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群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中国板栗
  • 2篇日本栗
  • 2篇土壤
  • 2篇栗瘿蜂
  • 2篇酶活性
  • 2篇板栗
  • 1篇堆沤
  • 1篇堆沤还田
  • 1篇诱杀
  • 1篇诱杀作用
  • 1篇玉米
  • 1篇园土
  • 1篇粘虫
  • 1篇粘虫板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 1篇土壤酶活性
  • 1篇土壤脲酶
  • 1篇作用及控制
  • 1篇脲酶

机构

  • 4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彭群
  • 4篇田世尧
  • 4篇匡石滋
  • 2篇曾杨
  • 2篇李春雨
  • 2篇林志雄
  • 2篇潘建平
  • 2篇邱继水
  • 1篇易干军

传媒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园艺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栗瘿蜂在中国板栗和日本栗上的危害率调查被引量:4
2010年
对栗瘿蜂在中国板栗和日本栗上的危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栗瘿蜂在不同板栗品种之间危害率差异显著,其中枝条危害率最高的是河果1号(65%),中国板栗比日本栗受害严重,栗瘿蜂在树冠的南向、中下部以及内部危害严重。广东、湖北、贵州等板栗产区调查结果表明,在管理不善的果园,枝条危害率高达40%~80%。
林志雄彭群曾杨匡石滋潘建平邱继水田世尧
关键词:栗瘿蜂中国板栗日本栗危害率
栗瘿蜂在中国板栗和日本栗上的危害率调查
本文对栗瘿蜂在中国板栗和日本栗上的危害率进行了调查。栗瘿蜂在不同的品种之间为害率差异显著:其中枝条危害率最高的是河果1号,达到65%。中国板栗要比日本栗受害严重。在树冠的南向、中下部以及内部为害严重。在广东、湖北、贵州等...
林志雄彭群曾杨匡石滋潘建平邱继水田世尧
关键词:害虫分布
文献传递
黄色粘虫板对香蕉害虫的诱杀作用及控制效果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为黄板诱杀香蕉害虫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巴西蕉为供试品种,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杀香蕉害虫,研究其杀虫效果。[结果]黄色诱虫板在蕉园的诱虫谱较广,可诱杀8目24科小型昆虫的成虫。其对目标微小害虫如花蓟马、交脉蚜、冠网蝽等的诱杀作用较明显,诱虫量分别占总诱虫量的41.10%、14.80%和3.97%。不同时期的诱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8月中旬~10月中旬诱虫量最多,占总诱虫量的53.80%。在不采取其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黄色诱虫板对花蓟马、交脉蚜、冠网蝽等的田间控制效果分别达到71.3%、44.3%和37.1%。[结论]黄色粘虫板对香蕉害虫具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匡石滋田世尧李春雨彭群
关键词:黄色粘虫板诱杀作用
转cry1Ac基因抗虫玉米对土壤解磷细菌及主要功能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转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是转基因玉米环境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基地种植的转cry1Ac基因抗虫玉米和受体对照为研究对象,应用解磷细菌分离培养技术、分子鉴定...
彭群
关键词:土壤脲酶
文献传递
香蕉间作模式和香蕉茎秆堆沤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4
2010年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香蕉3种间作模式(香蕉-大豆、香蕉-花生、香蕉-生姜)和香蕉茎秆堆沤处理后2种不同还田量(2.5kg·株-1、1.5kg·株-1)对蕉园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蕉间作可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其中对蔗糖酶活性的影响最为明显,碱性磷酸酶、脲酶次之;香蕉间作模式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低于香蕉单作。不同间作模式对酶活性影响的大小总体表现为:间作大豆>间作花生>间作生姜>香蕉单作。茎秆堆沤还田处理的蔗糖酶、脲酶活性明显上升,其中对蔗糖酶活性提高的幅度最大,达34.6%~39.2%,脲酶达9.7%~28.7%;茎秆堆沤还田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相对较小,而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还田量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随还田量增加,脲酶活性增强,蔗糖酶增加不显著,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还田量低于2.5kg·株-1时比对照略有下降。
匡石滋田世尧李春雨易干军彭群
关键词:香蕉间作模式香蕉园土壤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