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京

作品数:395 被引量:2,232H指数:26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7篇期刊文章
  • 80篇专利
  • 22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5篇交通运输工程
  • 259篇机械工程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建筑科学
  • 14篇理学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9篇车辆
  • 71篇列车
  • 65篇转向架
  • 62篇铁道
  • 46篇铁道车辆
  • 46篇高速列车
  • 46篇车体
  • 37篇车轮
  • 34篇轮轨
  • 33篇动力学
  • 33篇铁路
  • 31篇轮对
  • 31篇仿真
  • 29篇动力学性能
  • 28篇蛇行
  • 27篇动车
  • 27篇振动
  • 23篇动车组
  • 23篇车辆系统
  • 22篇减振

机构

  • 378篇西南交通大学
  • 15篇解放军理工大...
  • 10篇华东交通大学
  • 6篇中车长春轨道...
  • 5篇青岛四方车辆...
  • 4篇长春轨道客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长春客车厂
  • 2篇大连交通大学
  • 2篇宁夏师范学院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江苏省委
  • 2篇中国北车唐山...
  • 2篇宝鸡中车时代...
  • 1篇工程兵工程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成都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95篇曾京
  • 133篇邬平波
  • 79篇戴焕云
  • 55篇罗仁
  • 45篇张卫华
  • 43篇池茂儒
  • 35篇汪群生
  • 28篇魏来
  • 21篇黄彩虹
  • 19篇高浩
  • 19篇石怀龙
  • 16篇卢耀辉
  • 15篇干锋
  • 14篇宋烨
  • 13篇刘宏友
  • 13篇王源
  • 12篇王勇
  • 11篇田向阳
  • 11篇李凡松
  • 10篇金学松

传媒

  • 42篇交通运输工程...
  • 30篇铁道学报
  • 25篇铁道车辆
  • 2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8篇中国铁道科学
  • 14篇振动与冲击
  • 1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1篇机械
  • 8篇工程力学
  • 8篇铁道机车车辆
  • 6篇现代制造工程
  • 5篇润滑与密封
  • 5篇2007年度...
  • 4篇机车电传动
  • 4篇学术动态报导
  • 3篇城市轨道交通...
  • 3篇振动工程学报
  • 3篇国外铁道车辆
  • 3篇岩土工程学报
  • 3篇机械强度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13篇2022
  • 19篇2021
  • 16篇2020
  • 23篇2019
  • 14篇2018
  • 12篇2017
  • 23篇2016
  • 19篇2015
  • 28篇2014
  • 27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16篇2010
  • 22篇2009
  • 18篇2008
  • 23篇2007
  • 14篇2006
  • 9篇2005
3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动态刚度可高低切换式抗蛇行减振器及其控制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刚度可高低切换式抗蛇行减振器及其控制系统,所述减振器包括三个腔室,即压缩腔、拉伸腔以及储油腔,拉伸腔与储油腔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第一阻尼阀(1)和第一泄压阀(1),压缩腔与储油腔之间设置有第二...
黄彩虹戴焕云曾京邬平波罗仁魏来
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化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9
2013年
采用车轮圆周轮廓法建立比传统等效轨道激扰法更准确的车轮多边形化模型,假设车轮型面不发生变化,车轮半径沿圆周方向发生改变。只考虑车轮周期性多边形不圆顺,且同一轮对上的2个多边形车轮不存在幅值和相位的差异,建立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高速运营状态下周期性多边形的车轮振动响应、轮轨垂向力等动力学指标。结果表明:车轮多边形化会使车体振动响应增大,影响乘坐舒适性;车轮多边形化还会引起较大的轮轨垂向力,甚至当不圆顺幅值为0.5 mm时,会出现轮轨相互瞬时脱离的现象,且同等条件下幅值对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谐波阶数更为显著;针对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化的动态特征,提出轮轨垂向力来划定其安全区域。在京津实测线路上,得到不同车速下,1、2、3和4阶车轮多边形化的幅值限制值分别为1.0、0.4、0.4和0.3 mm。
王忆佳曾京罗仁高浩
关键词:动力学
三大件转向架货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被引量:34
2003年
介绍了ADAMS及ADAMS/Rail动力学仿真软件的模块组成及功能,建立了三大件转向架货车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其中转向架中央悬挂装置中斜楔摩擦块的建模直接采用更接近实际的接触模型。应用ADAMS/Rail软件对货车系统的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性及运行平稳性等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通过一定的技术改造,三大件转向架货车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建立较复杂的车辆系统仿真模型,分析结果较合理。
王勇曾京吕可维
关键词:机车工程货车三大件转向架动力学仿真
采用半主动悬挂技术的无摇枕转向架设计及其台架试验被引量:1
2007年
介绍了二系横向减振器采用半主动悬挂控制的无摇枕转向架的设计过程及台架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转向架设计合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车辆的横向运行性能。
贺建清曾京王成国杨义克
关键词:客车转向架半主动悬挂试验结果
铁道客车焊接构架疲劳强度评估方法被引量:7
2016年
铁道客车转向架构架作为典型的焊接结构,焊缝部位是疲劳失效的薄弱环节,对其焊缝位置的疲劳强度进行准确评估对构架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对比分析了焊接接头的3种有限元建模方式对焊缝部位应力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焊缝和不考虑焊缝的构架有限元模型,参照UIC 515—4标准对构架的两种有限元模型分别施加模拟运营工况载荷,绘制了构架Goodman曲线,对比分析了两种建模方法的疲劳强度.结果表明:3种焊缝建模方法对应力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与考虑焊缝的构架有限元模型相比较,不考虑焊缝单元的构架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的疲劳强度结果安全系数较小,分散性较大,结果偏于保守.本文可以为铁道客车转向架构架的建模及评估方法为构架的设计提供参考.
卢耀辉向鹏霖曾京陈天利
关键词:车辆工程转向架构架疲劳强度分析
抗蛇行减振器对高速列车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建立了考虑卸荷特性、节点刚度和内部油液刚度的抗蛇行减振器分段线性Maxwell模型,分析了节点刚度对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台架试验进行了模型验证。建立了高速列车拖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发现随着车轮踏面等效锥度的提高,保障高速列车运动稳定性所需要的抗蛇行减振器节点刚度最优值也会逐渐增大。对比分析了多种抗蛇行减振器节点刚度下高速列车的运动稳定性,探究了考虑等效锥度变化的抗蛇行减振器节点刚度选择策略。
白瑾瑜曾京石怀龙吴一
关键词:高速列车抗蛇行减振器节点刚度动力学等效锥度
一种铁道车辆脱轨防倾覆装置
一种铁道车辆脱轨防倾覆装置,在轮对轴箱底部固定有防倾基座,防倾基座的底部外侧向下伸出构成横挡,防倾挡的铰接端铰接于防倾基座底部部内侧;防倾基座底部的中间部位开有从上向下外倾的斜滑槽,斜滑槽安装有斜滑块,斜滑块内侧的键槽与...
吴兴文池茂儒曾京邬平波戴焕云罗仁王建斌
文献传递
高速动车组线路运行适应性被引量:14
2011年
建立了高速动车组车辆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结合线路实际运营情况,分别从车轮型面磨耗与轮轨关系匹配、一系定位刚度与等效锥度匹配角度,研究了高速动车组运动稳定性和线路运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轮轨匹配关系和车辆悬挂参数是影响高速动车组线路运行适应性最重要的2种因素;车轮踏面凹形磨耗比同等深度的均匀磨耗对稳定性的影响更大;一系定位刚度大的转向架易发生低锥度失稳,而一系定位刚度小的转向架在磨耗等效锥度变大时稳定性不足;在设计动车组时,需要根据运营线路对动力学性能的要求,选择合理的轮轨匹配关系和与之适应的悬挂参数;对一系定位刚度较小的转向架,可以采用初始锥度很小的LMA踏面;对一系定位刚度很大的转向架,需要采用等效锥度大于0.10的轮轨匹配;在动车组运营过程中,需要防止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并通过打磨等手段维护合理的钢轨型面。
罗仁曾京戴焕云滕万秀
关键词:动车组动力学轮轨匹配车轮踏面磨耗
独立轮对单轴转向架弹性耦合装置
一种独立轮对单轴转向架弹性耦合装置,适用于城市轻轨地板车辆,包括固联在前、后车体上的前、后单轴转向架,前、后单轴转向架上沿、其纵向中线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两组弹性耦合机构,其单组结构为:结构相同的两个缸筒分别固定在前、后单轴...
池茂儒张卫华曾京戴焕云邬平波王勇罗仁
文献传递
某B型地铁列车转向架构架强度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以我国某城市使用的B型地铁列车转向架构架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其主要设计参数和材料性能。参考EN13749-2011标准和运用中常见超常工况,通过Hypermesh对构架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再对有限元分析中发现的重点部位,采用相同的工况组合并依据EN13749-2011标准规定的相关安装和加载方法,通过监控构架状态展开研究。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型转向架构架的静强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同时发现试验中加载和测量造成的系统性误差,强调了在研发中台架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并行的重要性。
李晨曾京
关键词:转向架构架静强度有限元分析台架试验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