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庆龙
- 作品数:37 被引量:171H指数:8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支持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阴性乳腺癌中AR与Ki-67、CK5/6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cancer,TNBC)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与细胞增殖指数(Ki-67)、细胞角蛋白5/6(CK5/6)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回顾性收集的115例TNBC患者已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中的AR、Ki-67和CK5/6的表达,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R与Ki-67、CK5/6在TNBC的表达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r值分别为0.467和0.350)。组织学分级在Ki-67分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1~2级的TNBC患者在Ki-67低表达组中的占比率高于Ki-67高表达组。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在Ki-67分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在AR与CK5/6分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AR与Ki-67、CK5/6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联合检测这3个抗体的表达,可能有助于TNBC的危险分级,为TNBC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一些理论支持。
- 王会华常庆龙崔萍萍原阳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ARKI-67CK5/6
- 20%甘露醇局部注射联合加压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漏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20%甘露醇局部注射联合加压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漏的疗效。方法将64例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20%甘露醇局部注射联合加压包扎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穿刺抽吸联合加压包扎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6.7%、有效率为94.4%,对照组分别为28.6%、71.4%。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20%甘露醇局部注射联合加压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漏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张彦武张力莹常庆龙冯爱强
- 关键词:乳腺癌甘露醇
- 10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6例女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病例,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病理诊断依据2003年WHO《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有关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分类标准。结果:10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临床表现:乳头溢血最常见,占56.6%(60/106);其次为乳房肿块,占30.2%(32/106);同时有乳头溢血和乳房肿块者,占13.2%(14/106)。病理结果: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38例(35.8%),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42例(39.6%),非典型乳头状瘤7例(6.6%),导管内乳头状癌、囊内型乳头状癌及浸润性乳头状癌19例(17.9%)。年龄>50岁的导管瘤病例,恶性占54.3%(19/35);病变位于二级以下导管,恶性占40.4%(23/57);钼靶片提示伴有钙化的,恶性占46.5%(20/43);既往有导管瘤病史者,恶性占55.2%(16/29);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方法:1)导管及周围腺体区段切除;2)大区段、象限或全乳切除;3)乳癌改良根治术。结论:术前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年龄>50岁,钼靶显示有钙化,病灶位于二级以下导管和既往有导管瘤病史的乳腺导管乳头状肿瘤,恶变机率高,以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为治疗原则,手术后应严密观察,定期随访。
- 贾国丛王玉平常庆龙
- 关键词:病理类型
- 钼钯引导下导丝定位在乳腺微小钙化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钼钯引导下导丝定位在乳腺微小钙化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06—2015-06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院经钼钯X线乳房摄片提示乳房微钙化灶的126例住院患者,彩超检查和扪诊均未发现肿块。在钼钯引导下导丝定位后,手术切除钙化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钙化灶全部定位成功,均一次性完全切除。病理结果显示乳腺癌17例(导管原位癌11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导管内癌微浸润4例),良性病变(乳腺腺病、乳腺不典型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109例。结论对于彩超检查和扪诊均未发现的微小钙化灶,钼钯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病变,定位准确性高,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常庆龙杨红星王阳贾国丛
- 关键词:钼钯导丝定位
- 血清PSA、GDF3与MUC1蛋白的联合检测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诊断意义被引量:5
- 2019年
- 人生长分化因子3(GDF3)与早期胚胎发育及脂肪生成关系密切,是转化生子因子-β(TGF-β)的一个主要组成成员,对乳腺癌(BC)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正常及癌样上皮细胞内均可合成,属于丝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之一,具有组织特异性,起糜蛋白酶样作用。黏蛋白1(MUC1)是肿瘤组织的一种重要生物学标志物,其广泛并异常表达于癌细胞表面。
- 常庆龙杨红星
-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MUC1蛋白早期胚胎发育血清PSA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生长分化因子
- 建立乳腺癌组织标本库标准化程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建立乳腺癌标本库的标准化程序,为建立系统的、规范的乳腺癌组织标本库及信息管理体系奠定基础。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术中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远端正常组织标本,并收集部分患者血标本提取血清、血浆及淋巴细胞,所有组织标本均深低温保存。采用一套信息管理体系对于标本进行管理。结果:共收集22例乳腺癌患者新鲜组织及血样标本共520份,其中导管内癌2例,小叶原位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全套标本者19例;标本留取时间平均为(19.38±10.16)min;随机抽取20份肿瘤组织提取DNA和RNA作质量监测,合格率达到90%。结论:建立系统的、规范的乳腺癌组织标本库及信息管理体系,将为乳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物质与信息资源。
- 贾国丛王金礼王尧河常庆龙杨红星王阳赵军
- 关键词:乳腺肿瘤组织库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
- 消乳散结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观察消乳散结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乳腺增生症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他莫昔芬片,1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消乳散结胶囊,3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1.05%、9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孕酮(P)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黄体生成激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P、FSH、LH和E2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治疗后,两组肿块最大径和疼痛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小(P<0.05)。结论消乳散结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可明显缓解乳房胀痛,缩小乳腺肿块,改善性激素水平,临床效果较好。
- 王阳贾国丛常庆龙杨红星
- 关键词:消乳散结胶囊枸橼酸他莫昔芬片乳腺增生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
- 舒肝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舒肝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门诊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17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7例。对照组给予乳核散结片(1.44g,tid)治疗,试验组给予舒肝颗粒(3g,bid)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雌激素水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舒肝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可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常庆龙韩佩贾国丛
- 关键词:舒肝颗粒乳腺增生预后分析
- 36例新生儿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观察
-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与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8年7月诊治的36例急性乳腺炎患儿资料。其中女性31例(86%),男性5例(14%),发病年龄4~22天(10.2±2.6天),病...
- 常庆龙文建国娄安峰张艳杨黎陈燕芦山
- 文献传递
- 乳腺癌组织中paxillin和c-erb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研究paxillin蛋白和c-erbB-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评价乳腺癌的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原发性乳腺癌、1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10例距癌灶边缘>5cm病理组织学检查正常的乳腺组织中paxillin和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相比,乳腺癌中paxillin表达显著降低(P=0.003),而c-erbB-2表达显著增高(P<0.001)。paxillin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状况、肿瘤细胞的ER和PR表达及肿瘤大小无关,而与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c-erbB-2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PR表达和病理学分期无关,而与ER表达、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axillin和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axillin和c-erbB-2与乳腺癌细胞的恶性转化、侵袭转移有关,检测paxillin和c-erbB-2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准确评价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 张彦武常庆龙冯爱强贾国丛吴亚群
- 关键词:乳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