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金秋

作品数:1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文学
  • 5篇叙事
  • 5篇小说
  • 3篇改编
  • 2篇严歌苓
  • 2篇影视
  • 2篇影视改编
  • 2篇普希金
  • 2篇文本
  • 2篇华文文学
  • 2篇海外华文
  • 2篇海外华文文学
  • 1篇大学文化
  • 1篇大学文化精神
  • 1篇大学校园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当代文学作品
  • 1篇新诗
  • 1篇心态

机构

  • 13篇天津科技大学
  • 6篇天津理工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大连教育学院

作者

  • 16篇常金秋
  • 6篇胡春毅
  • 1篇罗振亚
  • 1篇侯小波

传媒

  • 2篇牡丹江师范学...
  • 2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北方论丛
  • 1篇齐鲁学刊
  • 1篇电影新作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轻工教育
  • 1篇大庆师范学院...
  • 1篇关东学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诗神远游:普希金对中国新诗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普希金作为中国文学介绍、评论最多的俄国诗人,在中国新诗理论建设、创作实践,以及诗人的审美经验、精神品格等方面都留下深刻印痕。从左翼作家联盟直接领导下的中国诗歌会理论主张,到后期广场诗歌朗诵运动,都潜隐着他的内质精神。在新诗生成层面,他促进着中国本土写作者现代精神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形成,对诗歌文本的内部元素,如意象、体式等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百余年间,普希金诗人形象也在"他者"的社会不断被重塑,在文学新秩序的创建中留下多重身影。
常金秋
关键词:普希金中国新诗
花开两朵:一个青白,一个浅红——严歌苓《小姨多鹤》小说与同名剧的叙事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2011年前后,电视剧《铁梨花》和《幸福来敲门》相继在全国各卫视的荧屏上出现,旅美作家严歌苓再一次引人关注,之前她的小说《小姨多鹤》被改编为同名剧在内地热播,同样也引起轰动,《小姨多鹤》的两种艺术文本比对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改编前后文本的叙事差异甚大,可谓妙笔生花,青白与浅红,色彩相异,无论是在人物、情节,还是叙事语言上都构成了巨大张力,从中可以窥见编创者各自不同的文化眼光和胸襟,探寻文本内外的诸种生成因素,也为中国内地的影视编创带来借鉴意义。
胡春毅常金秋
关键词:《小姨多鹤》改编严歌苓叙事
《大明劫》:历史镜像的凝视与反思
2014年
解晓东、王竞的电影《大明劫》直击明朝末年的战争灾难和民生问题,刻画出人物的担当与思考。虽受制于低成本,影响了历史叙事和影片格局,却仍然呈现出独特的历史镜像。影片既执意还原历史本体,更立意于反思历史、发掘社会问题,为当下社会提供参照与警示。同时,也为当下历史题材的中国本土电影做了示范。
胡春毅常金秋
关键词:历史镜像社会预警
贴近历史的言说——评《冷战·民族·文学——新中国“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2012年
在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史上,"十七年"中外文学关系处在一个特殊而又尴尬的位置。特殊是因其处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在"冷战"语境下,具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化特征;说它尴尬,也是因为其鲜明的时代特色,成为政治的工具,
罗振亚常金秋
关键词:文学关系研究冷战政治意识形态化民族言说
再论《呐喊》、《彷徨》小说叙事视角及声音
2004年
据杨义先生所述,"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视角的功能不仅可以表现独特的世界感觉,蕴含某种人生哲学和历史哲学,而且它的执著和独到的运用,可以导致叙事文体的变异和革新."[1]叙事视角技巧的继承、革新和运用,正凸现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鲁迅的小说就具有这个方面预示性、前沿性和探索性.
常金秋
关键词:《呐喊》《彷徨》小说叙事方法叙事技巧
世俗化的圣骨匣——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城市历史叙述
2006年
王安忆在小说叙事中有意偏离和淡化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她在一系列以城市为背景的小说中开启的人们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大都带有史诗性与个体性相互融合的特征。
常金秋
关键词:小说
海外华文文学影视改编之历史叙事管窥
2013年
当下文化产业如火如荼,其中,海外华文文学改编推动着影视的发展,也为自身的传播助力。从这两者的历史叙事问题上考察,可以发现影视文本对于历史的传达、阐释与文学文本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差异,这显示出不同编创者的意旨和手法,也体现出图像媒介与纸质媒介在编码上的个性和侧重。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作品影视改编成为了以上问题突出的范本,透过其历史叙事的研究角度发掘海外华文文学的影视改编的共性问题。
胡春毅常金秋
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影视改编历史叙事严歌苓
鲁迅小说中意象叙事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从五个方面解读关于“意象叙事”在鲁迅小说文本中的运用,试图探求中国叙事言说背景下的鲁迅叙 事方略,在其小说文本中如何体现意象的双构或多构性,从而寻找到了以意象为中介,那种作者或隐含作者,与读 者或隐含读者间的深层对话。
胡春毅常金秋
关键词:意象小说文本隐含
论郭小川干校时期的诗歌创作及心态投影
2011年
作为诗人,郭小川在当代文学史上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被推崇的几首诗,还体现在思想史层面。在下放干校时期,他的诗歌创作折射出特定阶段的历史状貌,从紧跟主旋律的颂歌到充满个性的呐喊,他的思想经受了由盲从到清醒的痛苦蜕变,呈现了一位左翼知识分子复杂的心灵"成长"史。更为确切地说,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身处思想改造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从迷茫、分裂、挣扎到反抗的艰难的"自启蒙"历程。
常金秋
关键词:干校诗歌心态
诗性的写作——论王安忆九十年代后期的小说叙事
2005年
王安忆对90年代后期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叙事姿态进行了分析。在这一系列小说中,叙述者用一些具体的时间或空间话题作为叙述线索,故意压低了叙述的声调,把乡村生活的意义直接提升出来。
常金秋
关键词:乡村叙事叙事结构叙事姿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