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晓星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吉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2篇人禽流感
  • 2篇流感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健康
  • 2篇病毒
  • 1篇大学生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感染
  • 1篇预防艾滋病
  • 1篇诊病
  • 1篇致病
  • 1篇死亡病例
  • 1篇农村
  • 1篇农村中学生
  • 1篇禽流感

机构

  • 7篇吉安市疾病预...
  • 3篇江西省疾病预...
  • 2篇井冈山学院

作者

  • 7篇曾晓星
  • 3篇周卫东
  • 2篇王茹
  • 2篇张昆照
  • 2篇李梦军
  • 2篇谢昀
  • 2篇周国华
  • 2篇黄光明
  • 2篇刘珊珊
  • 1篇魏建国
  • 1篇付俊杰
  • 1篇胡嘉
  • 1篇蒋红斌
  • 1篇刘子东
  • 1篇王勇
  • 1篇戴彩华
  • 1篇涂秋凤
  • 1篇刘珊珊

传媒

  • 2篇井冈山医专学...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06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吉水县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6年
[目的]查明引起吉安市本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吉水县2006年2~3月发生的流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次流脑属C群,为吉水县首次发现,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服药同时,控制了疫情.[结论]本市流脑疫情由多年的A群向C群流行株转变,为防止疫情以后再次发生,应加强A+C群流脑疫苗接种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免疫空白人群、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工作.
曾晓星李梦军周卫东周国华刘珊珊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调查疾病控制
吉安市特定人群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观察
2004年
目的了解江西省吉安市幼儿和育龄期妇女的风疹抗体水平及免疫后效果。方法接种风疹疫苗和采用风疹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风疹血凝抗体(HI)。结果儿童和育龄妇女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19%和75.13%,接种风疹疫苗后无不良反应,儿童组抗体全部转为阳性,育龄妇女仅1例为阴性,几何平均滴度增高,接种疫苗后显著提升抗体水平。结论吉安市存在着较大数量的易感人群,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风疹流行,其中24.77%育龄妇女存在感染风疹导致CRS的可能;国产风疹病毒减毒株(BRDⅡ株)疫苗免疫原性效果较好,安全性高,适用于老区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大范围内推广使用。吉安市防治风疹的免疫策略具体是,首先对1~14岁人群进行普及免疫,同时对育龄期妇女进行选择性免疫,随后将风疹的免疫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陈韦冰陈海平涂秋凤魏建国曾晓星周国华蒋红斌刘子东王勇张述琳黄光明王茹
关键词:风疹免疫效果
江西省首例人禽流感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被引量:5
2006年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是一种新发传染病。目前全球所有报告的病例中有约1/3的病例报告并非发生在动物疫源地,约1/3的病例感染禽流感途径不明,对人禽流感感染与致病机制、流行因素尚不甚清楚,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报告了江西省于2005年12月发生的首例人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的发病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虽然该病例在发病前有明确的禽类及其排泄物接触史,可疑的病死禽接触和食用史,发病后农业部门确定其所居村庄为动物疫源地,存在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环境,发病的流行病学环节相对完整,但仍难于确定其何时感染和如何感染的问题。
谢昀彭恢潮曾晓星刘讯力彭应飞张昆照王力和周卫东刘珊珊付俊杰胡嘉
关键词: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H5N1病毒
一起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病例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查明吉安市一起人感染禽流感发生的原因,为今后预防和控制人感染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样后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H5N1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并分离出H5N1禽流感病毒。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为吉安市首次发现,经对密切接触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结论人感染禽流感作为一种新型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同时现阶段又缺乏有效的免疫防治措施。因此,切断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环境消毒及隔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曾晓星王力和张昆照周卫东谢昀刘讯力
关键词:人禽流感死亡病例
吉安市自然人群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为了解全市自然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给乙肝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吉安市5个县(市、区)5个乡(镇、街道)10村(居委会)8个年龄段1495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入户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统一检测。结果调查男性862人,女性598人,平均自然人群乙肝感染率为35.59%,各地感染率有较显著性差异,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0~3岁儿童最低为12.96%,26~35岁成人最高,为48.40%。结论我市自然人群乙肝感染状况仍然很高,乙肝防治任重道远。一要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二要加强对孕妇乙肝感染监测,对感染者进行乙肝高免接种,以减少垂直传播的机会,三要对高危人群进行扩大免疫,四要加强对低应答、无应答人群的免疫工作。
陈韦冰王力和曾晓星黄光明王茹
关键词:血清流行病学自然人群
吉安市农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调查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了解吉安市农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和流行趋势。方法根据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好、中、差三类地区选择县区参加调查,随机抽取每个调查县区全日制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市农村中学生的伤害相关行为的报告率较高:不安全骑行高达40%以上,到无安全措施场所游泳(或滑冰)达58.2%,打架斗殴为37.0%;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每天早餐的只有47.0%,减肥为20.3%,偏食率22.0%;运动偏少:经常运动的只有38.5%,而完成课外作业≥3 h的学生比例有27.9%,每周课外补课≥5 h的有16.2%;吸烟情况较严重占14.6%;网络成瘾者占11.2%,赌博行为比例较高为25.1%;性教育较贫乏,尤其是初中生。结论我市农村青少年中健康危险行为问题严重,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刘珊珊朱贱香曾晓星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AIDS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井冈山学院非医学专业6个班共357名学生进行AIDS相关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实施健康教育后再进行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的AIDS相关知识水平有明显提高。[结论]利用学校的组织、教学特点,在大学生中开展AIDS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可推动预防工作。
李梦军曾晓星戴彩华
关键词:健康教育大学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