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谷清 作品数:26 被引量:135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左心衰与脂代谢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与脂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血液透析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急性左心衰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选取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急性左心衰和救治情况,以及比较其他的一些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急性左心衰24例,经过抢救治疗挽回生命的有23例,死亡1例。阴性组HDL高于阳性组,阴性组TC、TG、LDL-C和ApoB较阳性组低。结论患者甘油三酯的升高是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的影响因素。 刘维 廖谷清 王平关键词:急性左心衰竭 血液透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18与气道炎症及气流受限的关系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及其于炎性细胞数、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46例COPD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测定和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浓度。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组诱导痰IL-18的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及巨噬细胞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0.72,均P<0.05);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7、-0.61,均P<0.01);与MMP-9浓度呈正相关(r=0.67,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诱导痰MMP-9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68,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诱导痰MMP-9浓度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64,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诱导痰中MMP-9/TIMP-1比值与与FEV1占预计值(呈正相关(r=0.61,P<0.01)。结论 COPD患者诱导痰中IL-18的水平与气道炎症和气流受限有关。 姚平波 廖谷清 贺承健 刘维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细胞介素-18 气道重塑 丽珠肠乐与思密达联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 2006年 肠易激综合症(IBS)系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据认为肠道感染后和精神心理障碍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对IBS治疗方法的选择均为经验性的,尚无一种方法或药物对所有的患者有肯定的疗效。基于此,本文探讨药物丽珠肠乐与思密达联用治疗腹泻型IBS,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宾文凯 邓立普 廖谷清 符秋红 曹欣 王桥生关键词:腹泻型IBS 丽珠肠乐 思密达 近期疗效 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严重脓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组和血必净组,每组各2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CD4/CD8比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与对照组相比,血必净组CD3+、CD4+、CD8+、CD4/CD8比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能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从而改善预后。 廖谷清关键词:血必净 脓毒症 T淋巴细胞亚群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各20例,两组均予以抗休克和病因治疗。在此基础上,乌司他丁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每8小时1次,治疗7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外周血CRP、VEGF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外周血CRP及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第7天外周血CRP及VEGF分别为(59±28)ng/L,(97±28)ng/L;乌司他丁组治疗第7天外周血CRP及VEGF分别为(31±16)ng/L,(41±10)ng/L。乌司他丁组治疗后第7天的外周血CRP及VEG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乌司他丁组治疗后第10天的APACHEII评分([11±6)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5±7)分](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RP、VEGF与APACHEII评分的水平,改善预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中的VEGF表达水平。 封萍 陈艳明 廖谷清关键词:乌司他丁 C-反应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肠外营养(PN)组、肠内营养(EN)组和PN+EN组,分别观察入院时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第7、14 d的血淀粉酶(AMS)和免疫指标(WBC、IgA、IgM和IgG),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体重降低比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给予营养支持后,PN+EN组的AMS、WBC、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体重降低比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均较PN组和EN组有显著下降(均P<0.05);三组间的APACHEⅡ积分和Balthazar评分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是安全和有效的,有利于消化道功能的恢复、保护肠道粘膜屏障、防止感染、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广泛推广和临床应用。 曾皋 贺承健 廖谷清 阳学风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预后 血清S100B浓度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检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患者血清和脑脊液S100B浓度,探讨血清和脑脊液S100B浓度与意识障碍的关系。方法检测48例SAE患者和12例普通脓毒症患者入ICU 1h血清S100B浓度、72h血清和脑脊液S100B浓度,根据意识障碍分级将SAE患者分为不同组别,比较3个指标在不同组别间的差异。结果(1) SAE患者入ICU时不同意识障碍组间比较,血清1h-S100B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意识障碍分级越高,血清1h-S100B浓度越高(P<0.05)。(2)经治疗72h后,不同意识障碍组间比较,血清和脑脊液72h-S100B有统计学差异(P<0.05),意识障碍分级越高,血清和脑脊液72h-S100B浓度越高(P<0.05)。(3)意识好转组患者血清72h-S100B浓度低于1h-S100B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而意识无改善组患者血清72h-S100B浓度高于1h-S100B浓度,呈升高趋势(P<0.05)。结论血清和脑脊液S100B浓度可作为SAE患者脑损害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测指标,其动态变化也提示脑损害的转归方向。 王平 刘访遥 廖谷清关键词:S100B 早期胃镜下鼻空肠管置入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早期胃镜下置人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43例符合条件的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24例:早期行胃镜下鼻空肠管置人行肠内营养治疗;全胃肠外营养组19例:行全肠外营养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腹痛、腹胀时间、血浆内毒素的改变,同时了解血浆白蛋白、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分别为(3.3±2.2)、(7.6±3.2)d,明显优于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为(7.1±3.8)、(13.3±4.9)d,F值分别为48.038、63.567,P均〈0.01],发生胃肠道出血0例、肺部及肠道感染1例、高血糖2例、胰腺囊肿1例,并发症亦少于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为5、10、8、6例,X2值分别为7.147、13.084、6.777、5.847,P〈0.05或P〈0.001)。血浆内毒素在肠内营养组中下降较早、较快,治疗后14d降至(0.19±0.11)EU/ml,明显低于全肠外营养组的(0.85±0.28)EU/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6,P〈0.001)。肠内营养组血浆淀粉酶治疗前及治疗后7、14d分别为(1623±479)、(547±322)、(179±106)U/L,全胃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467±589)、(789±503)、(233±156)U/L,两组血浆淀粉酶较治疗初期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在治疗后7、14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17、1.889,P均〉0.05)。两组血浆白蛋白治疗后均升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鼻空肠管置入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显著改善SAP患者的症状、减少并发症、保护肠黏膜,有利于SA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 吴清 傅念 阳学风 廖谷清 胡杨 蒋良君关键词:鼻空肠管 急性重症胰腺炎 胃镜 内毒素血症 Toll样受体4和9基因在肺纤维化大鼠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9(TLR-9)及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在肺成纤维细胞大鼠的动态演变及其在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博莱霉素诱导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采用微波改良Masson染色、VG染色法、q RT-PCR等方法,观察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的发病过程及其肺组织中TLR-9和TLR-4基因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下游分子NF-KB和IFN-γ的表达。结果: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呈现典型的肺泡炎(7d)、纤维组织增生(14d)及稳定的肺纤维化(28~56d)等表现;与对照组相比,TLR-9、TLR-4、NF-KB和IFN-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9与NF-KB和IFN-γ表达呈正相关(r=0.91、r=0.88,P<0.01);TLR-4与NF-KB和IFN-γ表达也呈正相关(r=0.96、r=0.98,P<0.01)。结论:TLR-9和TLR-4可能参与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调控大鼠肺成纤维的炎症反应。 廖谷清 赵红 邓立普 姚平波关键词:TOLL样受体 肺纤维化 固有免疫 炎症反应 早期低热卡与高热卡营养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AP)早期高热卡与低热卡肠内营养对其并发症及预后的比较,来评估不同热卡的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高HLAP病人,随机分入早期低热卡与高热卡营养治疗组,分别在早期(48 h)内分别给予高热卡和低热卡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记录两组病人血脂、炎症指标变化水平、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及住院时间、ICU时间、器官功能发生率、死亡率、胰腺坏死组织发生率等。结果: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共收治HLAP病人48例。在EN开始的前两天内,LC的病人血脂呈逐步降低趋势,两组血脂水平在EN开始后第三天分别为2.3(1.7-3.4)mmol/L vs 5.2(2.9-6.1)mmol/L,P=0.05。LC组的ICU天数明显小于HC组,MODS发生率、死亡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IPN发生率LC稍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HTG-AP病人,低热卡-高蛋白营养方式可使病人因正氮平衡而增加瘦体重,同时因热卡不足而消耗体脂肪;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 贺承健 姚泓屹 封萍 刘维 廖谷清关键词:高脂血症 临床疗效 重症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