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作品数:37 被引量:228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团体绘画治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服药依从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44 2020年 目的:探讨团体绘画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药物依从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持续15周共30次的团体绘画治疗,对照组自由绘画但不给予绘画任务和干预程序。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服药依从性量表(MARS)于基线和干预后15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15周后,团体绘画治疗组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MARS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团体绘画治疗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增强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童捷 孙喜蓉 俞玮 张洁 张婷婷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药物依从性 系统式集体音乐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情绪及精神症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系统式集体音乐治疗(systematic group music therapy,SGMT)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心理及阳性阴性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按系统抽样方法抽取160例病例,按1∶1配对,80例为干预组,另80例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SGMT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精神病康复管理。使用三种量表作为评价工具。结果在实施干预后的第18个月,干预组的焦虑、抑郁平均得分均比对照组平均得分降低(P<0.05);干预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分量表平均分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SGMT干预,能有效地改善社区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且能改善其阳性阴性精神症状。 孙一颖 孙喜蓉 王强 傅伟忠 张洁关键词:社区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焦虑症状 一种多功能汤匙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汤匙,包括依次连接的滴管组件、连接直管以及感温勺组件,滴管组件包括透明滴管以及固定连接于透明滴管一端端部的胶囊,胶囊上套设有可拆卸的胶囊盖,透明滴管远离胶囊的一端与连接直管可拆卸连接,感温勺组件... 顾丽娟 闵海瑛 孙喜蓉 张洁 施美丽 沈燕敏 顾漪雯文献传递 系统家庭动力学特征对轻微精神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从系统家庭动力学视角探索家庭互动对轻微精神病综合征(APS)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使用精神病风险症状量表(SOPS)和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对63例APS患者进行精神病理学和系统家庭动力学评估;6个月后进行临床结局评定,分析系统家庭动力学特征对APS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47例APS患者完成6个月的随访,其中8例(17.0%)转化,18例(38.3%)维持,21例(44.7%)恢复。3种结局状态的患者基线时的SSFD中"疾病观念"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P=0.022)。方差分析模型显示,"疾病观念"维度每增加2.29分,APS患者在6个月内转化为精神病性障碍的可能性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21)。结论:家庭成员的"疾病观念"可以预测APS患者6个月后的转化结局。 胡承平 赵旭东 孙喜蓉 姚玉红 张洁 陈发展上海社区老人抑郁障碍患者3年随访调查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调查社区老人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自然转归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11年采用多层次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60岁的3 579名老年人进行3年后随访,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SCID-I/P)为诊断工具,对入组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自然转归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3 478(97.17%)人,抑郁障碍时点患病率为12.92%(446例);3年后新发病38例(1.09%),好转和痊愈26例(1.05%),病情加重21例(0.60%);女性、不良婚姻状况具更高的患病率(P均<0.05);糖尿病及心脏病是抑郁障碍的易感因素(P均<0.01)。结论:社区老人抑郁障碍患病率高,女性、不良婚姻状况者多见;共患糖尿病、心脏病者是易感因素。 袁杰 孙喜蓉 瞿正万 张洁 江琦 秦红云关键词:抑郁障碍 社区老人 转归 易感因素 一种新型精神科患者缓冲衣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精神科患者缓冲衣,新型精神科患者缓冲衣的衣物本体为前扣式长袖款,且长袖末端为露指手套,衣物本体的肩部、腕部、后肘部、骶尾部中的至少一处设有缓冲垫。新型精神科患者缓冲衣的衣物本体为前扣式长袖款,这样便于患... 沈燕敏 闵海瑛 王玲 张洁 施美丽 滕秀菊 顾青文献传递 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轻度认知障碍知晓率的影响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索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轻度认知障碍健康教育干预模式。方法于2014年3月—2016年10月分2次在上海市浦东新区21家社区定点采用自制统一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宣传干预前调查6 091人,干预后调查5 346人。构建点、线结合的基于居民需求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时间为半年,每2周进行1次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半年干预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记录并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轻度认知障碍知识的知晓率,以及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年龄段人群轻度认知障碍知识的知晓率。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痴呆概念、轻度认知障碍表现、痴呆病因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1),认知概念、轻度认知障碍危险因素、轻度认知障碍概念、预防轻度认知障碍原则的知晓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值均<0.01)。干预后轻度认知障碍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5.18±18.73)%,显著高于干预前的(49.82±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男性和女性的轻度认知障碍知识的知晓率,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者的轻度认知障碍知识的知晓率,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岁人群的轻度认知障碍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值均<0.05)。干预后女性的轻度认知障碍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文化程度为小学者的轻度认知障碍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者(P值均<0.01),≥65岁人群的轻度认知障碍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人群(P值均<0.01)。结论建立多层次的健康教育模式,采取综合干预是提高人群轻度认知障碍知识的有效手段。 张洁 孙喜蓉 郭祎 张明 秦虹云 傅伟忠 张雨新关键词:健康教育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知晓率 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维持治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003年 精神分裂症一旦擅自停药,极易复发.有报道50%~70%的患者在停药后6~12个月复发,而约2/3病人复发的直接原因是停服药物[1].可见,康复期药物维持治疗仍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保障社区康复措施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228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药物维持治疗状况的调查,并分析影响治疗的有关因素,以期为制定有效措施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率. 傅伟忠 瞿正万 瞿嘉兴 黄美珍 陈颖 纪虹 裴渝 张洁 孙毅龙关键词: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 药物维持治疗 影响因素 复发 系统式集体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生活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系统式集体音乐治疗(systematic group music therapy,SGMT)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生活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160名患者,按1:1配对,80例为干预组,另80例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系统式集体音乐治疗(SGMT)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精神病康复管理。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社会适应不良量表(SOC)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第18个月时的社会、生活功能进行比较;采用WHO生存质量简明量表(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在实施干预后的第18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社会、生活功能得分降低明显(均P<0.05);生存质量评价中,干预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周围环境维度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实施SGMT干预,能有效地改善社区分裂症患者社会、生活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孙一颖 傅伟忠 孙喜蓉 陈发展 秦虹云 张洁 蒋婷婷关键词:社区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症状及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9 2018年 目的调查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intervention,CBT)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ultra-high-risk,UHR)转化为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探索影响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将UHR个体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研究组予CBT,对照组仅问卷随访。使用前驱期综合征结构式检查(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prodromal syndromes,SIPS)评估UHR个体基线、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时的精神病理学特征,分析CBT对转化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3个月时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10.20%,P〉0.05),但在6个月(6.00%,20.41%)、12个月(10.00%,24.49%)及18个月(10.00%,28.57%)时研究组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对UHR个体阳性症状[研究组:(5.30±3.62)分,(5.04±3.89)分,(4.38±4.13)分,(5.26±3.65)分,(5.94±4.19)分,对照组:(5.59±3.62)分,(6.33±5.29)分,(6.98±4.96)分,(7.02±5.02)分,(8.39±6.42)分,F=4.326,P=0.040]、瓦解症状(F=6.901,P=0.010)及一般症状(F=7.752,P=0.006)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阴性症状(F=1.555,P=0.215)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关系差是转化为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OR=3.411,95%CI=1.016~11.453,P=0.047)。结论CBT可以有效的降低UHR个体的转化率,CBT对UHR个体阳性症状、瓦解症状及一般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家庭关系影响UHR个体的预后。 孙喜蓉 师典红 张洁 童捷 袁杰 黄瑛 金莹 孙一颖 赵旭东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