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学英 作品数:19 被引量:196 H指数:8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四川省三级医院重症超声应用现况及需求调查 2024年 目的调查四川省三级公立医院重症医护重症超声应用现况,为后继合理培训、资源配置以及规避应用误区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问卷星进行信息收集。结果本次共调查三级公立医院166家,无仪器的占22.29%,935位重症医护中67.38%累计使用重症超声频次较少(50例以下)。不同临床场景中脓毒症、休克、CPR术后及深静脉穿刺、胸腹腔穿刺重症超声评估率可达50%以上,分别为63.72%、56.86%、54.20%、57.96%、73.45%。80%~90%的医护认为应用重症超声后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于不同重症综合征的处理,结果显示应用率越高,诊疗决策改变率越高。此外,调查显示目前存在的困难主要为有资质人员不足、设备不足、培训课程覆盖不够、重症超声图像判读与解读困难等。结论四川省重症超声人力、资源配置等有所欠缺,但对于临床常见有创诊疗操作及重症综合征的评估,大多数人认为有益。通过调查应用困难与需求,为后继合理培训、资源配置以及规避应用误区提供了准确数据参考。 曾学英 尹万红 秦瑶 王艺萍 曹良海 雷贤英 廖雪莲 廖雪莲重症超声在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进展和展望 2021年 脱机困难在危重症患者中很常见,长时间机械通气及脱机失败均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如何更好地促成和达成呼吸机的尽早撤离(脱机),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重症超声作为重要结构、功能、形态的多维监测手段,可对心脏、肺、膈肌等重要环节的状态和储备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有助于提升对呼吸环路中核心环节的了解和掌握,在脱机评估及导向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将对重症超声在脱机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汪守平 尹万红 康焰 张中伟 邹同娟 秦瑶 曾学英关键词:机械通气 脱机 一种可调式ICU辅助呼吸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ICU辅助呼吸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面罩、夹持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面罩通过导管连接在安装板上,且导管与面罩连通,夹持组件分别转动安装在安装板的两端,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板和夹持板,夹持... 罗林娜 杜宇 黄伟 沈江 杨罗 汤海波 荣霞 曾学英 秦瑶 毕红霞文献传递 肺部超声在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2017年 肺部超声发展迅速,目前应用于ICU、急诊甚至呼吸病房,可以动态评估肺水肿、气胸及胸腔积液等情况。肺部超声对诊断肺炎有辅助作用。目前肺部超声可替代胸部X片甚至CT辅助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pneumonia,CA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无创、可重复的肺部超声有望成为肺炎诊断的最佳选择之一。因对肺部超声诊断VAP的研究极少,本文主要以CAP为对象介绍肺部超声的价值及应用。 曾学英 尹万红 康焰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部 PNEUMONIA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病房 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舌下微循环改变对器官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舌下微循环的改变对器官功能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使用旁流暗视野成像技术(SDF)观察诊断为脓毒症休克24h以内的成人患者0h、6h、24h舌下微循环图像,根据24h后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24h-0h评分)变化分为器官功能恶化组(ΔSOFA24h-0h评分≥1)和未恶化组(ΔSOFA24h-0h评分〈1);分析比较两组间传统循环及舌下微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化组和未恶化组相比,0h、6h、24h传统循环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尿量(urine output,UP)、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以及输注晶体液、胶体液的量和液体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舌下微循环指标小血管灌注比例(PPVs)恶化组在0h〔(75.96±10.55)%vs.(84.03±10.16)%,P=0.032〕和24h时〔(79.43±9.23)%vs.(86.32±9.02)%,P=0.037〕低于未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0hPPVs和Lac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PPVs〔0.750(95%CI,0.586~0.914)〕大于Lac〔0.588(95%CI,0.370~0.8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0hPPVs最佳截断值81.5%将患者分为高、低两组,低PPVs组器官功能恶化发生率较高PPVs组更高(71.4%vs.20.0%,P〈0.05)。结论舌下微循环指标PPVs能够早于体循环指标反映器官功能的变化,对器官功能衰竭可能有一定预测价值。 曾学英 廖雪莲 康焰 陈瑶 尹万红 赵亮关键词:脓毒症休克 器官功能衰竭 乳酸 重症超声培训的思考:基于CPVAP原则的模块化培训与基地培训模式 2024年 随着重症超声应用日益广泛, 合理规范的培训越来越重要。现有重症超声培训多以短期培训为主, 培训内容多、时间短, 学员的重症医学基础与学习能力差异大, 培训后对所学掌握不一, 不论是超声图像获取抑或临床解读及应用。因此提出基于CPVAP(clinical analysis, protocol, view, approach and practice-workflow)理念的体系化培训方案, 将培训内容拆解为基础理论和技能入门培训、技能标准化练习、技能强化练习、基于视觉积累的判读和解读训练、基于标准案例的诊疗决策训练五个模块, 匹配与之适应的基地培训新模式, 以基地为承载, 以重症超声三维立体虚拟演示系统为依托, 以阶梯化培训课程体系为核心, 以学员、培训师与基地培训保障人员为主要要素, 以培训机制为运行保障, 探索未来重症超声培训的发展方向。 曾学英 何伟 秦瑶 王小亭 晁彦公 康焰 尹万红基于视觉积累的重症超声解读:方法与技巧 2024年 重症超声作为重症专业医师的必备技术手段,在全球广泛推广,重症超声的正确解读可引导精准可视化诊疗,改变诊疗决策和诊疗行为,但错误解读会造成临床误判,带来不良结局。重症超声的解读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解读需首先掌握切面的获取与质控,在标准质控的基础上,进行典型异常图像的判读,然后按照标准路径将客观异常进行模块化梳理,并结合临床信息解读为血流动力学表型、肺超表型、机体反应表型等。“三列表”法总结出结构化解读方法和技巧,可引导初学者按照标准方法,并在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视觉积累”,从而提升临床解读能力。 秦瑶 尹万红 曾学英关键词:超声检查 判读 床旁超声监测颈总动脉峰流速变异用于评估外科ICU患者容量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监测颈总动脉峰流速随正压通气的周期性变异率以评估外科ICU患者容量状态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术后收入外科ICU、正压有创控制通气、无心律失常患者。由经过短暂超声操作培训的ICU住院医师及有熟练超声技能的主治医师,分别独自测量患者颈总动脉峰流速变异率(ΔVpeak)。并以补液试验的每搏输出量变异(ΔSV)为金标准分析ΔVpeak的ROC曲线、诊断阈值及诊断效能、ICU住院医师与主治医师的测量值相关性,以评价临床可行性。结果最后入选外科ICU患者46例。有熟练超声技能的主治医师测量颈总动脉峰值变异率(ΔVpeak1)与每搏输出量变异率(ΔSV)高度相关(r1=0.76,P<0.05),诊断价值高(AUC0.95,诊断截断值为12.1%,敏感性90.9%,特异性83.3%,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90.9%);ICU住院医师测量颈总动脉峰值变异率(ΔVpeak2)的AUC0.94;ΔVpeak1与ΔVpeak2有明显相关性(R2=0.68,P<0.05)。结论床旁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峰流速变异能够准确的评估外科ICU患者容量状态。这一测量手段能够被住院医师较好的掌握,可行性及可靠性高。 尹万红 陈瑶 金晓东 左艳艳 康焰 王波 曾学英关键词:床旁超声 一种可调式ICU辅助呼吸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ICU辅助呼吸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面罩、夹持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面罩通过导管连接在安装板上,且导管与面罩连通,夹持组件分别转动安装在安装板的两端,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板和夹持板,夹持... 罗林娜 杜宇 黄伟 沈江 杨罗 汤海波 荣霞 曾学英 秦瑶 毕红霞文献传递 掌上超声在ICU医师院内急会诊中的价值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ICU医师院内急会诊时掌上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ICU医师接到会诊请求后携掌上超声(VSCAN)到达病房,先按照传统方式进行会诊(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判断病情恶化及抢救的原因,评估呼吸循环病理生理状态。记录上述结论,作为后继统计分析的对照组资料(VSCAN前),不作临床使用。然后使用VSCAN进行目标导向检查,结合临床分析超声检查结果,形成最终的会诊结论,包括最终诊断、循环呼吸病理生理状况及治疗建议。记录会诊结论,作为后继分析的研究组资料(VSCAN后),并将会诊结论告知患者的原主治医师执行。随访治疗效果及结局。统计分析,比较VSCAN检查后能否提高诊断、循环评估及呼吸衰竭原因判断的正确率及减少患者的病死率。结果共90例患者完成分析。。申请急会诊原因为急性循环障碍16例(17.8%),急性呼吸衰竭40例(44.4%),两者兼有者29例(32.2%),心肺复苏5例(5.6%)。VSCAN检查后较前显著提高诊断正确率(81.1% vs 58.9%P=0.001),血流动力学评估、急性呼吸衰竭原因判断的准确性(78.3% vs 52.2%P=0.009;71.0% vs 43.5%P=0.001)。结论掌上超声在ICU医师院内急会诊中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更及时准确的进行循环及呼吸系统的早期评估指导临床治疗。 尹万红 曾学英 王波 舒艾娅 康焰 李易关键词:会诊 危重症 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