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
- 作品数:4 被引量:57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抗病性小麦品种上白粉病菌吸器的发育及寄主乳突形成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采用不同抗病性的小麦品种,研究白粉病菌侵染与寄主反应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白粉病菌在感病品种上形成的吸器多,成熟度高,表现为吸器大、吸器分枝多及分枝张开角度大;在抗病品种上形成的吸器少,表现为吸器小、吸器分枝少及分枝张开角度小,有的甚至不能张开,或吸器分枝弯曲畸形不能平展,表现为发育不良。寄主针对白粉病菌的入侵部位形成乳突,抗病品种形成的乳突多,致密度高;感病品种形成的乳突少,致密度低。
- 王彰明陈厚德毕华松方正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菌乳突吸器
- 江苏省小麦纹枯病病原组成及其致病力研究被引量:13
- 2006年
- 为了明确目前江苏省小麦纹枯病病原的组成和致病性,从江苏省13个市的65个县(市)采集到的小麦纹枯病典型症状病株上共分离到171株丝核菌,通过苏木精染色法观察,其中双核丝核菌169株,多核丝核菌2株。这些双核丝核菌分别属于不同的融合群,通过菌丝对峙培养,考马斯亮蓝染色观察,其中CAG 1群158株,占93.49%,其它融合群共11株,占6.51%。2株多核丝核菌能互相融合,PCR扩增病菌的内转录区并进行测序,B last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属于AG 2融合群。对这171个丝核菌菌株进行了室内3个小麦品种的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间致病力强弱存在明显差异,双核丝核菌的致病力强度显著高于多核丝核菌,双核丝核菌间不同融合群菌株致病力无明显差异。不同来源的菌株间致病力有明显差异,以无锡、连云港、泰州地区菌株致病力最强,南通菌株最弱。
- 方正陈怀谷陈厚德王裕中
-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致病力
- 小麦纹枯病菌的分子检测被引量:20
- 2005年
- 小麦茎基部可寄居多种真菌,并可导致发褐、坏死等症状,与小麦纹枯病相混淆。为准确诊断小麦纹枯病,根据江苏省小麦茎基部常见寄居菌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 cerealis、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长蠕孢菌 Helminthosporium spp.、交链孢菌 Alternaria spp.、小麦全蚀病菌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 和禾谷镰刀菌 Fsarium graminearum rDNA 的 ITS 区段序列差别,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DNF77+DNR554,DNF81+DNR564)用于小麦纹枯病菌检测。2对引物均能从小麦纹枯病菌株扩增到特异性的分子片段,说明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可以用来检测小麦纹枯病菌。采集田间具有小麦纹枯病症状、茎基部变褐及健康麦苗,进行病原菌分离,同时提取这些麦苗茎基部 DNA,利用上述2对引物进行扩增。结果表明,仅从能分离到禾谷丝核菌的麦组织中扩增到约480bp 的特异性条带。说明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可以对田间小麦纹枯病进行早期、快速分子诊断。
- 陈怀谷方正陈厚德林玲王裕中
-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菌分子检测RHIZOCTONIA禾谷丝核菌病原菌分离小麦全蚀病菌
- 小麦纹枯病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区序列比较被引量:26
- 2005年
- 对 7个从江苏省小麦纹枯病样本分离到的丝核菌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融合群分类和致病性测定,提取病菌的DNA,采用通用引物ITS1(TCCGTAGGTGAACCTGCGG)和ITS4 (TCCTCCGCTTATTGATATGC),扩增病菌的rDNA内转录区(ITS),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用这些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分析,得到与这些菌株亲缘关系最近的菌株序列,并明确了这些菌株的分类地位。对以上的菌株序列进行Alignment分析,结果表明,病菌的 5. 8SrDNA序列高度保守,而ITS区的可变性则相对较高,在双核和多核丝核菌、双核丝核菌CAG1融合群和非CAG1融合群菌株间存在差异,可用于反映菌株间的进化关系和双核丝核菌种下分类。
- 陈怀谷方正陈厚德林玲王裕中
-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菌转录双核丝核菌融合群ITS区种下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