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咽肌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腭咽
  • 2篇腭咽肌
  • 1篇低通气
  • 1篇低通气综合征
  • 1篇诊治
  • 1篇术后疗效观察
  • 1篇术后临床观察
  • 1篇睡眠
  • 1篇睡眠呼吸
  • 1篇睡眠呼吸暂停
  • 1篇睡眠呼吸暂停...
  • 1篇睡眠呼吸暂停...
  • 1篇通气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转移
  • 1篇综合征
  • 1篇阻塞性

机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郏县人民医院

作者

  • 3篇张峰
  • 2篇付忠良
  • 2篇杨怀安
  • 2篇何岩
  • 1篇李相成
  • 1篇姜学钧
  • 1篇张建国
  • 1篇钱建民
  • 1篇吴祝东
  • 1篇王学浩
  • 1篇汪洋
  • 1篇汪洋
  • 1篇李良庚
  • 1篇陈维荣
  • 1篇刘亚奇
  • 1篇吴俊伟
  • 1篇杜竞辉
  • 1篇高广文
  • 1篇汪洋
  • 1篇马金生

传媒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全国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199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肠癌肝转移203例外科诊治综合分析被引量:13
1995年
大肠癌肝转移203例外科诊治综合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110001)李良庚,高广文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0029)李相成,王学浩,杜竞辉,张峰,钱建民,汪洋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515031)陈维荣,吴祝东,吴俊伟,相少华河南省...
李良庚高广文李相成李相成杜竞辉王学浩钱建民杜竞辉张峰吴祝东吴俊伟钱建民汪洋汪洋汪洋秦华东张建国陈维荣卢超淼吴祝东
关键词:大肠肿瘤肝肿瘤肿瘤转移
切除部分腭咽肌的改良UPPP术后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为了提高改良UPPP术后疗效,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并对术后疗效、咽腔成形特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经Apneagraph睡眠呼吸监测阻塞定位仪(AG)、纤维鼻咽喉镜结合Müller检查及鼻咽部3D-CT确诊的OSAHS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传统的改良UPPP术,术中不切除部分腭咽肌;实验组56例,于全身麻醉下行改良UPPP术,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术后半年内每个月通过复查或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是否出现鼻腔反流、耳闷及听力下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采用嗜睡程度评估量表(ESS)评价嗜睡状态,应用t检验与术前ESS评分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术后6个月应用AG评价疗效。通过测量悬雍垂长度(L1)、软腭游离缘与咽后壁距离(L2)及鼻咽峡宽度(L3)了解咽峡成形结构特点,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并评价各测量值与疗效的关系。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显效50例(89.29%),有效6例(10.71%);术前ESS评分11.74±2.48,术后3.84±2.05。对照组显效19例(73.08%),有效7例(26.92%);术前ESS评分11.91±2.40,术后6.92±2.4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半年内两组均未见耳闷、听力下降、自家音增大等反映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半年后两组咽腔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L1分别为(5.91±3.38)mm和(6.20±3.76)mm(P>0.05);L2分别为(15.70±3.29)mm和(15.35±1.44)mm(P>0.05);L3分别为(20.54±3.33)mm和(16.43±2.21)mm(P<0.05),说明实验组的术后L3明显增宽。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疗效与L2手术前后的差值和L3手术前后的差值有线性回归关系,并与二者呈负相关。由标化回归系数看出,L3手术前后的差值对术后疗效影响最大。结论:切除部分腭咽肌的改良UPPP通过有效增加术后鼻咽峡宽度提高了手术疗效,并且术后未出现咽鼓管功能、�
付忠良张峰何岩刘亚奇杨怀安姜学钧
关键词:腭咽肌
切除部分腭咽肌的改良UPPP术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UPPP术中切除部分腭咽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Apneagraph睡眠呼吸监测阻塞定位仪(AG)确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阻塞平面在口咽部的0SHAS患者56例,于全麻下行改良UPPP手术,术...
杨怀安付忠良张峰刘亚其何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