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德军

作品数:25 被引量:124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政治法律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外交
  • 5篇社会资本
  • 5篇资本
  • 4篇国际政治
  • 3篇信号
  • 3篇信任
  • 3篇社会网络分析
  • 3篇全球治理
  • 3篇外交转型
  • 3篇国家间信任
  • 2篇中国外交
  • 2篇全球公共产品
  • 2篇网络
  • 2篇公共
  • 2篇关系网
  • 2篇关系网络
  • 2篇包容性
  • 1篇地缘
  • 1篇东盟合作
  • 1篇新型大国关系

机构

  • 21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国际问题...

作者

  • 25篇曹德军
  • 3篇王栋
  • 1篇张春
  • 1篇孙蔚
  • 1篇陈金丽

传媒

  • 3篇太平洋学报
  • 2篇世界经济与政...
  • 2篇国际政治研究
  • 2篇中国发展观察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南海学刊
  • 1篇国际展望
  • 1篇台湾研究
  • 1篇中央社会主义...
  • 1篇当代亚太
  • 1篇中国中小企业
  • 1篇北京大学研究...
  • 1篇欧洲研究
  • 1篇中国-东盟研...
  • 1篇鄱阳湖学刊
  • 1篇战略决策研究
  • 1篇国际安全研究
  • 1篇国际关系研究
  • 1篇第八届全国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1
  • 2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制度、规范与网络:社会资本对两岸信任的建构效应被引量:3
2015年
两岸社会有机体的互动孕育着丰富的社会资本,这是一股潜力巨大的和平力量。自2008年以来,两岸民间互动达到空前规模,跨海峡公民社会网络正在形成,然而与密切的民间交往相悖的是:台湾民众赴大陆交流的频率与强度不断提升,但是却对大陆的信任感与认可度不断降低。这种"交流生歧义"的现象让我们不禁反思:两岸社会资本为与良性互信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本文以在台蹲点调研的353份有效问卷为基础,运用回归模型检验社会资本与两岸信任的关系。结论发现:两岸信任度之所以没有随着社会网络的增加而上升,根本上是两岸信任的网络以私人化、分散化为特征,缺乏制度化整合。为此,建构两岸民间社团、以小见大的合作培育共享规范,方可超越两岸民众的特殊信任难题。
曹德军
关键词:社会资本关系网络
国际政治中的可信承诺:一项学术评估被引量:6
2017年
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如何发出信号、何时做出承诺,以及承诺哪些内容,是一个重要的外交战略问题。纵观学术界对外交承诺问题的研究,存在三种主要的可信承诺研究范式。理性主义的承诺分析包括威慑理论、观众成本理论与战略抵押理论,其核心思路建立在经济学逻辑之上,认为展示清晰并昂贵信号,增加违约成本将有助于增强承诺的可信度。文化建构主义则强调承诺的社会性情境,可信度取决于话语沟通、文化规范与互动实践所塑造的社会形象。社会心理学路径则聚焦于行为体的属性特质,强调微观层次的心理感知、情绪传递与声誉评价机制。既有文献加深了我们对可信承诺机制的理解,但缺乏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未来研究需要将承诺者与受诺者的互动整合起来,同时关注时空情境对承诺效力的影响。
曹德军
中美印不对称三角关系的“信任-权力”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当前的"中美印三角"形成于美国单极独霸的权力格局中,构成一个典型的"不对称三角"。三个实力不对称的大国为何没有生成任何联盟,而构成相互掣肘的三角关系?信任—权力的分析模型主张将客观实力差距放置在主观信任的架构中去理解。中美基于支配权力下的理性信任关系,形成"胁迫—应付"互动结构;美印则是"支配权力下的感性信任"占主导,属于"笼络—防范"关系;中印关系是"吸引—观望"关系,即"关系权力下的理性信任"占主导。这三种关系均倾向于非联盟策略,由此构成了三角格局的基础。当然,随着"实力"与"信任"两大变量的变化,中美印"不对称三角"有三类前景:二对一格局、枢纽格局及三国集团。但是,基于三方实力与信任的不匹配,以及第三方因素的制约,三者最有可能保持既"非零和"互动且不结盟的微妙平衡,不对称三角博弈将是中美印三边关系在中短期内的常态。
曹德军
中国引领世界进入“再全球化”进程被引量:7
2017年
目前,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发生深刻变革。尽管西方还处于国际体系的核心位置,但由中国引领的新一轮全球化进程正在成为推进全球治理转型的关键力量。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必将开始塑造和影响全球化,这种"再全球化"进程超越传统全球化模式局限,将"二元格局"演变成"三元格局"。
王栋曹德军
关键词:全球治理
论全球公共产品的中国供给模式被引量:14
2019年
2012年以来,随着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大势所趋。本文立足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分析中国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一方面,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消费是不对称的,霸权国与崛起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竞相提供公共产品是增加其领导力的重要方式,而为了争取消费者的认可,其供给策略就需要突出比较优势,并实行差异化供给策略。另一方面,国家的供给能力是有限的,公共投入的轻重缓急顺序应该平衡国际需求与自身优势,方可实现效用最大化。作为负责任的供给方,中国以共商共建方式,积极促进"一带一路"、亚投行、命运共同体等跨区域公共产品建设,有效对接供给与需求。展望未来,以"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为参照,中国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可以遵循一个"三步走"路线图,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模式。
曹德军
关键词:全球公共产品
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实践评估
2017年
中国是全球化的一个内在变量,中国崛起过程必将带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告别传统的单线思维,我们需要认识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必将反过来塑造和影响全球化的特点与进程。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参与新一轮全球化的抓手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亚投行"国际金融创新和"命运共同体"价值为代表。引领新一轮全球化进程将直接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从而获得正面评价与国际声誉,获得国际社会认可。本文强调了新一轮全球化所呈现出的双向互动特点,即国内与国际联动、新兴国家与世界联动,边缘与中心联动,这种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发展模式,致力于建构包容共享的全球新秩序。
曹德军
关键词:包容性发展国际合法性
社会资本与外交转型:理解中国崛起的新路径
<正>在相互依赖的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关系更加分散、流动、多变。当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秩序与国际秩序的界限交叠模糊,新型的'网格状世界'逐步浮现,2中国外交变革便亟需新思路与新路径。3所谓新路径就是,学会用关系性思维(Rela...
曹德军
关键词:外交部外交转型
文献传递
基于国家间信任的联盟演变机制分析——以“北约东扩”与“东盟合作”为案例
冷战结束以来,传统的联盟形式出现泛化与网络化的趋势,以“北约”与“东盟”为代表的大国联盟与小国联盟各自也都经历了调整与扩大进程。由于联盟扩大的主要方式是接纳新成员并在功能目标上进行新的定位,那么在扩大过程中便不可避免出现...
曹德军
关键词:国家间信任生命周期联盟战略
文献传递
国际政治的关系网络理论:一项新的分析框架被引量:16
2011年
社会学的"关系主义"范式主张以"关系"为核心,强调超越传统的以行为体属性为核心变量的分析范式,以及以观念数据为核心的理想类型分析;它在"行动者-结构"问题上主张用"嵌入性"视角对两者进行调和。这种新的思维和方法对重新思考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权力分散、流动及多变趋势具有重要启发。本文在梳理和评析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抽取"关系"、"网络"、"结构"三大要素,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此建构关系网络理论框架。该框架坚持折中的结构观,以关系为基本分析单元,对国际政治权力、关系、网络结构进行了量化分析。关系网络理论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日益"网格化"的世界,也突显了国际关系演进的重要趋势———世界政治体系的发展。
曹德军陈金丽
关键词:关系主义国际政治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资本与外交转型:嵌于全球关系网络的中国崛起之路被引量:5
2016年
在一个相互依赖的"网格状世界"之中考察中国外交转型,需要具备一种关系性思维,将"联结"本身视为一种比权力更加重要的战略性外交资源。当中国不断融入世界、与外部的战略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传统外交渠道与新型网络共同构成了中国崛起的实力支撑。长远而言,中国影响世界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培育社会资本,提升在关系网络中汲取、动员外交资源的能力。在东亚地区,评估中国蕴含的社会资本存量,可以从宏观—微观、结构—认知维度明确中国外交的进取方向。新时期的外交改革需要致力于将信息、信任与信念深植全球体系,立足社会性连带,构成可持续性战略崛起。
曹德军
关键词:外交转型社会资本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