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 作品数:9 被引量:55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稳定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阻力对呼出气流受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稳定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与呼出气流受限的关系。方法:将102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分为Ⅱ级(53例)和Ⅲ级(49例)2组,2组患者在检测前8 h内均未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并在吸入沙丁胺醇400μg后接受常规肺功能和气道阻力测试。另选择同期的28名成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Ⅲ级COPD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及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流量(forced expiratory flow at 50%forced vital capacity,FEF50)均显著低于Ⅱ级COPD患者,而2组患者的总气道阻力(total airway resistance,Rtot)、有效气道阻力(effective resistance,Reff)、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inspiratory resistance/expiratory resistance,Rinsp/Rexp)均较对照组受试者显著增高。49例Ⅲ级COPD患者中吸气分数[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25%者有7例(14.3%),而53例Ⅱ级COPD患者中仅有1例的IC/TLC≤25%(1.9%)。COPD患者的Rtot明显高于Reff,Rexp与FEV1、PEF、FEF50间的相关性最为密切(r均>0.80,P均<0.01);Rinsp与各项肺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稍弱,但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定期Ⅱ、Ⅲ级COPD患者已存在较严重的气流受限,Ⅲ级COPD患者呼气阻力明显增高,且以外周气道阻力成分增高为主要因素,并更易出现呼吸困难症状。 陈宇清 王铭杰 朱东 吕城坚 陈萍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流受限 气道阻力 稳定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吸气分数与呼吸肌力研究 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深吸气量(IC)及吸气分数(IC/TLC)与呼吸肌力的关系。方法:将78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分为Ⅱ级(40例)和Ⅲ级(38例)两组。所有患者受试前8h内均未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并在吸入沙丁胺醇400μg后接受常规肺功能和呼吸肌力测试。结果:Ⅲ级COPD患者的I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和最大通气量(MVV)均显著低于Ⅱ级COPD患者,两组患者的最大吸气压(PImax)和最大呼气压(PEmax)均显著降低,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38例Ⅲ级COPD患者中IC/TLC≤25%者有11例(28.9%),而仅有2例(5%)Ⅱ级COPD患者的IC/TLC≤25%。COPD患者的IC与PImax和PEmax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375与0.386,P<0.01),IC/TLC与RV/TLC呈明显负相关(r=-0.782,P<0.01),而与PImax和PEmax无关。结论:稳定期Ⅱ、Ⅲ级COPD患者已存在较严重的呼吸肌功能障碍。随着气流受限与肺过度充气的加重,Ⅲ级COPD患者其IC值显著降低,且更易出现IC/TLC≤25%,而IC/TLC变化不能反映COPD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受损程度。 陈宇清 周新 朱东 戴晓敏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深吸气量 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稳定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稳定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稳定期Ⅱ、Ⅲ级COPD患者根据肺总量(TLC)〈80%预计值分为单纯气流阻塞组(32例)和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组(阻塞合并限制组)(36例),受试前8 h内均未应用支气管舒张剂。2组患者在吸入沙丁胺醇400μg后接受常规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和呼吸肌力测试,并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 :与正常老年人相比,稳定期Ⅱ~Ⅲ级COPD患者存在较严重的呼出气流受限,导致肺过度充气,肺残气量/肺总量比值(RV/TLC)显著增高。对于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COPD患者,其体质量指数(BMI)较单纯气流阻塞组患者明显降低[(21.8±2.6)kg/m2比(23.2±2.9)kg/m2,P〈0.05],深吸气量(IC)和最大通气量(MVV)也均显著低于单纯气流阻塞的COPD患者,6MWT结果仅为(307.9±26.8)m。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COPD患者其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较单纯气流阻塞组患者显著降低[(49.6±18.9)%比(64.4±20.8)%,P〈0.05],但弥散率(DLCO/VA)却与单纯气流阻塞患者无明显差异[(72.4±24.8)%比(76.5±23.1)%,P〉0.05]。结论:严重营养不良导致COPD患者的BMI显著降低,引起较严重的呼吸肌功能障碍,运动耐力也明显减退。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可造成COPD患者的肺弥散功能显著减退,运动能力进一步降低,但对DLCO/VA的影响则不明显。 陈宇清 吕成坚 周新 朱东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弥散 呼吸肌力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12例的肺功能改变 陈宇清 周新 陈钦 朱东沙丁胺醇联合溴化异丙托品吸入剂对术前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溴化异丙托品吸入剂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术前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腹部择期手术并患有COPD患者108例,ASAⅡ级,无心脏或内分泌疾患,按肺功能测定结果分为轻度COPD,中度COPD和重度COPD三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给予溴化异丙托品和沙丁胺醇气雾剂,后做肺功能测定。监测并记录用药前后患者的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一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实)/(预)(%)、FEV1(实)/(预)(%)、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FEV1改善率(%)、MMEF改善率(%)、MMV改善率(%)等参数。结果用药前,中度和重度COPD组的残气量/肺总量(RV/TLC)、FEV(实测值)、MVV(实)/(预)(%)、FEV1用药前、FEV用药前(实)/(预)(%)和MMEF(实测值)与轻度COPD组有明显差异(P〈0.01)。用药后,中度和重度COPD组的FEV1(用药后)、FEV用药后(实)/(预)(%)、MMEF用药后(实测值)与轻度COPD组相比,亦有明显差异(P〈0.01)。轻度COPD组FEV1比用药前提高(P〈0.05)重度COPD组FEV用药后(实)/(预)(%)较用药前显著增加(P〈0.05),三组MMEF用药后(实测值)较用药前显著增加(P〈0.05)。中重度COPD组中的MMEF改善率(%)和MMV改善率(%)与轻度COP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重度COPD组FEV1改善率比轻度COPD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沙丁胺醇吸入剂联合溴化异丙托品吸入剂对于轻度COPD组改善通气的效果要好于中重度组,但改善通气的效果很有限,可能与COPD患者因为长期病程引起气道重塑,可逆性明显减小有关。 廖若敏 杨泽勇 徐莹华 范益明 朱东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9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与气流阻塞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 E NO)变化及其与气流阻塞间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经支气管激发试验确诊的92例CVA成人患者,分别行常规肺功能、脉冲振荡肺功能和F E NO检测。结果:92例CVA患者中44例的F E NO>50 ppb,34例的F E NO为25~50 ppb,仅14例F E NO<25 ppb。3组患者均无显著的气流阻塞,但均有轻度外周小气道障碍。脉冲振荡肺功能测试中,所有患者的呼吸总阻抗和共振频率均略有增高,同时反映外周气道阻力的外周气道阻抗及5 Hz、20 Hz粘性阻力差值(R5-R20)也出现显著增高。结论:F E NO与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CVA患者的F E NO水平普遍增高,且同时合并外周气道气流阻塞。F E NO检测有助于CVA的临床诊断。 孙晓远 陈宇清 周新 王铭杰 朱东 鲍鲁红关键词:呼出气一氧化氮 气流阻塞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阻力与运动相关呼吸困难肺功能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28 2020年 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各项气道阻力(Raw)参数与运动相关呼吸困难肺功能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稳定期COPD患者180例,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 2017版)制订的肺功能诊断标准分为Ⅰ-Ⅳ级4组,受试前8 h内均未应用支气管舒张剂。所有患者在吸入沙丁胺醇400μg后接受常规肺功能和气道阻力测试。同期选择42例成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Ⅱ级以上COPD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呼出50%肺活量时流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成年人和Ⅰ级COPD患者,总气道阻力、有效气道阻力、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则呈进行性增高。Ⅲ-Ⅳ级COPD患者的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80%,同时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评分超过2分;7例Ⅲ级(13.2%)和14例Ⅳ级COPD患者(33.3%)的吸气分数(IC/TLC)≤25%,而仅有1例Ⅱ级COPD患者的IC/TLC≤25%(1.9%)。结论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呼出气流受限趋于加重,Raw各项参数中呼气阻力增高尤为显著。Ⅲ-Ⅳ级COPD患者更易出现运动相关呼吸困难症状,且IC/TLC≤25%。 陈宇清 王铭杰 张海 李锋 朱东 吕成坚 陈萍关键词:气道阻力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12例的肺功能改变 2010年 目的观察1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璐CT)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IPA)对患者肺功能参数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0月本院接受HSCT后并发IPA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中位年龄34岁(26-67岁)。移植前后均行肺功能测试、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32d(97-432d),无1例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例在移植1年后发生慢性GVHD。12例均为病理确诊或临床诊断IPA者,移植前肺功能测定仅有弥散功能轻度减退。抗真菌治疗8周后肺功能测试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其中8例患者呈小气道病变[FEF50和FEF75分别为(55.9±3.4)%和(41.9±4.1)%],4例患者则出现混合性通气障碍,总弥散量(DLCO)也显著降低[(47.4±2.9)%预计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仅为(68.7±4.1)mmHg,但弥散常数(DLCO/VA)尚正常,与移植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SCT后并发IPA可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肺内多部位感染或反复发生IPA的患者可出现较严重的混合性通气障碍,弥散也显著减退。 陈宇清 周新 陈钦 朱东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病 肺部感染 肺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 健康成年人和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坐位潮气呼吸状态下气流速率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健康成年人和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潮气呼吸流速-容积曲线(TBFV)各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15例无吸烟史的健康成年人(健康对照组)及15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纳入研究,COPD组受试前8 h内未用过平喘药物。两组均接受坐位常规肺通气功能和TBFV测定,同步监测口腔压力变化。结果 COPD组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TBFV参数后发现,COPD组达峰容积比(VPTEF/VTE)和达峰时间比(TPTEF/TE)分别为0.18±0.08和0.20±0.0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0.27±0.04和0.29±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呼气峰流速(PTEF)、吸气峰流速(PTI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平静呼气中晚期流速[呼出50%潮气量时的流速(TEF50)/PTEF、呼出75%潮气量时的流速(TEF25)/PTEF]显著高于 COPD 组(0.54±0.13比0.40±0.12,0.28±0.13比0.20±0.06,P<0.01或<0.05)。两组最大吸气口腔压(PI max)和最大呼气口腔压(PE 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TBFV可了解不同呼吸力学特性受试者的平静呼吸状态下流速等参数的变化,并能反映呼气流速受限,经常规肺功能测定证实是可靠有效的,由于无需患者特别配合,易于推广。 陈宇清 王铭杰 吕成坚 陈萍 朱东 李强 周新关键词:肺通气 临床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