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祎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4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超声表现及其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超声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DLBCL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其超声误诊原因。结果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超声造影正确诊断乳腺淋巴瘤5例,误诊15例,其中误诊为乳腺癌10例,炎症病变4例,错构瘤1例。20例患者根据常规超声图像有无边界分为肿块型12例和弥漫型8例。9例行应变弹性成像检查,弹性评分2分5例,3分4例;1例行超声造影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超声造影呈不均匀高增强,剪切波弹性成像呈Ⅰ型。超声诊断BI-RADS 4类19例,其中4A类4例、4B类8例及4C类7例;BI-RADS 3类1例。结论 DLBCL常规超声检查极易误诊,充分认识其常规超声表现并联合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技术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 邓晶徐祎栗翠英马文婷敬雷李奥
- 关键词:超声检查误诊
-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PSC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分析5例乳腺PSCC患者的临床特点,肿瘤大体和镜下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5例女性患者发病年龄38~78岁,多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块,腋窝淋巴结均无转移。免疫组化:雌激素(ER)、孕激素(PR)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阴性表达,p63、细胞角蛋白(CK)5/6及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均阳性表达。随访4例,1例术后9年死亡,3例随访6~9个月至今情况良好。结论乳腺PSCC有不同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HE和免疫组化表达特点,确诊需经严格的病理学诊断。
- 王聪徐祎李海张纬明张智弘范钦和
- 关键词: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
- Kimura病的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Kimura病(Kimura's disease,K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分析和观察7例KD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7例KD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1~73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皮下或大唾液腺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上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滤泡间见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KD中的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K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需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鉴别,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肖璇王聪徐祎
- 关键词:KIMURA病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病理学
- 乳腺淋巴瘤超声影像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检查且经病理确诊的乳腺淋巴瘤24例,重点观察分析患者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的相关资料,将超声表现与其病理对比分析。结果根据超声图像有无边界可分为肿块型和弥漫型。弥漫型10例(10/24,41.7%),肿块型14例(14/24,58.3%),病理以弥漫大B淋巴瘤为主,不同分型的超声表现基于病理上的组织学改变,常与淋巴瘤细胞浸润的位置、程度、范围及不同病程阶段有关。肿块型与弥漫型在病变范围比较中有差异。继发与原发乳腺淋巴瘤在超声表现类型比较中无明显差异。在病变分布比较中有差异。结论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多变各异,其表现与病理基础密切相关,提高对乳腺淋巴瘤的认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邓晶徐祎王亚丽李奥
- 关键词:淋巴瘤病理学
- 伴有微乳头状浸润结构的宫颈腺癌五例临床及分子病理特征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伴有微乳头状浸润结构的宫颈腺癌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5月至2019年9月伴有微乳头状浸润结构的宫颈腺癌5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RNAscope检测、荧光原位杂交及二代测序检测并电话随访。结果5例患者年龄48~53岁,平均50.6岁。镜下无纤维血管轴心的肿瘤细胞簇,成桑葚样或假腺腔样排列,被貌似血管腔的透明空隙包围,肿瘤细胞簇内及周围间质中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脉管内癌栓(5/5)和淋巴结转移(4/5)。MUC1以及E-cadherin呈反向表达。RNAscope检测:3例E7RNA均为阳性。分子检测:4例可见PIK3CA突变,3例可见TERT启动子,2例可见NF1突变。随访:2例死亡,3例存活病例中1例复发正接受放疗。结论伴有微乳头状浸润结构的宫颈腺癌是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腺癌,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形态学上与其他器官相似,需要引起重视。PIK3CA突变或可成为针对此亚型肿瘤的治疗靶点。
- 沈苗苗葛巧云徐祎宋国新平国强王聪
- 关键词:宫颈腺癌人乳头状瘤病毒血管腔荧光原位杂交免疫表型
-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不同亚型的超声及病理对比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超声特征及不同亚型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9月至202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7例病理诊断为乳腺EPC的患者资料,按病理分为3个亚型,对其在临床、病理及超声表现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组患者中,男2例,女55例,年龄41~88(63±11)岁。EPC病灶直径7.0~7.5(2.9±1.9)cm。其中16例单纯型EPC,9例EPC伴导管原位癌(DCIS),32例EPC伴浸润。分子分型以腔面型为主(55/57,96.6%),Luminal A型38例,Luminal B型17例。EPC声像图多表现为大小>2 cm(68.4%)、形态规则(64.9%)、边缘光整(54.4%)、无毛刺成角(82.5%)、不伴钙化(93%)结节。不同亚型存在差别,单纯型较伴浸润型病灶更靠近乳头、形态规则、边缘光整( P<0.05);伴浸润的EPC较伴DCIS的 EPC血流更丰富、更远离乳头( P<0.05);单纯型与伴DCIS差别不大( P>0.05)。 结论:单纯型EPC超声多见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内部结构囊实性等良性征象。若病灶距乳头距离>3 cm、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提示伴浸润可能性大。影像多模态的联合有助于EPC的精准诊疗。
- 邓晶宗晴晴徐祎周文斌吴苏玲李沁王慧
-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
- 69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临床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对 6 9例GIST作了临床病理学的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6 9例GIST中 ,良性 9例 (13.0 % ) ,交界性 2 5例 (36 .2 % ) ,恶性 35例 (5 0 .8% ) ;细胞类型以梭形细胞为主的有 4 6例 ,伴上皮样细胞的有 19例 ,单纯由上皮样细胞组成的有 4例。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6 5例 (94 .2 % )CD117(C kit)胞质强阳性 ,5 8例 (84 .1% )CD34阳性 ,16例 (2 3.2 % )S 10 0蛋白呈局灶或散在阳性 ;14例 (2 0 .3% )SMA呈局灶阳性 ,仅 3例 (4.3% )desmin阳性。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恶性发生率较高 (5 0 .8% ) ,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 ,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 ,特异性高 ,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 ;CD34表达率较高 ,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
- 胥传海徐祎李百周张智弘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GIST
- 原发性及继发性乳腺血管肉瘤临床病理分析及分子学改变
- 2022年
- 血管肉瘤是一类少见的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大部分病例发生于皮肤,较少发生于实质脏器,发生于乳腺的血管肉瘤更加罕见[1].乳腺血管肉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类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非常罕见,约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04%,目前病因尚不明确,而乳腺继发性血管肉瘤多发生于乳腺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平均6年之后,发病率为0.1%~0.2%[2].
- 赵莎王聪徐祎潘贝晶
- 关键词:血管肉瘤实质脏器血管源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继发性原发性
- 乳腺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乳腺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乳腺纤维瘤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75岁。镜下见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呈束状排列,肿瘤在乳腺组织内浸润性生长,呈指突状侵犯乳腺导管及小叶。11例肿瘤细胞vimentin、β-catenin、SMA、CD34部分病例中呈阳性,CKpan、ER、desmin、S-100均呈阴性。2例行乳房完整切除,其余均肿块单纯切除或扩大切除。结论乳腺纤维瘤病临床少见,易误诊为乳腺癌,需与良恶性梭形细胞病变鉴别,首选治疗方案是手术,放疗和抗雌激素受体治疗疗效尚不明确。
- 朱晓娟赵华徐祎张炜明张智弘范钦和王聪
- 关键词:乳腺肿瘤纤维瘤病Β-CATENIN免疫组织化学
- 妇科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疗效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以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卡铂术前对2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及16例晚期大量腹水的卵巢癌患者行1~2疗程的新辅助化疗,评价其有效性。结果 28例宫颈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8例,临床总有效率78.6%;16例卵巢癌患者化疗后腹水明显减少。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安全有效,对于合并大量腹水的卵巢癌患者可以减少或消退腹水,创造手术机会。
- 贾雪梅戴辉华王淑玉徐祎张智弘
-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宫颈癌卵巢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