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琴
- 作品数:34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患者的骨密度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AIS)患者的骨密度特点及性腺切除前后骨密度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8年收治的14例CAIS患者性腺切除术前后的骨密度特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并与中国正常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术前10例行骨密度检查的患者中,6例腰椎2~4 骨密度为(0.92±0.08) g/cm2,正常男性为(1.17±0.15) g/cm2,正常女性为(1.17±0.10) g/cm2,与正常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例股骨颈骨密度为(0.89±0.12) g/cm2,正常男性为(1.06±0.17)g/cm2,正常女性为(0.97±0.14)g/cm2,与正常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例进行过12次骨密度检查,腰椎2~4 骨密度为(0.95±0.06) g/cm2 ,与正常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股骨颈骨密度为(0.91±0.08) g/cm2,与正常男、女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CAIS患者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腰椎,提示雌激素和雄激素在骨量的获得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 田秦杰戴志琴余卫田均平郎景和
- 关键词:骨密度雌激素类雄激素类
- 妇科肿瘤术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经验和体会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近两年接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的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82 min,该术式出血量<100 ml。术中血管损伤5例,均缝合修补成功。结论:妇科肿瘤术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易损伤血管,且增加手术时间,但熟练掌握后该术式仍是安全可行的。
- 赵一兵戴志琴沈杨曲军卫吴强
- 关键词:妇科肿瘤腹主动脉淋巴结
- 宫颈锥切术后切缘状态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评价宫颈上皮内瘤变III(CIN III)锥切术后边缘状态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接受宫颈锥切术的CIN III患者361例,分析CIN III锥切术后边缘阳性与患者年龄、病变外观大小的关系,切缘阳性的处理及随诊情况。结果361例宫颈锥切术患者中,病例组58例(16.1%)切缘阳性,平均年龄(39.3±9.8)岁;对照组303例(83.9%)切缘阴性,平均年龄(37.1±7.4)岁(P=0.06)。两组的年龄无显著性差异。病例组中重度糜烂患者18例(31.0%),对照组中重度糜烂患者48例(15.8%),P=0.002。宫颈病变累及范围大,切缘阳性的可能性大。361例患者术后的随诊率为70%。术后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切缘阳性者为21.4%,切缘阴性者为10.6%,无显著性差异(P=0.302)。结论宫颈锥切术后切缘的状态可能与肉眼病变累及宫颈的范围有关,对于切缘阳性的患者临床应严密随访。
- 戴志琴潘凌亚黄惠芳郎景和
- 关键词:宫颈锥切术
- 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后边缘的评价被引量:10
- 2007年
-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由Richart于1967年提出,根据Richart的定义,CINⅢ期包括宫颈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目前对于评价和治疗CINⅢ期的指征很明确,但对于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处理仍有争议。我们对2.51例CINⅢ期接受冷刀锥切术患者的切缘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戴志琴潘凌亚黄惠芳郎景和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手术
- 卵巢癌初治后阴道残端复发灶切除9例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总结卵巢癌初治后阴道残端复发灶切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9例卵巢癌初治后阴道残端复发行手术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年龄在44~62岁之间,平均56岁。5例在我院接受初治,4例在外院接受初治。所有病灶均顺利切除。手术平均时间为116 min,平均出血量420 ml。术中无膀胱、直肠及输尿管损伤。结论:卵巢癌初治后阴道残端复发灶切除术虽然手术难度大,但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术前仔细评估、术中注意手术技巧,该术式仍是安全可行的。
- 赵一兵戴志琴沈杨曲军卫吴强
- 关键词:卵巢癌复发阴道残端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特点、治疗、结局和预后。方法 1983—2005年,共70例ESS患者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其中51例完成治疗及随诊。回顾性记录上述患者的人口学、临床病理学及生存信息,并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ESS为70例,占所有子宫肉瘤的44.3%(70/158)。平均年龄43.5岁。不正常阴道出血和子宫增大是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26例(37.1%)患者术前通过诊断性刮宫明确诊断。在51例完成了治疗和随访的患者中,37例为低度恶性ESS(LGESS),14例为高度恶性ESS,后者目前命名为未分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UES)。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34个月,5年生存率为87.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学类型为LGESS(P<0.0001)、手术时切除双侧卵巢(P<0.0001)及术后给予辅助治疗(P=0.0013)可延缓复发,病理学类型为LGESS可明显延长患者总生存期(P<0.0001);但多因素分析发现仅病理学类型(P<0.0001)和手术时行双卵巢切除(P=0.002)是影响DFS的独立因子。结论 ESS是一种罕见的子宫体恶性肿瘤,诊断性刮宫可提高术前诊断率。LGESS和UES有着完全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在治疗上也应区别对待;肿瘤的病理分类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
- 金滢潘凌亚王雪卿戴志琴黄惠芳沈铿连丽娟
- 宫颈CIN2~3治疗后的随诊被引量:5
- 2006年
- 宫颈CIN2~3的治疗方法包括宫颈病变表面破坏术、宫颈局部切除术以及必要时的全子宫切除术,宫颈局部切除术是宫颈CIN2~3的的标准术式。宫颈CIN2~3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为0.7%~21%;影响宫颈CIN2~3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为切缘阳性、病变严重程度和年龄大于40岁;宫颈CIN2~3术后随诊的基本内容是细胞学、阴道镜及ECC,可采用HPV检测;宫颈CIN2~3术后随诊,细胞学出现两次低度病变或一次高度病变应行阴道镜和ECC检查.再次治疗的方式应临床个体化:CIN2~3的随诊和治疗具有同样的意义。
- 戴志琴黄惠芳
- 关键词:随诊
- 诊断性刮宫术用于绝经前、后妇女的评价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术(诊刮术)用于绝经前、后妇女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881例行诊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81例患者中,不正常出血是绝经前、后诊刮的首位原因,分别为71.49%和76.33%;因不正常出血行诊刮术的病理结果中,绝经前分别为功能性改变(65.62%),良性病变(18.86%),增生性病变(5.89%)和恶性肿瘤(2.75%);绝经后分别为功能性改变(28.68%),良性病变(26.36%)和恶性肿瘤(14.73%);绝经后诊刮内膜取材不足占31.36%,明显高于绝经前(P<0.01);绝经后诊刮术的灵敏度高于绝经前,特异度小于绝经前。结论:绝经前诊刮的患者非器质性病变多,器质性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少,诊刮术对绝经前患者排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未能均衡一致地在所有患者中体现。绝经后诊刮内膜取材不足者要定期随访。
- 杨艳青徐苓戴志琴
- 关键词:刮宫术绝经
- 多胎妊娠并发症的处理被引量:1
- 2011年
- 多胎妊娠是指一次妊娠≥2个的胎儿称为多胎妊娠。多胎妊娠的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多,围生儿和新生儿死亡率高,故属高危妊娠。为改善妊娠结局除早期确诊外,应加强孕期保健并专业重视分娩期处理。
- 戴志琴
- 关键词:多胎妊娠并发症
- 绝经后宫颈上皮内瘤变Ⅲ23例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绝经后宫颈上皮内瘤变Ⅲ(CINⅢ)的处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我院收治的绝经后CINⅢ患者23例和绝经前CINⅢ患者270例的治疗及随诊情况。结果:绝经后CINⅢ患者首选宫颈锥切术治疗者为78.3%,与绝经前(86.3%)相似;锥切术切缘阳性率(38.9%)高于绝经前患者(14.2%),P<0.01。两组患者中,锥切术切缘阳性子宫标本的病变残留率相似,P>0.05。绝经后随诊率和随诊结局与绝经前患者相似,P>0.05。结论:绝经后CINⅢ患者的处理与绝经前患者相似,首选宫颈锥切术,术后需严密随诊。
- 戴志琴潘凌亚黄惠芳郎景和
- 关键词:绝经宫颈锥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