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元莉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关节
  • 1篇丁丙诺啡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性关节炎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镇痛
  • 1篇镇痛效果
  • 1篇治疗膝关节
  • 1篇时间点
  • 1篇术后
  • 1篇术后镇痛
  • 1篇术后镇痛效果
  • 1篇松果体
  • 1篇松果体瘤
  • 1篇松果腺
  • 1篇贴剂
  • 1篇痛风
  • 1篇痛风性
  • 1篇痛风性关节炎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华信学院

作者

  • 5篇朱元莉
  • 3篇肖骏
  • 2篇朱皓
  • 1篇李亮宇
  • 1篇刘常宇
  • 1篇柯昌庶
  • 1篇宫念樵
  • 1篇杨杨
  • 1篇邱进俊
  • 1篇田志超
  • 1篇巴晓群
  • 1篇何莹
  • 1篇张季
  • 1篇赵圆圆
  • 1篇孟强
  • 1篇蔡聪

传媒

  • 2篇骨科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清理联合术后持续灌洗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术后置管持续灌洗治疗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和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24例病例资料,病人均为单膝关节发病,左膝14例,右膝10例;男22例,女2例。所有病人术后均行置管持续灌洗治疗约1周,常规抗感染、镇痛,并服用降血尿酸药物,于拔除引流管后早期行常规功能锻炼。比较病人术前、术后及不同随访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3~18个月的随访。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较术前的(6.8±3.1)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病人术后各时间点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与术前的(42.7±26.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末次随访,共有3例病人出现症状复发,均与饮食控制不良相关,给予相应口服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后,症状明显好转。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对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准确率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加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有显著效果,配合术后置管持续灌洗治疗对加强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概率有一定帮助。
朱元莉蔡聪刘常宇朱皓肖骏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
松果体母细胞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松果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与结果一例12岁女性患者,无明显诱因头痛3年。头部MRI检查显示松果体区椭圆形等T_1、等或低T_2信号影,大小约2.70cm×2.00cm,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手术中可见肿瘤组织呈暗红色,边界尚清楚,有出血灶,分块切除肿瘤组织和包膜后第三脑室和侧脑室脑脊液通畅流出。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呈弥散或片状密集排列,组织发生大片凝固性坏死;肿瘤细胞形态较小,细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深染、异型性明显、分裂象多见,细胞质极少、边界欠清晰;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可见微小钙化灶、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和不典型的Flexner-Weinsteiner菊形团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突触素、嗜铬素A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元核抗原表达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20%。手术后随访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松果体母细胞瘤是临床少见的发生于松果体实质的幼稚分化肿瘤,以20岁以下青年人高发,呈高度恶性,患者预后不良。
巴晓群张黎任杰林朱元莉柯昌庶
关键词:脑肿瘤松果体瘤松果腺免疫组织化学
不同时间点给予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点给予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须行THA的病人,随机分为术前48 h用药组(30例,术前48 h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术前24 h用药组(30例,术前24 h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和术后即刻用药组(30例,术后立即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三组病人术后均使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并记录术后4、12、24、48 h以及术后3、5 d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PCIA使用量、PCIA按压次数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前48 h用药组有2例病人退出,最终88例病人完成本研究。经混合效应模型检验,本组病人的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PCIA剂量在不同时间点及不同组间均差异显著,且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术后4、12、24 h,术前48 h用药组的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PCIA使用剂量显著低于术前24 h用药组,术前24 h用药组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术后即刻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术后3、5 d,三组间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6,P=0.435)。结论 THA病人术前48 h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具有较理想的术后镇痛效果,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朱皓孟强朱元莉姚贤松肖骏
关键词:丁丙诺啡透皮贴剂
老年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自噬的作用机理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究老年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自噬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选取鼠龄为3个月(3M)和24个月(24M)健康雄性Lewis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MIRI组、3M假手术组、24MIRI组、24M假手术组。实验组采用无创血管夹夹闭肝左叶及中叶血流(约70%肝缺血),肝脏在常温下(37℃±0.5℃)缺血30min,再灌注6h。假手术组仅解剖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术后6h,采集各组大鼠血清样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取各组大鼠肝组织进行肝脏病理检查,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中LC3B自噬小体的数量,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析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MIRI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较3MIRI组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MIRI组大鼠肝脏主要表现为点灶状坏死,24MIRI组大鼠肝脏主要表现为片状坏死及混合炎症细胞浸润。共聚焦结果显示,24M假手术组大鼠肝组织中自噬小体数量较3M假手术组略有下降,但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MIRI组大鼠肝组织中自噬小体数量较3MIRI组显著下降(P〈0.05),并且24MIRI组大鼠肝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蛋白和ATG4B蛋白)水平较3MIRI组严重下调(P〈0.05)。结论老年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了自噬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使自噬相关蛋白水平的显著下降有关。
何莹张季赵圆圆宫念樵朱元莉
关键词:老年肝脏再灌注损伤自噬
用于组织工程骨的磁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球的合成及检测
2012年
背景:组织工程骨支架常因支架材料的孔隙率不佳和无法以合适的方式提供生物活性因子给种子细胞,导致支架对细胞的黏附及诱导性不强,成骨效率低下。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的可用于组织工程骨的磁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检测分析。方法:复乳法合成磁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球。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下可见微球呈正圆形,粒径10~100μ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微球上分布均匀;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结果显示微球具有超顺磁性;微球载药量为(1.00±0.18)μg/g;微球对其具有缓释效果;经45℃处理微球后测得微球载药量为(0.98±0.20)μg/g。说明合成的磁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具有一系列良好的特性,为新型磁性组织工程骨支架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田志超杨杨肖骏邱进俊朱元莉李亮宇
关键词:磁性微球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织工程支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