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云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蒙古地区饮酒与男性初次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不同饮酒量与初次急性心肌梗死(AMI)男性患者的危险因素、生化指标、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心功能及6个月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明确诊断为初次AMI的男性患者186例,根据饮酒量不同分为不饮酒组、适量饮酒组、大量饮酒组.对比分析其各项临床资料并随访6个月时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不饮酒组及适量饮酒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大量饮酒组[(60.30±11.87)、(62.52±10.05)岁与(54.77±11.37)岁,P均<0.05];与不饮酒组比较,大量饮酒组吸烟率(97.10%与78.38%).、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8.24(13.48) mmol/L与45.36(11.32)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6.34(12.98) mmol/L与36.25(9.62) mmol/L]及血尿酸水平[(326.77±67.72) μmol/L与(293.68 ±52.29) μmol/L]显著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49.51±9.62)%与(54.35±8.6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28.09±4.89)%与(30.86±5.08)%]及E/A值(0.83 ±0.31与1.01±0.43)明显降低(P均<0.05);大量饮酒组较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0.94±0.23)mmol/L与(1.12±0.39) mmoL/L],甘油三酯明显升高[2.18(0.65) mmol/L与1.46(0.46)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适量饮酒组较不饮酒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1.12±0.39)mmol/L与(0.95 ±0.30)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饮酒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25.72% (18/70)与13.51% (10/74)与9.50%(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吸烟(OR=3.648,95% CI:1.025~12.968,P=0.046)、糖尿病(OR=7.068,95% CI:1.049 ~ 15.284,P=0.013)是新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大量饮酒患者AMI发病年龄较轻、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较差;吸烟和糖尿病与6个月再发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通过�
- 张智云冯玉宝苏平李永玲王海军李长青郭小燕郝东亚
- 关键词:饮酒急性心肌梗死
- 饮酒与初次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 2012年
- 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识到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但是大量饮酒的患者预后则不佳,而且具体到每个人都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因素。本研究通过分析饮酒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来分析饮酒与初次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 张智云冯玉宝
- 关键词:饮酒急性心肌梗死
- 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分别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核磁共振检查发现阳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86例,阴性34例,阳性率为71.67%;动态心电图24 h检查发现阳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103例,阴性17例,阳性率为85.83%,48 h阳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112例,阴性8例,阳性率为93.34%。核磁共振和动态心电图两者检查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只需进行24 h^48 h的心电变化记录,可随身携带而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有着很高的价值。
- 张智云
- 关键词: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