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令森

作品数:172 被引量:2,027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0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2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8篇花岗岩
  • 34篇造山带
  • 31篇喜马拉雅造山...
  • 29篇藏南
  • 25篇地球化
  • 25篇地球化学
  • 25篇岩浆
  • 25篇变质
  • 22篇深熔作用
  • 20篇淡色花岗岩
  • 16篇岩浆作用
  • 16篇榴辉岩
  • 16篇辉岩
  • 14篇地壳深熔作用
  • 14篇锆石
  • 13篇高压变质
  • 13篇部分熔融
  • 12篇地球化学特征
  • 12篇超高压变质
  • 11篇青藏高原

机构

  • 17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8篇北京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地震局
  • 6篇国家地质实验...
  • 5篇加州理工学院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天津师范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安徽省地质调...
  • 3篇北京离子探针...
  • 2篇斯坦福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72篇曾令森
  • 79篇高利娥
  • 31篇赵令浩
  • 27篇许志琴
  • 23篇梁凤华
  • 20篇刘静
  • 18篇杨经绥
  • 15篇侯可军
  • 15篇王亚莹
  • 14篇胡古月
  • 14篇陈晶
  • 13篇戚学祥
  • 12篇李海兵
  • 12篇陈方远
  • 10篇刘福来
  • 9篇谢克家
  • 9篇王莉
  • 9篇陈振宇
  • 9篇尚振
  • 9篇李广旭

传媒

  • 63篇岩石学报
  • 14篇地质学报
  • 9篇科学通报
  • 9篇地质通报
  • 7篇中国地质
  • 5篇岩石矿物学杂...
  • 4篇地质科学
  • 4篇2016中国...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第五届构造地...
  • 3篇中国地质学会...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地质学会...
  • 2篇2012年全...
  • 2篇2012年全...
  • 2篇2014年中...
  • 2篇2004年全...
  • 1篇分析化学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0篇2017
  • 10篇2016
  • 12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15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14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18篇2006
  • 8篇2005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喜马拉雅造山带晚中新世麻迦淡色花岗岩的构建机制被引量:10
2016年
在北喜马拉雅萨迦片麻岩穹窿西南侧发育有麻迦淡色花岗岩体,出露于南北向申扎—定结裂谷正断层的下盘,属一处较大规模的晚中新世淡色花岗岩体。该岩体具有较均一的元素和同位素(Sr和Nd)组成,但与多数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相比,具有异常高的(^(87)Sr/^(86)Sr)_i比值(0.85033~0.85034)和异常低的_(εNd)(t)值(-19.26^-18.30)组成,指示其部分熔融源区有更成熟古老地壳物质的参与。麻迦淡色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1该岩体主要记录了至少两阶段岩浆结晶作用,分别发生在11.6±0.2 Ma和9.6±0.2 Ma;2个别13.8~16.0 Ma的岩浆作用年龄;3多数锆石继承核年龄分布于泛非期,少数年龄为中元古代(1558~1584 Ma)。在麻迦淡色花岗岩体南侧约40km处的日玛那穹窿,同位于申扎—定结南北向正断层的下盘,出露有大量原岩年龄为古元古代的日玛那糜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类似于变泥质岩,显示高SiO_2(70.6%~74.6%),Al_2O_3(12.3%~14.0%),K_2O(4.22%~4.93%),A/CNK(1.50~1.58)和K_2O/Na_2O(1.42~2.18),代表了部分熔融源区可能存在的古老地壳物质岩石单元。因此,以麻迦淡色花岗岩为代表的北喜马拉雅晚中新世地壳深熔作用可能与青藏高原后碰撞阶段东西向伸展作用相关,泛非期变泥质岩及少量日玛那糜棱岩所代表的更古老岩石单元在16.0 Ma开始发生部分熔融,并在11.6 Ma至9.6 Ma之间达到深熔作用峰期,熔体活动可能持续了~2myr,以岩脉汇聚的形式延南北向正断层上升,构成侵位至北喜马拉雅特提斯沉积岩系之中的晚中新世麻迦淡色花岗岩体。
胡古月曾令森陈翰高利娥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地球化学晚中新世
西藏南迦巴瓦高级变质区年轻的超高温变质和地壳深熔作用
在南迩巴瓦地区,发生过深俯冲的喜马拉雅岩片在快速折返——减压过程中,在约为7.1~7. 4Ma经历了超高温变质作用,变泥质岩和角闪岩同时发生脱水部分熔融作用,不仅导致相应岩石的混合岩化,而且分别形成高钾和富钠过铝质淡色花...
曾令森高利娥谢克家石玉若
关键词:变质岩成岩作用
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新生代地壳深熔作用与淡色花岗岩被引量:78
2017年
自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以来,伴随着构造演化和温度-压力-成分(P-T-X)的变化,喜马拉雅造山带中下地壳变质岩发生不同类型的部分熔融反应,形成性质各异的过铝质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在形成时代、矿物组成、全岩元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上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始新世构造岩浆作用形成高Sr/Y二云母花岗岩和演化程度较高的淡色花岗岩和淡色花岗玢岩,它们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是碰撞早期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渐新世淡色花岗岩主要为演化程度较高的淡色花岗岩,可能指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快速剥露作用起始于渐新世。早中新世以来的淡色花岗岩是喜马拉雅造山带淡色花岗岩的主体,是变泥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包含两类部分熔融作用——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作用(A类)和白云母脱水熔融作用(B类)。这两类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花岗质熔体在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主要受控于两类部分熔融作用过程中主要造岩矿物和副矿物的溶解行为。这些不同期次的地壳深熔作用都伴随着高分异淡色花岗岩,伴随着关键金属元素(Nb、Ta、Sn、Be等)的富集,是未来矿产勘探的重要靶区。新的观测结果表明:在碰撞造山带中,花岗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性质的变化是深部地壳物质对构造过程响应的结果,是深入理解碰撞造山带深部地壳物理和化学行为的重要岩石探针。
曾令森高利娥
关键词:淡色花岗岩地壳深熔作用碰撞造山带喜马拉雅造山带
喜马拉雅造山带纳木那尼穹隆古元古代岩石单元深熔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纳木那尼穹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西段,属变质杂岩体,由黑云母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糜棱岩、混合岩、变杂砂岩、角闪岩、大理岩及后期侵位的电气石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组成。本次研究对穹隆核部出露的混合岩、花岗片麻岩、电气石花岗岩及边缘出露的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混合岩(T0768-4A-4C)锆石^(206)Pb/^(238)U谐和图上交点年龄为1873±28Ma,^(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1877±21Ma。混合岩Sr同位素比值(1.25018~1.44452)和ε_(Nd)(t)值(-28.8^-28.5)指示其具其有低喜马拉雅岩石单元的地球化学属性;(2)花岗片麻岩锆石核部^(206)Pb/^(238)U谐和图上交点年龄为1878±9Ma,下交点年龄为10.9±0.5Ma。个别震荡环带边记录有13.1±0.3Ma的年龄数据,表明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可能经历了~10Ma左右的熔融事件;(3)侵位于古元古代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之中的电气石花岗岩(T0768-LG)具有与深熔事件相一致的年龄,其^(206)Pb/^(238)U谐和年龄为9.0±0.2Ma;(4)穹隆核部电气石花岗岩ε_(Nd)(t)值集中在(-18.9^-16.1),显著低于穹隆边缘的二云母花岗岩(ε_(Nd)(t)=-14.4^-10.3),指示电气石花岗岩部分熔融源区有更多成熟地壳物质的加入;(5)个别电气石花岗岩ε_(Nd)(t)值为-12.6,可能是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变泥质岩的混染所致。本次在纳木那尼穹隆的研究结果支持19~13Ma左右喜马拉雅造山带发生构造转换的模型(Zhang et al.,2012),并表明这种构造转化可能进一步引发了淡色花岗岩部分熔融源区的变化。南北伸展阶段为深度相对较浅的高喜马拉雅变泥质岩和杂砂岩等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穹隆边缘的二云母花岗岩(~16Ma);进入东西向伸展阶段后,深熔作用导致深部主中央逆冲断层(MCT)附近的古元古代岩石单元和变泥质岩混合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岩浆沿着南北向断裂带
胡古月曾令森高利娥陈翰刘秋平郭英帅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深熔作用晚中新世
南苏鲁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C”类组构及其形成条件探讨被引量:18
2005年
上地幔地震的各向异性主要归因于橄榄石的优选方位,不同的橄榄石优选方位模式可以作为上地幔不同动力学作用的指示剂。不同应力和含水量条件下的高温变形实验已经确定出五类橄榄石组构模式(“A”型、“B”型、“C”型、“D”型和“E”型)。本文运用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对来自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橄榄石进行了优选方位测定,不同变形程度的橄榄石均显示了[100]轴近垂直于面理和[001]轴近平行于线理的特征,为“C”类组构模式,可见组构类型与变形程度没有关系,并且橄榄石组构所显示的NW向SE的剪切指向,与围岩-正、副片麻岩中形成于折返过程的石英优选方位所显示的SE向NW的剪切指向完全不同,说明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中橄榄石的“C”类组构是折返前形成的。结合橄榄石结构水的测量和已有的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形成的温压条件,推测该组构形成于含水俯冲带中,认为芝麻房石榴石橄榄岩的原岩来自于高含水的上部地幔楔碎块,与俯冲的陆壳物质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并最终折返至地表。
许志琴陈晶王勤曾令森杨经绥陈方远李天福梁凤华
关键词:橄榄石俯冲带超高压变质作用
北祁连洋早古生代双向俯冲的花岗岩证据被引量:81
2006年
笔者主要对北祁连山中段的牛心山岩体、民乐窑沟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定年研究。结果表明:牛心山花岗岩的年龄为476 Ma,民乐窑沟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463 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两岩体均具有大陆活动边缘的岩浆作用特征,结合岩体产出的区域构造位置及区域地质资料,笔者认为早古生代北祁连洋板块分别发生了向南、向北俯冲,其中向南俯冲形成牛心山花岗岩(476 Ma),向北俯冲,形成了民乐窑沟花岗岩侵入体(463 Ma)。
吴才来姚尚志杨经绥曾令森陈松永李海兵戚学祥Joseph L. WoodenFrank K.Mazdab
关键词: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定年北祁连
藏南马拉山穹窿内深熔事件的研究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
<正>大型碰撞造山带普遍经历了缩短增厚向伸展减薄的构造转换过程。厘定中下地壳物质的构造物理和地球化学过程如何响应这一构造转换是检验和构建碰撞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型的关键。在碰撞造山带中,地壳深熔作用形成尺度和地球化学性质各异...
高利娥曾令森王莉胡古月
文献传递
CCSD主孔金红石与石榴子石中锆石包裹体的Hf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样品是采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的含金红石榴辉岩,在这些样品中常常含有锆石副矿物,锆石可以呈粒间矿物存在,也可以包裹在其他矿物(如石榴子石、金红石)中。背散射电子图像(BSE)显示这些锆石包裹体的亮度较弱,颗粒较小(约10~30μm),发育多晶面,晶体内部结构和成分均匀。采用能谱分析(EDS)方法来测量锆石的元素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这些锆石具有很高的Hf含量,金红石中达到1.51%~2.45%,石榴子石中为1.77%~2.13%;2Zr/Hf值约为35.92,比一般的基性原岩中的锆石的Zr/Hf值明显要低,这些特征说明它们很可能是形成在超高压条件下的变质锆石。
蔡志慧曾令森张泽明梁凤华陈方远
关键词:榴辉岩变质锆石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伸展构造研究的几个问题及其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77
2007年
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及周边以变质核杂岩和穹隆为代表的伸展构造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及其在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意义。以变质核杂岩和穹隆为窗口,开展推覆向伸展的转化机制、区域性伸展运动学特征、剪切应变类型、伸展构造发育的时间和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增厚地壳向伸展减薄转化的起因和过程,确定减薄的区域运动学方式及时限,查明伸展构造变形对地壳及岩石圈减薄的贡献。这方面的研究将提升华北伸展构造研究的水平,有助于查明岩石圈减薄的地壳响应,为探讨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减薄的时限、机制、模式及深部动力学问题提供直接的构造证据。
王涛郑亚东张进江王新社曾令森童英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剪切作用类型
福建河田高分异花岗岩的矿物和全岩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研究被引量:27
2017年
我国的华南地区是一个钨、锡、钼、铋、铀、铌钽、铅锌、稀有、稀土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高精度年代学数据表明上述矿产集中爆发形成于晚侏罗世的165~150Ma。野外和实验证据表明,花岗岩可以划分为高分异花岗岩、低分异花岗岩和未分异花岗岩。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钨、锡、铌钽、锂、铍等成矿作用都与高分异花岗岩密切相关。建立与这些矿产有关高分异花岗岩的普适性的矿物学、矿物地球化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的指标,有助于判断植被覆盖严重和风化严重地区、数据积累较少的岩体的成矿潜力。位于福建省长汀县境内的河田花岗岩体新鲜露头少,大部分岩体都掩盖在厚厚的风化层下,且植被覆盖严重,但是该岩体中已发现多处锡、钨、铅锌矿(化)点。本研究发现,该岩体的锆石U-Pb年龄、石榴子石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江西西华山第二期成矿花岗岩具有高度相似性,因此推断河田岩体可能具有成钨锡多金属(超)大型矿的成矿潜力。此外,当花岗岩向高分异阶段不断演化的过程中,某些元素比值(例如Rb/Sr、Zr/Hf和Nb/Ta)可以作为衡量岩浆的结晶分异程度的参数;西华山和河田花岗岩在达到熔体-流体相互作用阶段时,全岩Zr含量和Zr/Hf比值大概在Zr=50×10-6和Zr/Hf=15处发生转折。同时,与不成矿花岗岩中的石榴子石相比,成矿花岗岩中石榴子石的Sn、Y和Yb元素含量明显升高,可达2~10倍,因此,高分异花岗岩的石榴子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可能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
郭春丽曾令森高利娥苏红中马星华尹冰
关键词:石榴子石找矿标志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