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哲
- 作品数:12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对比24h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2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与24h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阳性率为47.2%,低于动态心电图诊断81.9%(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和室性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房性和室性早搏成对等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推广。
- 姜晓霞龙文军张哲
- 关键词:24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
- 右束支阻滞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右束支阻滞(RBBB)的病因及临床意义。右束支阻滞(RBBB)在心电图检查中常见,各年龄组均可见。临床上除见于器质性心脏疾患以外,尚可见于非心脏疾患及完全健康者。方法:对120例心电图表现为RBBB的病历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的RBBB冠心病较多见,年龄轻的RBBB则以正常人及无器质性心脏疾患较多见。结论:当CRBBB合并电轴明显轴左偏时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张哲
- 关键词:右束支阻滞心电图
- 比较分析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存在的差异
- 2017年
- 目的比较分析使用动态心电图对不同年龄段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的图像特征及差异。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到研究中,共84例,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分组,将年龄超过60岁(含)的患者纳入到对照组(42例),将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纳入到实验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结果两组患者的缺血性ST段改变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更高;对照组患者的缺血性ST段改变主要发生于8点-24点,而实验组则集中于24点-8点;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年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其无症状心肌缺血和缺血性ST段改变发生时间有所不同,所以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以保证患者可以及时接受治疗极为必要。
- 张翼张哲
-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血管疾病不同年龄
- 浅谈心电图教学心得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总结在心电图教学和临床带教的体会和经验,提高今后心电图的带教质量。方法在理论课带教中重视心电图与临床的联系,强调心电图的重要性;应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的心电图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在见习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对带教老师整体素质的培养。结果启发学生对心电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心电图的重视,掌握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在临床的动手能力及分析基本心电图的能力。结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做好心电图带教工作的保证。
- 龙文军姜晓霞张哲
- 关键词:心电图教学实习教学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形成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00例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入院后12通道静息心电图上相邻两个及以上导联有无fQRS分为fQRS组(90例)和非fQRS组(110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患者fQRS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fQRS组患者左回旋支(LCX)病变、三支病变和下壁心肌梗死检出率高于非fQRS组,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fQRS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高于非fQRS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LCX病变、三支病变、下壁心肌梗死、SDNN、SDANN、VLF、LF/HF、LVEF、LVEDD、LVEDV是影响STEMI患者fQRS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TEMI患者fQRS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不仅与LCX病变、三支病变、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还与SDNN、SDANN、VLF、LF/HF、LVEF、LVEDD、LVEDV有关,临床应早期识别其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fQRS发生率。
- 姜晓霞龙文军张哲
- 关键词:碎裂QRS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 PBL教学法在心电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PBL教学方法在心电图实践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成效。方法随机选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2017年7月入院轮转的临床专业实习生80人,作为本次教学实践的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进行心电图基础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心电图结果的判读及分析,通过考察的成绩对比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实习生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判读分析心电图的能力更为出色。同时实验组实习生参与性和积极性更高,对心电图教学的满意程度也更高。结论 PBL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心电图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心电图实践水平。
- 姜晓霞蔣良龙文军张翼张哲刘淑峰
- 关键词:PBL教学法
- 冠心病患者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的关系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关系变化,了解心率变异性在评价冠心病病情方面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观察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10项指标及24 h动态心电图的改变。结果两组之间HR、RR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中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rMSSD、PNN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频域指标ULF、VLF、LF、HF、LF/HF也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下降,提示心率变异性分析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姜晓霞孙婧婧于晔张哲龙文军张翼
-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
- 心电图诊断技术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采取心电图诊断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文数据分析目标是6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实验分组基础,各30例患者,参照组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实验组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两组患者检出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实验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右束支阻滞诊断率96.68%、房性逸搏诊断率93.33%、敏感性50.00%、特异性96.42%、阴性预测值50.00%、阳性预测值96.42%、准确率93.33%对比参照组的73.33%/66.67%/28.57%/78.26%/28.57%/78.26%/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动态心电图诊断和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应用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检出率显著更高。
- 姜晓霞张哲张翼龙文军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