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东
- 作品数:150 被引量:807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山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民间故事的记忆与重构——故事记忆的重复再现实验及其数据分析被引量:9
- 2005年
- 本文通过实验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讲述者所记忆的故事功能及功能间的关系可能逐渐遗失,而每一次故事讲述,都要求是一次完整的重构,这种完整性的要求将导致讲述者对记忆中不完全功能链的补足。完成这些补足所采用的素材,主要不是来源于创造性的发明,而是来源于故事讲述者既有的故事认知结构。民间故事的记忆之误与重构的完整性要求是故事嫁接发生的重要机制。
- 施爱东
- 关键词:民间故事嫁接
- 民俗学在国际与代际之间的相互理解--对话福田亚细男
- 2015年
- 福田亚细男先生,前日本民俗学会会长,历任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新潟大学教授、神奈川大学历史民俗资料学研究科教授等职,现任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名誉教授。福田先生是日本"二十世纪民俗学"的代表,批判性地继承了"柳田民俗学",所提出的"地域民俗论""村落社会论"等具有广泛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福田先生组织的中国调查项目历时二十年,对于中日民俗学人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施爱东研究员在日访学期间,于2010年9月3日对福田亚细男先生进行专访,旨在加深两国民俗学界的相互理解,本刊特配发福田先生的新作以飨读者。今后,还将不定期刊载对海外民俗学名家的学术专访,敬请留意。
- 施爱东彭伟文
- 关键词:民俗学民俗博物馆
- 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被引量:4
- 2023年
- 学科是由相近学术背景的学界同人组成的,学科划分最重要的标志是人而不是研究对象,是主体而不是客体。任何学科界限,都是学科共同体的自我设限,而主体的认识是随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化的,因此任何学科体系都是与时俱进的动态体系。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有效地刺激共同体的学术生产。对于每一个学者来说,无论外部刺激还是内部刺激,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既不需要唤醒,也不需要规划。学科共同体学术成绩的总和是学科兴衰的标志,而一个学科的学术生产力主要体现为中青年学者的学术生产力,对于那些精力充沛、以学术为志业的中青年学者来说,只要给他一个能够自由挥洒的学术平台、生长空间,他自然就会茁壮成长,所以说,学科建设的焦点在于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什么样的学术平台。
- 施爱东
- 关键词: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学术共同体学术生产力
- 四大传统节日应该成为国家法定假日被引量:19
- 2007年
-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她作为广大民众极为重要的日常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在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生活当中都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功能。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公历纪年,除春节之外,其他传统节日均没有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系。在确定国家时间制度的时候,没有把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当作整个社会的公共时间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从民众的角度,有历史传统的文化情怀得不到正常的充分的抒发;另一方面,从行政领导的角度,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公共时间资源,没有在国家的节假日体系中受到应有的重视和给予恰当的安排,忽视了这种可以在多方面发挥重大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资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化传承、情感认同、民族认同,从而成为广大民众心中的一个郁结。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国家文化部委托中国民俗学会完成“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课题组成员为刘魁立、高丙中、金泽、陈连山、黄涛、施爱东。本期笔谈即为结题报告中的主要内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大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流变”、“内涵与功能”、“象征符号”、“节日符号”等,其中主体部分由刘魁立撰写,春节部分由陈连山撰写、清明节部分由施爱东撰写、端午节部分由高丙中撰写、中秋节部分由黄涛撰写。
- 刘魁立陈连山施爱东高丙中黄涛
- 关键词:民族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公历纪年夏历习俗
- 清明节被引量:1
- 2007年
-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祖归宗的思想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 施爱东
- 关键词:清明节传统节日中华民族先人仪式
- 发现刘三妹:乡绅曾光国的文化交游圈被引量:6
- 2022年
- 被引用最多的刘三姐身世相关文献,分别是清初王士禛的《池北偶谈·粤风续九》、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刘三妹》、孙芳桂的《歌仙刘三妹传》、张尔翮的《刘三妹歌仙传》。王士禛和屈大均的文章均出自吴淇的《粤风续九》,而收录于《粤风续九》的《歌仙刘三妹传》则是对《刘三妹歌仙传》的直接改写,可见《刘三妹歌仙传》才是关于刘三妹身世最为原始的文献。但是,公认的《刘三妹歌仙传》作者张尔翮却在各方面都不具备写作此文的条件。各种间接和直接的证据,最后都集中在同时期贵县乡绅曾光国身上。曾光国的文化交游跨越了多个不同层级的文化圈,正是通过这种文化圈层的交叉重叠,实现了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双向流动。曾光国的名字或许会被历史淹没,但他所记录和塑造的歌仙刘三妹形象,已经作为一个永恒的民族记忆,深深地刻印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史中。
- 施爱东
- 关键词:刘三姐屈大均《广东新语》
- 谣言生产和传播的职业化倾向被引量:7
- 2015年
- 进入21世纪的短短15年间,谣言的主力平台经历了"口头传播——手机短信——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的多次转移,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当今主流谣言形态。在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经济学中,谣言家的社会影响力是可以转换成现实财富的,借助谣言传播来提升营销账号的舆论号召力也已成为网络营销的常用手法,职业的网络谣言家也因此应运而生。一些出于政治目的谣言家甚至还受到境外反华组织的经济支持。职业谣言家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其生产和传播谣言的技能往往行之有效,影响广泛。他们通过造谣传谣,不断制造社会热点,浑水摸鱼谋取经济利益。随着新兴网络平台和网络文化的不断出现,网络谣言的生产和传播将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媒体把关人也将责无旁贷地长期肩负着监管的职责。
- 施爱东
- 关键词:网络推手网络水军
- 中山大学民俗出版与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建立被引量:5
- 2009年
- "民俗学"作为学科名称的提出,始于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但是,在众多可供选择的学科名称中脱颖而出,则是取决于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民俗》周刊的巨大影响,中山大学因此成为中国民俗学的主要发源地。大学出版审查制度如同双刃剑,制约和规范着民俗学会的出版,而出版审查与反审查则更像是一出斗智斗勇的智力游戏。1927年至1943年间,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倡导者们在极其艰苦的物质和人事条件下先后印行了多种刊物和丛书,他们为理想而奔波,凭热情而工作,为经费而斗争,因人事而夭折,折射出20世纪早期中国大学学术出版业的诸多艰辛和困惑。
- 施爱东
- 五十步笑百步:历史与传说的关系——以长辛店地名传说为例被引量:7
- 2018年
- 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叙述,形成了相互竞争的传说,正是基于更可靠的史料、更有效的逻辑,"历史"具有了高于一般"传说"的话语权威。人类知识需要积累,更需要不断地否定和淘汰,否定的力量主要来自于权威和级差。而在那些文字缺失的地方,历史望洋兴叹之处,却是传说的英雄用武之地。民间传说"历史文学化"的处理方式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文学历史化"的实际效果又让历史变得丰富完整;而历史的挑剔和淘汰作用,则让那些优秀的传说得以脱颖而出,免于泯然众说。研究者们所从事的,就是在不断否定的历史考辨中,以更加丰满的证据和更为科学的认识,一方面不断生产新的传说,一方面通过修正、淘汰或更替,建设起更丰富多彩、更稳定有效的人类知识体系。
- 施爱东
- 关键词:话语霸权知识生产知识革命
- 刘魁立先生访谈录被引量:2
- 2007年
- 刘魁立,祖籍河北静海,1934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小镇昂昂溪。1961年从莫斯科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得俄罗斯语言文学副博士学位,1997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证书。1960年代以及1980年代至今,在中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多次进行民俗学及民间文学的考察活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民间文艺学、民族文学和民俗学的学科建设,尤其着力于民间叙事的理论研究和欧洲民俗学史的研究。
- 刘魁立施爱东
- 关键词:访谈录少数民族地区博士学位民间文艺学民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