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
-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放归普氏野马群体结构变化及其生态意义
- 2003年7月-2007年4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保护区北部对放归的普氏野马进行跟踪观察,记录繁殖群和公马群的群体变化情况,其中包括繁殖群头马更替、群体内成员变化、被驱出的亚成体组群情况。结果显示,随着野马对野外环境的适应...
- 陈金良胡德夫曹杰张峰
- 文献传递
- 普氏野马放归区水源水质的初步评价及其可利用性分析
- 普氏野马放归区位于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区,高温与缺水同期发生,成为普氏野马等有蹄类生存的制约因子之一.普氏野马放归区存在三种类型的水源地,即,季节性积水洼地、浅层裂隙泉水、人工改...
- 张永军张峰吉晟男胡德夫
- 普氏野马繁殖群在组建和放归初期的争斗行为与社群等级建立被引量:10
- 2009年
- 2007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针对新组群并放归于卡拉麦里有蹄类保护区第二放归点的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繁殖群,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观测记录了组群和放归初期繁殖群内个体间的争斗行为(攻击行为和屈服行为),以优势指数法确定繁殖群内的个体等级序列。结果表明,新组群内个体的年龄与攻击行为发出次数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60,t=1.62,rr0.05),攻击与屈服行为次数也无显著的相关性(r=0.56,t=1.41,rr0.05)。各个体之间从最初组群到野放争斗行为日趋减少,社群等级逐渐建立并趋于稳定。
- 张峰胡德夫李凯曹杰陈金良WALTRAUT Zimmerman
- 关键词:普氏野马
- 冬季圈养和放归普氏野马成年雄性应激状态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于2006年冬季采用非损伤性的粪样激素R IA法,测定了新疆圈养和放归成年雄性普氏野马的糖皮质激素代谢产物含量,获得了各组成年雄性野马的生理应激状态。结果表明:野马各组间糖皮质激素代谢产物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放归雄马与头马组间(T=7.193,P=0.000)、放归头马和圈舍头马组间(T=7.496,P=0.000)、圈舍雄马和放归雄马组间(T=8.06,P=0.000)激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圈舍头马与雄马组间激素含量差异显著(T=2.976,P=0.019)。各组间野马生理应激水平表现为:圈养雄马>圈养头马>野外头马>野外雄马。同时,初步分析了圈养和放归条件下普氏野马成年雄性的可能应激源,并由此从生理应激角度探讨了圈养和放归野马的科学管护问题。
- 曹婷婷胡德夫于小杰曹杰李凯张峰
- 关键词:普氏野马圈养放归应激状态
- 中国新疆放归普氏野马的繁殖状况被引量:7
- 2009年
- 2001年8月在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进行普氏野马在中国的首次再引入放归实验。2002-2006年在野外共繁殖24匹后代,平均繁殖率为38.72%,平均繁殖存活率为69.05%,繁殖季节头马的频繁更替是影响放归普氏野马繁殖率的主要因素。新生幼驹的平均死亡率为25%,其中83.3%死于头马的雄性杀婴。放归普氏野马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繁殖特征,其中有70.8%的幼驹集中在5-6月间出生,在4、5月份产驹比例分别占8.3%和37.5%,低于同期圈养18.3%和44.3%的产驹比例,6月份产驹比例占33.3%,高于同期圈养18.3%的产驹比例,结果表明:普氏野马放归后产驹高峰季节明显向后推迟,而放归后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供给方式的改变则是其繁殖季节产生推迟的主要原因。
- 孟玉萍胡德夫何东阳陈金良张峰
- 关键词:普氏野马繁殖率死亡率季节性繁殖
-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现状及水质分析——以普氏野马放归区为例被引量:5
- 2014年
- 水是干旱区野生动物所依存的重要生态因子,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可利用水源和水质息息相关。为科学评价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KNR)放归普氏野马活动区域水源的水质,对KNR野马野放区现存的3种水源:自然水源(NW)、改造水源(RW)和遗弃水源(AW)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取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和离子色谱(IC)分析水质。结果显示:F-、SO2-4和水中Na元素超标率较为严重,分别为60%、24%和28%。永久性自然水源中,Na元素和SO2-4浓度较高,超标率为100%。临时性自然水源中的多数离子/元素浓度低于永久性自然水源,但F-超标率达80%,显著高于其他水源。除Mg和Fe元素外,改造水源大多数离子/元素浓度与永久性自然水源相近。与遗弃水源相比较,除F-外,改造水源其他离子浓度均降低。总体上,离子浓度的趋势为遗弃水源>自然水源≈改造水源。本研究表明,3种水源中,临时性水源水质F-含量过高,在今后的改造中,应该注意除氟工作。改造水源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改善,为野生动物利用的重要水源。因此,改造水源是有利于野生动物的,但应该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减少遗弃水源的形成。
- 张永军张峰曹青胡德夫初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