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
- 作品数:11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耀斑的热和非热现象研究的新进展
- 1999年
- 对于耀斑热和非热木质的观测证认,涉及对耀斑的粒子加速、能量传输、耀斑区能态学等一系列有关耀斑理论的重大问题的认识。Yohkoh卫星的发射和取得的观测研究成果,使得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大大提高了一步。Yohkoh卫星的观测得到了有关耀斑脉冲相的热和非热现象的重要研究结果:(1)证实了耀斑脉冲相双(足)源结构是较高能段(≥30keV)硬X射线(HXR)发射的一般特征,且脉冲相双足源的非热特征也基本得到证实。(2)发现了耀斑“环顶脉冲源”。该源的发现揭示了初始能量释放(可能是碰重连)发生在软X射线耀斑环之上。这里可能正是从HXR源之上的重连点处朝下喷出的等离子体流与下面的封闭磁环碰撞的位置;这首次显示了高能电子获取能量的位置、但关于脉冲环顶源是热的或是非热的性质仍未从观测中得到肯定的结论。对耀斑的诊断,高能粒子的传播,以及对非热电子谱的低能截止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张衡
- 关键词:耀斑太阳耀斑
- 磁场中p模/s模的转换及黑子对声波的吸收被引量:1
- 1997年
- 在柱坐标下将黑子周围的环形区域(黑子除外)内的振荡分解为朝向黑子传播的(入射的)波和离开黑子传播的(出射的)波。对无黑子的环形区域内的振荡也进行了同样的分解。将黑子周围的入射波看成是被黑子磁流管磁化了的介质(介质内的磁场基本是水平的)中的波。而无黑子区的入射波看成是非磁化介质中的波。比较这两种波在固定波数下功率随频率的分布发现,在磁化介质中不同径向除n的声波(p模)频率系统降低,同时功率也降低,降低的功率最高达非磁化介质中波的功率的30%。而比较在固定频率下功率随波数的分布发现,磁场中f模及n=1,2,3的p模的脊向高波数方向位移,功率的降低受频率调制,即声波在某些有限的频带中被吸收。这些观测表明,在磁场中p模与磁声重力波(MAG)产生了模式混合或耦合。模式混合的存在支持了模式转换作为p模式被黑子吸收的机制的解释。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转换的MAG波进入黑子磁流管(其中的磁场基本上是垂直的)后进一步被吸收,吸收的功率最高达MAG波的20%。
- 张衡曹莹孔勇进
- 关键词:磁场S模声波太阳
- 耀斑前兆相日冕环的色球足点增亮和兰移
- 1999年
- 报导了云南天文台精细结构望远镜观测到的耀斑前兆相的日冕环的色球足点增亮和兰移现象。两个日冕环的4 个足点由 Yohkoh/ H X H/ S X T 的观测研究所确认。在耀斑前, 色球上与日冕环足点相对应的、分立的点状亮谱斑,其偏带观测显示出兰移, 表明它们是日冕环的色球足点, 且表明存在着物质的预加热, 以及物质从足点沿冕环向上流动。观测还显示冕环所跨越的暗条的激活。这些现象清楚说明, 物质沿磁力线的“蒸发”发生在耀斑前兆相, 而且。
- 张衡栾蒂
- 1989年8月17日太阳射电尖峰事件的准周期脉动及EFB分析被引量:2
- 1994年
- 本文分析了云南天文台10m射电望远镜在2lcm波段上观测到的一次尖峰辐射事件,这次事件发生在5629活动区(S16W109),它伴随了X2·9/SF耀斑及边缘耀斑环,并且有质子流量的上升和一次罕见的地磁场突然反相脉冲与之对应.我们从耀斑环的Hβ照片可以看出,在尖峰辐射发生前,原先存在的耀斑环的顶部开始变亮,而尖峰开始后环顶亮度达到极大,说明这次尖峰辐射与耀斑环顶部增亮有关,辐射很可能来自环顶.从尖峰事件的时间轮廓得到的FFT功率谱表明存在150ms的准周期脉动.按照Mclean等人的模型,即脉动是由俘获在磁通管内的电子的径向振荡引起,可以推断,这次尖峰辐射与Fermi机制激发快速电子有关,且尖峰的发生需要被俘获的电子.此外,我们将这次尖峰事件分解为几百个元耀斑爆发(EFB),并且讨论了这些EFB的性质.
- 张衡孔勇进龚元芳楼恩蕊尚琼珍
- 关键词:太阳射电准周期
- 1989年5月3日太阳微波爆发中的准周期脉动
- 1991年
- 关于太阳射电辐射中快速涨落的机制问题目前尚无定论,对存在于其中的准周期脉动的研究也刚刚开始。Kosugi等人指出,在耀斑脉冲相中,电子和离子同时被一连串的准周期脉冲所加速。同时,能量释放过程也可能是某种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脉动可能作为某种MHD或等离子体过程的结果。例如,两个电流环聚合的不稳定性,可能是电子和离子的快速准周期加速的机制。
- 张衡龚元芳尚琼珍胡汉明吕松泉杨荣帮
- 关键词:太阳微波爆发准周期
- 从太阳连续谱强度检测五分钟振荡的初步结果被引量:1
- 1992年
- 采用Fourier分析法,对可见光至近红外太阳连续谱强度的时间序列,在消除了仪器响应轮廓及地球大气效应后,通过功率叠加和研究位相之间的相互关系,检测出低l的五分钟振荡模式.但由于各种噪音的消除不彻底,得到的结果是初步的.
- 张衡
- 关键词:太阳连续谱振荡
- 1992年6月4日AR7186耀斑前相的磁重连
- 1999年
- 报道了由Yohkoh软X射线望远镜(SXT)和日本国立天文台(NAOJ)的太阳耀斑望远镜(SFT)于1992年6月4日共同记录到的一次耀斑前相的磁重连过程.理论预言的重连所必需的磁力线被携带进入电流片的入流运动,热等离子体从电流耗散区(重连区)被排出的出流运动,出流引起的蒸发流动和H 耀斑核,以及磁力线开放等现象均在观测中得到证实.在分析观测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磁力线重连的唯象模型.
- 张衡张衡
- 关键词:太阳耀斑耀斑
- 太阳g模、f模和低阶p模的初步观测证据
- 1992年
- 本文分析了北京天文台磁场望远镜λ5324速度场的时间序列资料,分别得到了带状模式及扇形模式的(l-v)二维功率谱.在这两种谱中,存在着五分钟振荡及周期在10分钟以上的长周期振荡.我们从长周期振荡中证认出球谐度10
- 张衡曹莹
- 关键词:太阳周期振荡速度场
- 1989年3月17日太阳射电毫秒尖峰辐射事件的分析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分析了1989年3月17日太阳射电毫秒尖峰事件和对应的活动现象,计算了毫秒精细结构的振荡周期并讨论了它的特征.
- 马媛张衡
- 关键词:太阳射电
- 1992年6月4日耀斑的磁重连和蒸发模型
- 1999年
- 报导了由Yohkoh 软X 望远镜(SXT) 和日本国立天文台(NAOJ) 的太阳耀斑望远镜(SFT) 于1992 年6 月4 日共同记录到的一次磁重连和色球蒸发现象的直接而完整的过程。重连和蒸发的现象和过程可简述如下。Hα活动暗条上升并逐渐消失。跨越在此暗条上的二条相互交叉的日冕环的交界处增亮表明, 电流片在此二冕环间相切的界面上形成, 磁重连已开始。重连日冕环的上升标志了入流运动, 而重连日冕环的足点增亮标志了出流运动, 源于足点的冲浪是出流引起的蒸发流动。入流和出流都是重连所必需的。当热等离子体从电流耗散区流出造成重连环及其足点增亮时, Hα耀斑核也同时出现, 耀斑核的位置对应于重连环的足点。重连冕环的消失暗示了磁场位形的重新组成, 重连环和重新组成的环有相同的环足点, 但有各自不同的环腿和环顶。此外, 源于共同环足点的日冕冲浪改变其喷射方向, 暗示了重组冕环的磁场由封闭场变成了开放场。在耀斑刚开始时, SXR 发射来自环足点; 在耀斑极大时, SXR发射的位置变到重组环的腿部和顶部; 最后, 当耀斑结束时,SXR发射便集中到了重组环的顶部。SXR 发射过程的这一图象显示了蒸发的特征和性质: 加热的色球物质从色球向上蒸发到日冕?
- 张衡栾蒂
- 关键词:耀斑蒸发模型太阳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