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富二代”、“官二代”媒介话语建构的共振与差异(2004-2012)
- "富二代"和"官二代"(下文简称"X二代")既是近年来公共空间中充满想象和情绪的话语符号,又指向社会中承袭财富和权力的真实群体或个人,同时也映射出资源分配、阶层流动、公平正义等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研究视角,...
- 张洁
- 关键词:污名化标签效应
- 文献传递
- 社会现实、集体记忆和标签化报道的互动:“官二代”媒介形象的建构及其成因(2009~2012)被引量:14
- 2013年
- 通过对33家代表性报纸媒体(2009~2012年)的“官二代”新闻报道的梳理,在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官二代”群体的媒介形象主要有特权者、负罪者、蛮横者三种类型.这样的图景既是现实社会阶层矛盾凸显的媒介呈现,从新闻生产的角度看,更是社会现实通过“原型沉淀”效应唤醒集体记忆,影响新闻从业者新闻生产的表现.新闻实践过程中,具体采用了“标签化”手段进行“污名化”操作,这种“标签化”现象与传统的标签理论大相径庭.最后,尝试性提出标签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修正.
- 张潮张洁
- 关键词:媒介形象
- 从产业继承人到特权代表者:“富二代”媒介话语的建构与变迁(2004-2012)被引量:5
- 2013年
- 本研究发现,九年来媒介主要将"富二代"建构为三个层次的话语:首先它是一种社会群体身份;第二它是重大焦点事件中的主角人物;第三它是各种社会问题的镜像。这三个层次上的意义是相互渗透和彼此转换的。2004年,"富二代"首先作为"产业继承人"这一专业性经济符号出现,2009年之后,由于"富二代"犯罪等焦点事件的发生,这一话语引发了社会全面关注。"富二代"话语主题较为多样,其评价倾向不能简单地以"仇富"情绪来解释。"富二代"已经成为媒体质疑特权,警示阶层固化,宣泄社会焦虑的载体。
- 张洁郑雁询
- 关键词:媒介话语社会建构
- 互联网法律服务的模式和难点探究
- 2017年
- 普法宣传形式单一,传播效果不佳;公益服务质量缺乏保障机制,公众的接受度不高;纠纷化解受限于资源和渠道,灵活性与专业性不足……这些是公共法律服务一直以来存在的局限和问题,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变得更为凸显和激化,亟待解决。
- 张洁金为铠商亮
-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法律服务服务质量接受度
- 媒介恐怖事件报道的受众影响--美国“9·11”事件后相关实证研究述评被引量:2
- 2014年
- “9·11”事件13周年纪念日刚刚过去,如果说当年我国民众感受到的是~种远距离的震惊,近一年来在北京、昆明、广州、乌鲁木齐等大城市接连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主义事件,则更为真切地降低了民众的安全感,也促使从中央到地方反恐防暴工作全面升级。过去国内学界对于媒介恐怖主义报道的议题设置、框架选择和话语表达已有较为全面的分析,但面对当前空前严峻的反恐形势,围绕媒介效果进行的大规模受众调研则相对稀缺。
- 张洁卞筱灵
- 关键词:媒介效果实证研究受众恐怖主义事件乌鲁木齐
- “富二代”“官二代”媒介话语建构的共振与差异(2004-2012)被引量:8
- 2013年
- "富二代"和"官二代"(下文简称"X二代")既是近年来公共空间中充满想象和情绪的话语符号,又指向社会中承袭财富和权力的真实群体或个人,同时也映射出资源分配、阶层流动、公平正义等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研究视角,将2004年至2012年有关两者的媒介话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从共性看,两者的造词方式和报道模式相互呼应,报道内容都有符号化和标签化特征,报道主角与社会真实群体相比趋于边缘化和年轻化。从差异看,"富二代"的报道主题较为多样,媒介对"官二代"的负面评价更加突出,"富二代"污名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消解,而"官二代"的污名却很难去除。本文还从新闻生产、污名化、道德恐慌等理论角度分析了造成上述异同的社会政治文化原因。
- 张洁
- 关键词:社会建构污名化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