ce的高自旋态结构.实验在中国原子能科学院H-13串列加速器上进行,束流能量为78MeV经过γγ符合及方向关联比率DCO的分析,建立了138Ce新的高自旋态能级图,发现了两个扁椭形变集体转动带。
朱胜江李明李明朱凌燕萨哈伊甘翠云朴秀日温书贤杨利明杨利明
关键词:高自旋态原子核结构
<'137>Ce高自旋态研究
作为核物理的前沿领域,原子核高自旋态的研究为人们理解高激发态时的核结构、核形状、核子耦合特性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该论文工作的目的是研究近满壳的<'137>Ce核的高自旋态结构特性.通过寻找新的单粒子能级和集体运动带,...
朱凌燕
关键词:高自旋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