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檀琴

作品数:22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原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7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政治
  • 3篇实事
  • 3篇实事求是
  • 3篇主义
  • 3篇毛泽东
  • 3篇法律
  • 3篇法律行为
  • 2篇政治理论
  • 2篇政治理论课
  • 2篇思想政治
  • 2篇思想政治理论
  • 2篇思想政治理论...
  • 2篇全面性
  • 2篇理论课
  • 2篇民事
  • 1篇当事
  • 1篇当事人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教育
  • 1篇德教

机构

  • 18篇太原科技大学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共山西省委...

作者

  • 22篇张檀琴
  • 5篇李敏
  • 2篇李建权
  • 1篇刘明星
  • 1篇王继新
  • 1篇郝建林
  • 1篇张丽
  • 1篇杨清
  • 1篇王欣

传媒

  • 13篇山西高等学校...
  • 2篇理论探索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社科纵横
  • 1篇中共山西省委...
  • 1篇长春教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欲望的深层分析
2013年
欲望,每个人都有,但并非每个人都认识它、了解它,甚至能控制它。认识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欲望决定人的一切言行举止、思想情感。欲望有好有坏,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它,就能把握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它给人类带来幸福。
张丽张檀琴
关键词:欲望
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之间的立法行为
2009年
法律行为是对具体法律行为即契约和遗嘱的抽象,依据意思自治的原则而具有约束力。根据形式、内容和效力上与法律的共性,可以称之为"立法",二者的差异又把它限定在当事人之间。民事交往从思想和物质的角度可以分为民事关系的制定和履行两个阶段。法律行为就是前者,它的直接后果是民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这样理解才能破解"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的错误理解。
张檀琴李敏
关键词:法律行为当事人
民事行为和法律行为的概念内涵被引量:1
2010年
将《民法通则》的民事行为在涵义上等同于传统民法学的法律行为,其混淆的原因是望文生"训",把法律行为中的"法律"一词解释为合法性,导致法律行为原有内涵的缺失。"法律"一词正确的涵义是法律约束力。这一理解基于法律行为的特点:法律行为是具体法律行为的概括,是意思自治的体现,和法律规范联系与区别。基于二者的差别,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之间的立法行为。
李敏张檀琴
关键词:法律行为民事行为
陈云和毛泽东的调查方法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毛泽东的调查方法是调查会和重点调查相结合;陈云则注重亲密调查,这种调查方法的优点是"真、广、快"。毛泽东与陈云的调查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目的都是实事求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区别在于调查对象及组织形式不同,可信度的控制方式以及调查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毛泽东的方法适合调查阶级关系,陈云的方法适合掌握社情民意、总结工作经验。在实践中,这两种方法缺一不可。
郝建林张檀琴
关键词:毛泽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个巧妙结合”被引量:1
2011年
高校思想政治课论课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要提高其教学实效性,不仅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要讲求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形式美、内容新、人性化,就要把政治性与艺术性、学术性、实用性结合起来讲授,这样才能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李建权张檀琴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艺术性学术性
马斯洛需要理论的片面性及其出路被引量:1
2010年
人的需要是唯物史观的基础性概念。但是我们对它的理解主要来自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然而这一理论总体上是不科学的。其最薄弱的地方是颠倒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关系,错误的原因在于混淆了需要的分类和分层问题,结果就是片面性。出路是把它和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综合起来,把握需要的全面性,因为全面性是需要的基本规律。其理论意义是帮助理解人的本质,人在本质上是全面的;其现实意义是作为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依据。
张檀琴
关键词:马斯洛片面性全面性
需要的全面性及其价值意义
本文回顾了需要理论的发展,着重梳理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主要内容。在参考马斯洛需要理论和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需要概念作出了界定,并运用辩证法,特别是全面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对需要的全面性及其价值意义进行...
张檀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献传递
陈云“亲密调查”和质性研究的比较
2013年
陈云认为实事求是的关键是把实事搞清楚,搞全面,方法是调查。陈云通过知心朋友进行调查,可以称之为"亲密调查"。它的典范是青浦调查,内涵是:长时接触、感情融合为基础,互不保留、追求细节为方向,访谈求教、逐一研究为工夫,物证检验、开会综合为形式。质性研究实质是个性化和实践性,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和亲密调查的共同点是:样本少而深入,研究自然状态,注意历史比较,研究者对社会行动的参与和互动。
张檀琴
关键词:实事求是
试析马克思的真正的人——从毛泽东诗词中的四次眼泪谈起
2016年
毛泽东因杨开慧写的四首诗都写到眼泪,马克思致燕妮的一封信中说,因为爱情,"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伟人之为"伟人",是因为对人的肯定;伟人又异于常人,因为他是真正的人。真正的人与现实的人相对,具有价值引领和批判功能;相反,现实的人标志人的发展水平,但同时又是应当被超越的对象。真正的人就是有真爱的人,爱有两个层次,情爱和博爱,博爱是真爱的基础和内涵。博爱植根于人的自然本性,又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分界,但是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一起构成人的辩证论。
张檀琴李敏
关键词:毛泽东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法律事实概念体系探析被引量:1
2009年
学界对法律事实结构的研究相对薄弱,导致立法实践和法学理论中概念混乱,这也是法律行为的概念举讼纷纭、晦涩难明的原因。按照内涵从少到多、外延从宽到窄的逻辑关系,梳理法律事实的相关概念,可把民事主体有意识的行为概括为"当事人的行为"。从体系的完善来探讨,法律事实的后果是民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
王继新张檀琴
关键词:法律事实法律行为民事活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