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洋洋
- 作品数:58 被引量:39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不同钾素供应和光强对油菜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明确钾素供应和光强对油菜叶片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钾素供应和光强两因素的试验设计,其中钾素供应设计3个水平,分别为严重缺钾(0.03 mmol·L^(-1)KCl)、轻度缺钾(0.09 mmol·L^(-1)KCl)和充足钾供应(2.00 mmol·L^(-1)KCl),光强设置2个水平,分别为低光强(LL,~200μmol·m^(-2)·s^(-1))和高光强(HL,~400μmol·m^(-2)·s^(-1)),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钾素供应和光强处理油菜叶片的生长、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特征以及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特征,以期为多变环境条件下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钾素供应和光强显著影响油菜叶片的生长。相同的钾素供应下,高光强处理油菜叶片厚度和比叶重较低光强分别增加了19.6%~24.3%和57.1%~73.6%,而在严重缺钾胁迫时,净光合速率较低光强条件降低了63.8%。严重缺钾胁迫叶片在高光强条件下受到光抑制,实际光化学效率、最大羧化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等光合关键参数明显降低,叶绿体发育不良,同时缺钾导致叶肉细胞间空隙比例减小,叶肉导度降低,进而使得叶片光合能力显著下降。综上所述,钾素供应和光强共同调节叶片形态结构,影响光合能力,高光强下钾素供应不足会严重影响油菜的生长,合理施用钾肥有利于提高油菜对光强变化的适应性,保持光合能力的稳定。
- 何紫瑶陈其睿胡文诗谷贺贺宋毅叶晓磊张洋洋陆志峰任涛鲁剑巍
- 关键词:油菜钾光照强度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绿素荧光
- 镁肥用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和镁肥利用率的影响
- 2023年
- 设置5个镁肥用量处理,研究施镁对直播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产量和镁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镁可以显著提高直播油菜产量(P<0.05),MgO用量为45 kg/hm^(2)时产量达最高,比不施镁对照增加387 kg/hm^(2),增长了18.0%。同时,施镁可以提高油菜子粒和角壳占比,降低茎秆占比。施镁明显增加了油菜的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2个指标分别在施镁45 kg/hm^(2)和施镁30 kg/hm^(2)达最大,比不施镁对照增加了17.8%和12.1%。施镁增加了油菜各部位镁含量和累积量,角壳和子粒的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茎秆。镁肥表观利用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gO用量为30 kg/hm^(2)时达最大,为21.4%,农学效率在MgO用量为15 kg/hm^(2)时最大,为11.7 kg/kg。综合增产效果、养分吸收利用率等因素,该区域应注重镁肥的施用,合适的MgO用量在40~45 kg/hm^(2)。
- 陈少卿耿国涛王少华周雄陆志峰张洋洋廖世鹏
- 冬油菜主产区近40年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近40年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明确冬油菜种植区耕地土壤综合肥力变化特征,以期为长江流域中低产田保育和土壤肥力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近4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及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分析长江流域冬油菜种植区土壤基础性质的时序变化特征,评估土壤综合肥力变化及其与土壤基础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1981—1990年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均值分别为18.54 g·kg^(-1)、1.16 g·kg^(-1)、8.60 mg·kg^(-1)、42.90 mg·kg^(-1)和6.26,2016—2020年这些指标的均值分别为25.60 g·kg^(-1)、1.41 g·kg^(-1)、18.66 mg·kg^(-1)、108.98 mg·kg^(-1)和6.31,40年来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年均增幅分别为1.2%和0.7%,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年均增幅达3.0%和4.0%,土壤pH则在近40年内保持稳定(不同时段平均值范围6.21—6.45)。基于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评估表明,IFI(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值逐年上升,其中2001—2020年IFI均值较1981—2000年显著提高14.8%—30.4%。土壤有机质、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与IFI呈极显著正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是影响冬油菜区IFI最大的指标,其次是土壤全氮和有效磷。【结论】近40年来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的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和综合肥力显著提高。发展油菜种植有利于提高长江流域农田土壤生产力,是长江流域中低产田地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 霍润霞张哲李雯萍张洋洋廖世鹏任涛李小坤陆志峰丛日环鲁剑巍
- 关键词:长江流域冬油菜有机质速效钾
- 枸溶性钾肥对作物生物量及作物–土壤系统钾素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钾肥的施用对连续3季作物(油菜、油菜、水稻)生物量、钾素(K2O)吸收量、作物-土壤系统钾素平衡以及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钾肥施用后,枸溶性钾硅肥(K枸)与水溶性钾肥(K水)效果一致,与不施钾相比,3季作物生物量都显著增加,钾素总吸收量增加155%,钾素平衡系数为0.79,钾素的供应缓解了土壤钾素亏缺,利于维持土壤钾素平衡;而粉碎性钾矿粉(K矿)钾素不能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增产效果不显著。第一季油菜收获后K枸、K水处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显著高于K0、K矿,但随着作物的收获各处理间差异逐渐变小,最终趋于一致。枸溶性钾硅肥和水溶性钾肥均能补充土壤的有效钾素,缓解土壤钾素的消耗,维持土壤钾素肥力水平的稳定,有利于作物增产。
- 孙浩燕张洋洋任涛薛欣欣丛日环
- 关键词:生物量钾素平衡土壤
- 钾硅肥施用对水稻吸收铅、镉的影响被引量:41
- 2015年
- 为探讨钾硅肥施用对水稻铅、镉吸收及土壤中铅、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将施肥和重金属钝化修复良好结合在一起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钾硅肥施用对水稻生物量、钾素积累量、铅/镉含量和土壤中有效态铅/镉含量及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钾硅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和钾素累积量,与不施钾处理相比,水稻生物量和钾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40.4%~47.0%和170.0%~252.0%;钾硅肥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水稻茎、叶和籽粒中铅和镉的含量,与施用硫酸钾处理相比,水稻茎、叶、籽粒中铅和镉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3.6%、35.6%、28.7%和15.6%、29.7%、26.8%,且随着钾硅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地上各部位铅和镉的含量显著降低,但水稻根部重金属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土壤中有效态铅、镉经过一季水稻种植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钾硅肥处理和硫酸钾处理土壤有效铅、镉含量并无明显差异。钾硅肥的施用既满足了水稻对钾素的需求,又降低了水稻地上各部位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
- 贾倩胡敏张洋洋孟远夺李小坤丛日环任涛
- 关键词:铅镉水稻
-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油菜氮肥推荐追施量计算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油菜氮肥推荐追施量计算的方法,该方法提出校正反射系数构建模型估测实际植株氮含量,计算田块红边叶绿素指数估测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进一步判断田块是否需要追肥计算氮肥推荐追施量;本发明...
- 刘诗诗鲁剑巍张宇任涛张洋洋廖世鹏
- 我国油菜施肥状况及施肥技术研究展望被引量:126
- 2018年
- 在农业生产减肥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施肥在我国油菜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区域化肥用量和肥料利用率现状,揭示了施肥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现有施肥技术难下地等问题。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显示油菜高效简化施肥技术体系雏形已基本构建。针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新形势,以满足油菜绿色高效轻简生产和生态环境新要求为目标,提出了近期油菜施肥技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 鲁剑巍任涛丛日环李小坤张洋洋
- 关键词:油菜产业肥料利用率专用配方肥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 一种秸秆氮吸附测定方法及测定装置
- 本发明属于测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秸秆氮吸附测定方法及测定装置,秸秆氮吸附测定方法包括:通过动态吸附装置模拟田间流动水冲刷秸秆,进行秸秆对铵态氮的吸附量动态测定。本发明从秸秆本身对氮素的吸附性能出发,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吸...
- 丛日环鲁剑巍张洋洋廖世鹏李小坤任涛陆志峰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苗期新叶钾含量的油菜隐性缺钾诊断及施肥方法
-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苗期新叶钾含量的油菜隐性缺钾诊断及施肥方法。首先选择油菜越冬期新叶作为钾营养诊断叶片,基于相对叶面积和相对净光合速率的变化确定油菜隐性缺钾的临界浓度,利用获取的检...
- 任涛谷贺贺胡文诗陆志峰鲁剑巍李小坤廖世鹏张洋洋丛日环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植物叶片打孔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植物叶片打孔器。六个不同孔径和形状的刀头均匀分布固定在刀头转盘上,每个刀头正下方对应一个锁孔,在刀头转盘后方通过螺丝固定一根锁条在钳体上,锁条前端的突起卡入锁孔,实现刀头转盘和刀头的固定。固定...
- 侯文峰李小坤鲁剑巍 闫金垚 黄思远任涛丛日环张洋洋廖世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