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 作品数:10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趋化因子CXCL12β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硬化和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共同参与了多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病过程,本研究通过观察几种慢性肝脏病变肝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12β亚型的转录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以及不同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CXCL12β的表达情况,结合... 赵秀英 王文静 姚瑶 朱东关键词:肝硬化 文献传递 2009-2011年性病门诊单纯疱疹病毒Ⅱ型阳性者合并梅毒及泌尿生殖系统分泌物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在性病门诊就诊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患者,其梅毒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及泌尿生殖道混合感染情况,证实对特殊人群进行安全性行为教育及干预的重要性。方法对性病门诊的性病患者进行筛查,检测其血液中HSV-2、TP的感染情况,同时观察其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感染的情况。结果 2009-2011年间HSV-2感染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V-2阳性的475例患者中,合并TP感染128例(26.9%);HSV阴性的150例患者中,合并TP感染22例(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2,P<0.05)。HSV-2感染者中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的阳性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t=0.000,P<0.05)。结论 HSV-2普遍存在于性病患者中,且易并发梅毒及泌尿生殖系统分泌物感染,建议对性病门诊就诊的疑似生殖器疱疹的患者,均进行HSV-2的排查,并对特殊人群进行安全性行为教育及干预。 田树萍 王文静 朱东 孙丽君关键词:梅毒 泌尿生殖道分泌物 慢性肝脏疾病中趋化因子CXCL12α与CXCL12β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肝脏疾病中趋化因子CXCL12α和CXCL12β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检测72例肝癌、72例癌旁、20例肝纤维化及8例正常新鲜肝组织标本CXCL12α、12βmRNA的表达;ELISA检测71例慢性肝炎、24例肝硬化、26例肝癌患者及3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XCL12α、β的水平。结果肝癌、癌旁及肝纤维化组织中CXCL12αmRNA表达均高于CXCL12βmRNA,肝癌和癌旁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 〈0.001);肝癌、癌旁、肝纤维化组CXCL12α、12β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正常组血清 CXCL12α水平分别为(497.44±216.54)、(675.17±565.43)、(812.54±446.69)、(282.47±220.78)pg/ml;CX-CL12β水平为(1619.72±730.22)、(1177.12±541.78)、(2487.96±1192.79)、(281.69±217.08)pg/ml;肝炎、肝硬化、肝癌组血清CXCL12α、12β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及肝癌组血清CXCL12α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P 〈0.05);肝硬化组血清CXCL12β含量低于肝炎和肝癌组(P 〈0.05)。在肝炎患者中,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S1~S4期),血清CX-CL12β含量升高,组间尚无明显差异(P=0.28);血清CXCL12α水平无显著变化(P =0.686)。结论慢性肝脏疾病进展过程中CXCL12α、12β的表达差异显著,可成为慢性肝病辅助诊断和疾病监测的候选指标。 袁星星 朱东 姚瑶 王文静 卢实春 赵秀英 陈煜 肖汀 段钟平关键词:慢性肝炎 肝硬化 2009~2011年性病门诊单纯疱疹病毒Ⅱ型阳性患者合并梅毒及泌尿生殖系统分泌物感染的调查 田树萍 王文静 朱东 孙丽君关键词:梅毒 泌尿生殖道分泌物 慢性肝病患者胸腹水标本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总结慢性肝病患者胸腹水标本中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慢性肝病患者送检的胸腹水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从2602份胸腹水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392株,阳性检出率为15.1%,其中革兰阴性(G-)菌占44.6%,革兰阳性(G+)菌占52.8%,真菌占2.6%。G-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E.coli),占40.0%,其中47.1%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E.coli;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8.9%)。G+菌中主要为屎肠球菌(26.6%)和表皮葡萄球菌(17.9%)。E.coli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均在40.0%以上),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其中产ESBL的E.coli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对临床常用的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60%以上。屎肠球菌对利奈唑酮、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6%、5.5%、5.5%。结论 E.coli占慢性肝病患者胸腹水感染病原菌的第1位,其次是屎肠球菌。产ESBL的E.coli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耐药,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屎肠球菌对头孢西丁、克林霉素、苯唑西林等均耐药,但对利奈唑酮、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 代芳芳 赵秀英 于艳华 张立丽 王晨 陈铭 朱东 孙桂珍 李宁关键词:胸腹水 慢性肝病 耐药 大肠埃希菌 慢性肝病患者胸腹水标本中微生物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肝病患者胸腹水标本中病原菌种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7月慢性肝病患者送检的胸腹水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所分离菌用BD公司Phoneni... 代芳芳 赵秀英 于艳华 张立丽 王晨 陈铭 朱东 孙桂珍 李宁关键词:胸腹水 慢性肝病 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 2010至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变化与分析 被引量:11 2013年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EV)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在世界多地都有HFMD流行。早期发现的与HFMD有关的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柯萨奇A组16型(CA16)。1972年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造成的HFMD被报道,此后由EV71和CAl6感染所致的HFMD交替流行。 代芳芳 何菡 李润青 朱东 袁星星 赵秀英 娄金丽 孙桂珍关键词:手足口病 病原学检测 HFMD 常见传染病 柯萨奇A组 EV71 自动稀释模式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表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定量分别与HBVDNA定量及肝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定量存在明显相关性;目前,HBsAg清除已被公认为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目标。以血清HBsAg定量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观察及治疗终点预测指标也得到国际认可。 朱东 陈俊梅 魏红 田树萍 代芳芳 赵秀英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VDNA定量 HBSAG定量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手足口病患者体内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与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调查手足口病患者中EV71和CA16的感染现状,分析呼吸道病毒合并感染对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6—10月在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者348例,包括门诊轻症患者100例,住院患者248例。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用随机引物将标本中的RNA逆转录成cDNA,荧光PCR法检测EV71和CA16。以呼吸道病毒多重PCR引物扩增12种呼吸道病毒的基因片段,通过电泳分析判断结果。比较EV71(+)或CA16(+)组与EV71(-)CA16(-)组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阳性率和重症患者比例,住院与门诊手足口病患者中合并感染呼吸道病毒的阳性率。结果348例手足口病患者,共检测出呼吸道病毒感染36例。在248例住院手足口病患者中,111例EV71(+)或CA16(+)组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率7.2%,相比137例EV71(-)CA16(-)组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率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9,P〉0.05)。在100例门诊轻症手足15病患者中,有17例(17%)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高于111例EV71(+)或CA16(+)组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0,P〈0.05)。在111例EV71(+)或CA16(+)组中,重症患者为101例(91.0%);在137例EV71(-)CA16(-)组中,重症患者为132例(96.4%),两组重症患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99,P〉0.05)。在348份标本中检出占前3位的呼吸道病毒分别是人鼻病毒A/B(HRVA/B)、人副流感病毒3(PIV3)、甲型流感病毒(FLUA)。结论手足口病患者中存在呼吸道病毒合并感染,但合并感染对手足口病病情未见明显影响。 姚瑶 赵秀英 何菡 李润青 王文静 朱东 孙桂珍关键词:手足口病 呼吸道感染 国产化学发光试剂检测4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对肝纤维化诊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国产化学发光(CL)试剂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L法检测123例有病理诊断的慢性肝炎患者(病例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A、LN、PⅢNP、CⅣ,病例组按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评价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HA、LN、CⅣ明显高于对照组[(4.47±0.86)vs.(2.02±0.23),P=0.000;(4.15±0.81)vs.(3.57±0.67),P=0.002;(3.49±0.89)vs.(2.15±0.81),P=0.000]。4项指标均呈现对照组S3,S4期HA与CⅣ下降、LN与PⅢNP升高。不同肝纤维化分期的患者中4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指标的S0与S1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0与S2期、S1与S2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PⅢNP、CⅣ3项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有正相关性(P均<0.01)。诊断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CⅣ(0.790)>HA(0.775)>LN(0.725)>PⅢNP(0.644)。HA、HA+LN+CⅣ3项联合、4项联合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率较高;综合诊断效能CⅣ>LN>PⅢNP;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似然比为1~3。结论 4项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对早期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有限,当纤维化程度为S2期时,其意义最明显。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HA与CⅣ反呈下降趋势,可能与细胞外基质的分解降低有关。多指标联合适合在排除肝纤维化时应用;所有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纤维化的阳性似然比均较低,说明其诊断价值有限,不能替代肝组织活检。 姜菲菲 王文静 赵秀英 姚瑶 朱东 于艳华关键词:肝纤维化 层粘连蛋白 化学发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