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云林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密度
  • 2篇血清
  • 2篇女性
  • 2篇网膜素-1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性
  • 1篇血糖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泵
  • 1篇胰岛素泵治疗
  • 1篇脂肪
  • 1篇脂肪细胞
  • 1篇脂肪细胞因子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女性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性
  • 1篇糖尿病性胃轻...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
  • 1篇菏泽市中医院

作者

  • 6篇张云林
  • 2篇伍西羽
  • 2篇蒋岳霞
  • 2篇廖二元
  • 2篇唐四元
  • 2篇伍贤平
  • 2篇张红
  • 1篇彭依群
  • 1篇戴如春
  • 1篇罗湘杭

传媒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胰岛素泵治疗对控制新诊2型糖尿病血糖及改善β细胞功能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CSⅡ)对新诊2型糖尿病(T2DM )不用其他药物的前提下能否长期控制血糖,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新诊 T2DM 患者[ n =126,空腹血糖(FBG)>13.9 mmol/L]入院接受2周的CSII治疗。在CSII前后,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质谱、血浆游离脂肪酸(FFA )、前胰岛素和C肽水平。随访期间患者停用胰岛素,仅进行长期饮食控制。【结果】126例患者在接受CSII的第(6.3±3.9)d达到最佳血糖控制[空腹血糖(FBG)<6.1 mmol/L ,餐后2 h血糖(2hPG)<8.0 mmol/L]。完成CSII二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FPG ,2hPG ,HBA1C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F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 P <0.01,P <0.05),β细胞功能恢复程度更大( P<0.05)。【结论】短期强化胰岛素疗法可使具有严重高血糖的新诊T2DM患者血糖得到长期控制。β细胞功能改善,尤其是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恢复,可能是患者获得缓解的机制。
张云林
关键词:胰岛素血糖B淋巴细胞
绝经后女性血清网膜素-1与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网膜素-1浓度与骨密度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脂肪组织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运用双能X线骨扫描仪(DEXA)测定此336名受试人群全身总体骨密度、腰椎正位、左侧前臂、髋部总体、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区、左侧股骨大转子及转子内骨密度及体成份,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脂肪因子(网膜素,脂联素,瘦素,抵抗素,内脏脂肪素,apelin)浓度。结果:超重及肥胖组较正常体重组有更高的总髋、股骨颈、转子内骨密度;血清网膜素-1与腰椎、股骨颈、股骨大转子、转子内、总髋、Ward’s三角区BMD呈负相关(r=-0.159,-0.259,-0.233,-0.243,-0.247,-0.112),校正年龄、BMI及体脂后,网膜素-1与各部位BMD相关无显著性。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瘦重、绝经年限及雌激素是总体及各部位骨密度的独立相关因素,其变化分别可以解释12.2%~13.7%,6.9%~13.1%,0.9%~1.7%的变异。血清脂联素是腰椎、总髋及总体骨密度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清网膜素-1与各部位及总体骨密度无显著相关;雌激素、绝经年限、瘦重是绝经后女性各部位及总体骨密度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清脂联素是腰椎、总髋及总体骨密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张云林蒋岳霞唐四元
关键词:脂肪细胞因子网膜素-1骨密度
血清omentin-1与代谢性风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网膜素-1(omentin-1)浓度与代谢风险相关因素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脂肪组织对代谢性风险因素的影响. 方法 对336名41~81岁的绝经后女性进行横断面研究,测量受试者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浓度;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脂肪因子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雌激素、胰岛素浓度;全自动生化仪测量血脂浓度;并运用双能X线骨扫描仪(DEXA)测定体脂、躯干体脂、瘦重;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结果 (1)血清网膜素水平与身高、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相关无显著性(P>0.05),其与BMI(r=-0.248)、体重(r=-0.220)、腰围(r=-0.176)、躯干体脂(r=-0.446)、体脂(r=-0.815)、体脂百分比(r=-0.599)负相关;(2)利用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代谢性风险因素数目组网膜素水平,发现含有1个及以上代谢性风险因素数目组的网膜素水平明显低于无代谢性风险因素组的水平(P<0.05). 结论 (1)绝经后女性血清omentin-1与体重、BMI、腰围、体脂、躯干体脂、体脂百分比负相关;(2)血清omentin-1随代谢性风险因素聚集程度的升高而下降,其可作为代谢性风险因素的预测因子.
张云林唐四元蒋岳霞
关键词:网膜素-1绝经
女性年龄相关的股骨颈几何参数参考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调查女性人群年龄相关的股骨颈几何参数(FNGPs)和建立FNGPs参考数据库。方法女性健康志愿者5478名(年龄10~91岁),采用DXA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FNGPs,包括股骨颈外周直径(OD)、横截面积(CSA)、皮质厚度(CT)、内皮质直径(ED)、抗曲比率(BR)、截面系数(SM)、截面转动惯量(CSMI)和抗压强度指数(CSI),并分析其随年龄的变化关系。结果各种FNGPs随年龄的分布趋势均采用三次回归模型拟合优度最佳,拟合曲线方程的决定系数均有显著性意义(R2=0.047~0.344,均P=0.000),但它们的散点分布趋势随指标而不同,其中CSA、CT、SM、CSMI和CSI在35岁之前随年龄而增加,之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只有BR约在40岁之后则随年龄而快速增加。调整年龄之后,身高、体重和BMI与股骨颈OD、CSA、CT、ED、SM和CSM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043~0.546,均P=0.002~0.000),BR和CSI则与身高、体重和BMI呈负相关关系(r=-0.057至-0.387,均P=0.0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女性人群FNGPs参考数据库,将为临床评价和预测女性股骨颈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提供可靠的参考值。
张云林汤梦露周祥伍西羽伍贤平廖二元
关键词:女性人群骨密度
中老年女性骨转换指标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风险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中老年女性骨转换指标变化对骨密度(BMD)和骨质疏松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632名健康中老年女性(年龄40~89岁),测定空腹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OC)、骨I型胶原C-末端肽(s CTX)和N-末端肽(s NTX),以及腰椎和近端股骨骨密度(BMD),并分析这些骨转换指标与BMD和骨质疏松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检测的各种骨转换指标与腰椎、股骨颈和髋部BMD呈显著负相关(r=-0.238^-0.528,P均=0.000)。调整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后,血清BAP、OC和s CTX与腰椎和股骨颈BMD的偏相关系数仍然有显著性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这些骨转换指标对腰椎BMD是一个有意义的负性决定因素,大约可以解释腰椎BMD 7.6%~27.9%的变异性。各种骨转换指标水平最高的四分位组(Q4)与最低的组(Q1)比较,腰椎、股骨颈和髋部的骨质疏松患病风险,分别显著增加4.6~15倍(OR=4.6~15,95%CI:2.6~30),3.2~13倍(OR=3.2~13,95%CI:1.5~36)和3.0~13倍(OR=3.0~13,95%CI:1.3~44)。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中老年女性骨转换指标与BMD和骨质疏松患病风险的关系,提示骨转换指标水平变化是中老年女性BMD的重要决定因素,骨形成指标和/或骨吸收指标水平增加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和患病风险大大增加。
张云林周祥张红戴如春罗湘杭伍西羽伍贤平廖二元
关键词:骨转换指标骨密度骨质疏松中老年女性
氟哌啶醇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应用氟哌啶醇治疗45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并与盐酸甲氧氯普胺组进行对照。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对血糖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氟哌啶醇对饱胀、早饱、恶心和(或)呕吐有效率100%,腹胀,餐后不适有效率分别为89.2%和81.2%,尤其是对缓解饱胀、早饱、腹胀、恶心/呕吐和餐后不适等糖尿病胃轻瘫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有助于血糖的控制,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氟哌啶醇是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安全有效的药物,有推广应用价值。
张云林张红彭依群
关键词:糖尿病胃轻瘫氟哌啶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