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元和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坏死
  • 9篇骨头
  • 9篇股骨
  • 9篇股骨头
  • 5篇头坏死
  • 5篇骨头坏死
  • 5篇股骨头坏死
  • 4篇血性
  • 4篇缺血性坏死
  • 4篇股骨头缺血
  • 4篇股骨头缺血性
  • 4篇股骨头缺血性...
  • 3篇动物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外科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3篇成人股骨
  • 3篇成人股骨头
  • 3篇成人股骨头缺...

机构

  • 14篇锦州医学院附...
  • 2篇锦州医学院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唐县人民医院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吉林省军区门...
  • 1篇新泰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张元和
  • 3篇赵振德
  • 2篇于桂生
  • 2篇姚琦
  • 2篇席焕久
  • 2篇韩冬
  • 2篇杜晓燕
  • 2篇栗刚
  • 2篇董明岩
  • 2篇曹阳
  • 2篇曹勇
  • 2篇王健
  • 1篇姚琦
  • 1篇王国君
  • 1篇曹勇
  • 1篇刘冬梅
  • 1篇孙鸿斌
  • 1篇智小东
  • 1篇李建军
  • 1篇王继芳

传媒

  • 5篇锦州医学院学...
  • 2篇山东医药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hBM P-2/β-TCP复合人工骨对兔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被引量:6
2005年
对20只成年大白兔,建立双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右侧股骨头为实验组,植入rhBM P-2/β-TCP复合人工骨;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β-TCP。进行放射学、组织学、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术后实验组股骨头相对骨密度及骨小梁体积(TBV%)明显多于对照组,表明rhBM P-2/-βTCP复合人工骨能为成骨细胞爬行提供支架,并能促进新骨形成和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赵振德张元和杜晓燕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例报告
2004年
姚琦张元和
关键词: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纤维化木村病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研究进展
2004年
姚琦张元和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非创伤性高雪氏病股骨头塌陷酒精诱导全身性疾病
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被引量:14
2006年
近十几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呼吸系统并发症目前已在脊髓损伤患者死亡原因中占据首位。气管切开是预防、治疗高位截瘫呼吸系统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如何掌握好气管切开时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目的是探讨如何更好地掌握气管切开的时机,以达到降低死亡率,提高高位截瘫的治疗效果。
曹阳王岩峰屠冠军张元和董明岩
关键词:气管切开时机呼吸系统并发症颈髓高位截瘫降低死亡率
rhBMP-2/卵磷脂复合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卵磷脂复合材料修复早期兔股骨头坏死(ANFH)病灶清除后缺损区的成骨能力,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液氮冷冻制备兔双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实验侧植入rhBMP-2/卵磷脂复合材料,对照侧植入单纯卵磷脂片;3、6、9周时取股骨头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Ca2+测定,评价rhBMP-2/卵磷脂复合材料成骨效果。结果3周时实验侧缺损区可见成骨细胞和骨细胞,9周有大量的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对照侧仅见纤维组织充填;ALP活性及Ca2+含量实验侧均高于对照侧。结论rhBMP-2/卵磷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活性,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能够有效的提高ANFH的骨修复能力。
曹勇巴彩凤张元和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形态发生蛋白-2卵磷脂诱导成骨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外科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赵振德曹勇张元和
关键词: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外科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ANFH姑息性手术病理变化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中期外科治疗进展
2006年
于桂生曹勇张元和
关键词:股骨缺血坏死外科治疗成人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显微外科治疗进展
2005年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骨科的常见病、疑难病,常导致严重髋关节功能障碍.ANFH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是血供的阻断,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不能有效的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而显微外科技术不仅可以重建股骨头血运,而且可去除坏死骨,促进新骨成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现将近几年来ANFH显微外科治疗的一些发展综述如下.
于桂生张元和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方法20只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A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组):间隔24h耳缘静脉内2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每次40μg/kg,注射内毒素后注射醋酸泼尼松龙20 mg/kg。B组(正常对照组)。两组分别在注射后24h、72h、7d、14d及21d,进行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及血脂测定,21d取股骨头和肝脏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用药后24h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升高,血脂升高(P<0.01)血小板计数减少(P<0.01),用药后72h、7d、14d及21d,持续异常,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A组21d时病理切片见股骨头骨细胞和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论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在引起血栓前状态,形成血栓导致骨坏死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健席焕久张元和韩冬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激素血液流变学动物实验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及其诊断学意义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血栓前状态的出现及其诊断学意义。方法  4 0只兔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10只。A组 :间隔 2 4h耳缘静脉内两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 ,每次 4 0 μg kg。B组 :注射方法同A组 ,第二次注射内毒素后立即注射一次醋酸强地松龙 2 0mg kg。C组 :一次耳缘静脉内注射醋酸强地松龙 2 0mg kg。D组 :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在注射后 2 4h、7d及 2 1d ,进行血小板、血脂和血浆粘度测定 ,2 1d取股骨头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1、A及B组用药后 2 4h血小板计数减少 (P <0 0 1) ,血浆粘度、血脂升高 (P <0 0 1) ,用药后 7d、2 1d ,A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 ,B组持续异常 ,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C组用药后 7d及 2 1d血小板降低 (P <0 0 1)、血浆粘度和血脂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B组 2 1d股骨头病理切片见骨细胞变性、坏死 ,较A、C组为重。结论 激素通过增强由内毒素引起的血栓前状态 ,形成血栓导致骨坏死 。
韩冬席焕久张元和李建军孙鸿斌王健刘冬梅王国君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激素内毒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