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卫建

作品数:254 被引量:2,867H指数:3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9篇期刊文章
  • 54篇专利
  • 2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0篇农业科学
  • 26篇经济管理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3篇土壤
  • 42篇水稻
  • 39篇气候
  • 31篇玉米
  • 29篇变暖
  • 27篇稻田
  • 27篇粮食安全
  • 22篇气候变暖
  • 22篇小麦
  • 17篇气候变化
  • 16篇开沟
  • 16篇播种
  • 15篇冬小麦
  • 15篇农业
  • 14篇温室气体
  • 13篇春玉
  • 13篇春玉米
  • 11篇还田
  • 10篇有机碳
  • 8篇生产力

机构

  • 16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6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7篇吉林省农业科...
  • 15篇江苏省农业科...
  • 1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河南农业大学
  • 9篇黑龙江省农业...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8篇沈阳市农业科...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江西省红壤研...
  • 3篇农业部农业生...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辽宁省农业科...

作者

  • 254篇张卫建
  • 72篇邓艾兴
  • 63篇宋振伟
  • 44篇郑成岩
  • 40篇张俊
  • 24篇何瑞银
  • 22篇卞新民
  • 21篇陈金
  • 20篇张鑫
  • 19篇田云录
  • 15篇郑建初
  • 15篇丁启朔
  • 14篇陈长青
  • 13篇刘正辉
  • 13篇张彬
  • 12篇江瑜
  • 12篇董文军
  • 12篇齐华
  • 12篇芮雯奕
  • 11篇赵锋

传媒

  • 15篇作物学报
  • 14篇应用生态学报
  • 10篇玉米科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中国水稻科学
  • 8篇江苏农业科学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作物杂志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江苏农业学报
  • 4篇生态与农村环...
  • 3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农业系统科学...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5篇2024
  • 9篇2023
  • 8篇2022
  • 14篇2021
  • 10篇2020
  • 11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11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26篇2013
  • 24篇2012
  • 13篇2011
  • 21篇2010
  • 17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2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淮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及作物生产应对措施被引量:19
2011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趋明朗和世界性粮食安全危机日益严重,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已经成为作物科学的研究热点。江淮地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区域,探讨该区域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应对策略,对确保我国中长期粮食持续增长意义重大。依据我国江淮地区32个气象台站的多年逐日气象资料,并结合多年农作物生育进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江淮地区气候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48年来江淮地区光、热、水资源发生了明显变化。年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每10年分别平均递增了0.28、0.17和0.38℃;夜间增温幅度高于白天,日温差每10年平均下降了0.21℃。≥0℃和≥10℃的积温增加明显,每10年分别平均递增了92和79℃;年降水总量变化不明显,但年际间波动大;年日照时数和太阳总辐射量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少了8.1 h和12.3 MJ.m-2。从稻麦的实际响应来看,小麦播期推迟,成熟期提前,总生育期缩短4 d;而水稻播期提前,成熟期也提前,总生育期基本不变。去除技术影响后的稻麦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稻麦历史产量主要与最低气温正相关,与降水量无显著相关性。最后针对江淮地区气候资源演变特征和作物生产发展趋势,就江淮地区未来气候变暖情形下作物生产的应对策略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黄爱军陈长青类成霞张卫建卞新民
关键词:气候资源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作物生产
环太湖耕地利用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被引量:15
2006年
以环太湖苏州市吴中区为样区,利用统计资料、遥感数据和典型调查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分析18年来耕地利用变化特点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年递减率为1.6%,表现出以水域和各类非农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为突出特点的区域土地动态变化特征;耕地数量变化与区位和地形有关;种植业对耕地利用强度出现波动下降趋势,作物生产由粮食作物生产为主转化为粮食与经济作物生产并重;其变化机制主要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和政策因素驱动。最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仇恒佳卞新民张卫建胡大伟
关键词:耕地利用变化可持续利用环太湖
一种便于调节的小麦分层式施肥机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小麦分层式施肥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施肥时容易使冻土开裂,导致小麦根部的泥土被一同带离,使小麦根部裸露在外侧造成小麦死苗,降低小麦产量,并且,存在大块冻土未被打散,影响土壤透...
郑成岩邓艾兴张卫建宋振伟张鑫张俊尚子吟于海涛
沪宁高速沿线土壤和水稻铅含量空间分布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以沪宁高速公路为例,对沪宁高速沿线3个典型路段两侧土壤和大米中Pb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风向的影响,3个路段路南土壤Pb含量高于路北土壤Pb含量,而路南大米Pb含量低于路北大米Pb含量;不同路段两侧土壤和大米Pb含量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先提高后逐渐降低,土壤和大米的污染范围随着车流量的增加而扩大。
赵健冯金飞张卫建
关键词:大米高速公路
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前沿领域被引量:19
2006年
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动态特征及其过程机制,不仅可降低人类对未来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而且可为农田土壤固碳和生产力保育的技术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南方农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该区80%的耕地是水田,因此,研究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大量文献的综述分析,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库分组、稳定机制和试验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研究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领域。
郑建初芮雯奕冯金侠张卫建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固碳生物学机制全球变化
稻田生态系统在保障环太湖环境健康与经济持续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16
2007年
稻田是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综合服务功能。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和生产调研,以及作者长期的稻田生态系统研究积累,对江苏环太湖地区稻田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功能进行全面估算和评述。分析发现,在合理的稻作技术体系下,环太湖稻田生态系统不仅可以缓解气候变化、提高大气质量及保持水土资源,而且水稻生产还可以获得巨大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稳定环太湖水稻生产,不仅有利于环境健康,同时对促进城乡协调与社会和谐发展也至关重要。应该扭转公众对环太湖水稻生产的偏见,在科学规划稻田布局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稻作技术创新,建立农户激励机制,以进一步增强稻田生态系统在保障粮食安全、环境健康及经济持续增长的综合效应。
张卫建丁艳锋王龙俊芮雯奕郭嘉
关键词:稻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环境健康太湖
一种水稻少耕旱直播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少耕旱直播的栽培方法,步骤为:S10、在稻田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秸秆还田覆盖土壤,同时将水稻种子进行播前准备得到待播种的水稻种子;S20、对所述土壤进行条带旋耕后将所述待播种的水稻种子直播播种,并对所述...
张卫建宋振伟路明杭晓宁郑成岩邓艾兴
文献传递
玉米穗下节间与抗倒性相关的某些性状对增加密度的响应被引量:13
2013年
密度增加使玉米倒伏抗性降低。玉米穗下节间某些性状与倒伏抗性之间密切相关。为了研究玉米穗下节间与倒伏抗性相关的性状对密度的响应,以春玉米为对象,考察了低密(4.50×104·hm-2)、中密(6.75×104·hm-2)和高密(9.00×104·hm-2)条件下玉米穗下节间(自茎节基部向上的伸长节间,依次为S1,S2,…)的直径、长度、茎粗系数、节间鲜质量与长度比以及茎节鲜密度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密度的响应。结果显示,玉米穗下节间直径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S7-S9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长度出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其它茎节的长度在不同种植密度之间的差别各不相同。灌浆期茎粗系数变化趋势是随着茎节数增加而下降,除S3、S4和S10外,其余各茎节均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茎粗系数逐渐下降。从拔节期到完熟期节间鲜质量与长度比逐渐下降,从低密到高密其数值也下降。茎节鲜密度从拔节期到开花期,其茎节鲜密度升高,从开花期到完熟期则呈现降低趋势,不同密度比较,随着密度升高而升高。
刘胜群宋凤斌朱先灿张卫建任军宋振伟郭金瑞阎孝贡
关键词:玉米倒伏
水稻对过氧化尿素用量的响应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为明确过氧化尿素不同用量对根际缺氧胁迫下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2007年和2008年土培试验,考察了水稻的根系形态、生理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等对过氧化尿素不同用量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相对其它处理,追施2/3量的过氧化尿素土表水层较高溶氧量的持续时间较长;增施少量过氧化尿素,水稻分蘖期根系孔隙度显著降低,而随着过氧化尿素施肥量的增加,根系孔隙度有增加的趋势;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性吸收表面积比呈现随过氧化尿素施肥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从产量及其构成上看,适度施加过氧化尿素增氧能够提高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作物的产量。通过不同过氧化尿素施肥量下水稻生长状况的对比,施155 kg/hm2尿素并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追加480 kg/hm2过氧化尿素的增氧模式不仅有利于改善水稻淹水状况下的氧状况,同时促进了水稻根系发育、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形成。
赵锋王丹英徐春梅郑金波张卫建章秀福
关键词:过氧化尿素水稻根系
我国稻田甲烷排放的时空特征与减排途径被引量:19
2022年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甲烷(CH_(4))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稻田CH_(4)减排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国家统计数据和文献收集,计算分析了我国2001—2018年水稻播种面积和单位产量CH_(4)排放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总结了稻田CH_(4)排放的关键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8年我国水稻总播种面积和稻田CH_(4)总排放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单位水稻产量CH_(4)排放则呈整体下降趋势。稻田CH_(4)排放包括土壤CH_(4)产生、氧化与传输3个过程,主要受水稻品种、土壤特性、气候条件、农艺措施等因素影响。受水稻播种面积影响,我国稻田CH_(4)排放量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单位产量CH_(4)排放量呈南高北低的特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选用低排放水稻品种、应用减排稻作技术、施用CH_(4)减排产品等水稻栽培减排途径。同时,针对我国稻田CH_(4)排放的区域特征,提出在选用高产低排放品种基础上,南方平原稻作区重点应用好氧耕作与控水增氧等减排技术,南方丘陵稻作区重点应用生物炭和石灰等减排产品,北方稻作区重点应用好氧耕作和硫酸铵替代部分尿素等减排技术。最后,本文还提出了促进稻田CH_(4)减排的科技创新与政策创设建议,以期为实现水稻丰产与稻田CH_(4)减排的协同提供理论参考。
唐志伟张俊张俊邓艾兴
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特征减排途径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