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梅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5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加藤法与尼龙袋集卵孵化法现场普查血吸虫病效果的比较被引量:2
- 1990年
- 我们曾对改良加藤法(Kato法)诊断血吸虫病的效果做过一些研究,认为1次收取5~10g粪样用该法做4张涂片,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且操作简便又经济。我市自1985年推广应用,效果满意。但Kato法与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孵化法)的检出效果,孰优孰劣,未做比较,尚难肯定。去年,国家七五攻关题“环卵试验抗原标准化。
- 石亮俭吴光力裘中传管文九马维聚王之怀尹小梅李家泉
- 关键词:孵化法粪样双阳性人体寄生虫学
- 饱和盐水飘浮法中玻片不同放取时间下钩虫卵检出率的比较被引量:1
- 1999年
- 饱和盐水飘浮法系常用的寄生虫学病原检查技术,它利用比重较大的饱和盐水,使较轻的蠕虫卵等上浮,以达到聚集的目的。具体操作是:取黄豆大小的粪便,加入盛有少许饱和盐水的小瓶中,用竹签将其捣碎搅匀,加入饱和盐水略高于瓶口但不溢出,覆盖一载玻片、静置约15~20min,将玻片提取并迅速翻转,镜检。(此法本文简称为先盖片法) 关于漂浮法玻片放取时间,有人提出另一种方法,即静置20分钟再覆盖玻片(简称后盖片法)。
- 季虹刘晓明王勇尹小梅
- 关键词:饱和盐水检出率钩虫卵玻片法寄生虫学
- 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掌握安徽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流行现状。方法按照全国统一调查方案,分层整群随机抽样29个肠道蠕虫调查点,27个华支睾吸虫调查点,16个绦、囊虫调查点。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带绦虫/囊尾蚴病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肠道蠕虫调查点共调查14873人。检出肠道蠕虫13种,总感染率为21.43%(其中男性19.63%,女性23.37%),女性高于男性(χ2=30.88,P<0.05),蛔虫、钩虫和鞭虫占全部感染者的91.28%;蛲虫检查3022人,阳性率为5.39%(163/3022);华支睾吸虫调查点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72%(男0.73%,女0.72%),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095,P>0.05)。囊尾蚴病共调查16389人,未检出带绦虫病例,血清学阳性率为0.4%。结论与第一次全国分布调查结果相比,总感染率及各虫种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老年龄组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女性),老年人群在过去的防治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华支吸虫睾流行区人群感染率降低。人群带绦虫、囊虫感染率极低。
- 郭见多沈光金吴维铎李启扬尹小梅周利季虹刘晓明
- 关键词: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率流行病学调查
- 安徽省蛔虫感染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调查安徽省蛔虫感染的分布 ,分析其易感因素。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Ka-to- Katz)检查蛔虫卵 ;按 1∶ 1的个体匹配选择 16 5名蛔虫感染者及健康者进行病例对照调查 ,应用条件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 14 874人。蛔虫感染率 9.77% ,男性 (8.97% )低于女性 (10 .6 3% ) (P<0 .0 5 )。在 14 5 1例蛔虫卵阳性者中 ,轻度感染占 76 .77% ;蛔虫感染的高峰年龄组为 5~ 9岁 (男 13.11% )和 10~ 19岁 (女 12 .6 3% ) ;地理分布以沿江平原感染率最高 (2 6 .73% )。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总收入、家庭人口、使用人畜粪便、便后洗手和赤脚下地劳动等 5个因素与蛔虫感染有关 (P<0 .0 5 )。结论 全省蛔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 ,且 70 %以上为轻度感染。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是蛔虫感染的主要人群。家庭总收入、家庭人口、使用人畜粪便、便后洗手和赤脚下地劳动是影响蛔虫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郭见多沈光金吴维铎李启扬尹小梅周莉季虹
- 关键词:蛔虫易感因素
-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疫情调查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市、区)疫情现状。方法按照《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确定的抽样调查方法,在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市、区)各抽取3个疫情相对较重的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疫情相对较重的流行村作为调查现场。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同时,查阅各县(市、区)近年来感染性钉螺调查结果和当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疫情资料。结果现场共抽查81个乡(镇)81个村。累计血清学检查34 293人,阳性1 086人,平均阳性率为3.17%(0.65%~9.58%);累计粪检1 068人,平均阳性率为0.37%(0~4.0%),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1%。累计调查家畜3 057头(只),其中牛438头,羊2 550只,其他家畜69只,均未查到阳性。累计调查钉螺60 944框,捕获活螺11 261只,解剖全部活螺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县(市、区)均在调查前2年以上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限为2.9年(2~6年);均已2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平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年限为4.9年(2~9年)。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人畜病情较低,已查不出感染性钉螺。
- 何家昶张世清汪天平朱良强张功华汪昊高风华杨卫平曹晋蓉尹小梅刘一平周莉章乐生汪峰峰呼明闯司武敏丁宋军许晓娟
-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疫情控制
- 日本血吸虫干卵抗原的标准鉴定血清客观指标研究被引量:1
- 1989年
- 本研究通过对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兔血清实验结果分析,证实了影响其COPT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是血清γ-球蛋白的含量水平。首次提出以感染兔血清作为COPT抗原活性检测的标准血清必须达到的客观指标以及相应的日本血吸虫干卵抗原的质量标准。实验结果表明,γ-球蛋白含量在20~30mg/ml的感染兔血清作为干卵抗原的标准鉴定血清具有测定干卵活性客观、稳定的特点。用以检测时,环沉率在30%以上的日本血吸虫干卵抗原,具有良好的敏感性(84.0~94.4%)和特异性(96.0~94.0%),适宜于作为COPT诊断抗原。
- 马维聚王之怀胡万富许强谢静芬管其洲尹小梅郝晓君李同山梅继德徐伏牛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诊断抗原环卵沉淀试验血吸虫病人抗原活性
- 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血凝诊断血吸虫病的现场应用研究
- 1995年
- 在现场条件下,用双盲法对单克隆抗体反向间接血凝试验(McAb—RIHA)诊断血吸虫病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McAb—RIHA 与 Kato 法粪检总的样本检测符合率达80.0%,与粪检阳证样本的符合率(校正)达83.9%,对粪检阳性,McAb-RIHA 阴性的样本复查排除37.5%(3/8)的粪检假阳性,对粪检阴性,McAb—RIHA 阳性的样本Kato 法复查一次(3张涂片)检出24.6%的样本阳性(14/57),是总样本粪阳率6.79%(34/501)的2.62倍,与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Dot—ELISA)的检测结果比较,两法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McAb-RIHA 在现场用于诊断血吸虫病具有较为理想的准确性,且其操作简便、诊断快速,具有较高的现场实用性。
- 胡万富王之怀尹小梅王勇汪昊季虹严自助唐为忠徐伏牛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血吸虫病
- 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家兔尿中循环抗原的实验研究
- 1996年
- 本研究首次用单克隆抗体证实了日本血吸虫病家兔尿液中存在日本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抗原。用McAb-RIHA和McAb-Dot-ELISA平行对比检测浓缩5倍的重感染家兔尿样61份和正常空兔尿样30份。两法的阳性率分别为81.97%和78.69%;假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O%。认为可进一步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尿排泄抗原的研究。
- 刘晓明王之怀季虹尹小梅王恩木高风华王亚林闫克力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家兔ELISA
- 晚期血吸虫病人生命质量量表测定分析
- 目的:本研究尝试一种按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全面评价晚期血吸虫病人生命质量的方法;选择晚期血吸虫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作比较,评估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命质量状况,分析影响其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在安徽省血吸虫病重流行...
- 郭见多李启杨尹小梅
- 文献传递
- 晚期血吸虫病人生命质量量表测定分析被引量:46
- 2002年
- 目的 评估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命质量状况 ,分析影响其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直接访谈式问卷分别调查 114例临床确诊的晚期血吸虫病例及健康人 ,应用生命质量量表测定分析其生命质量。结果 病例组生命质量综合指数、心理健康指数和躯体功能指数分别为 12 0 .94、2 4 .89和 5 9.4 3,低于对照组 137.0 0、35 .35和 6 3.15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 ;病例组的社会生活指数 (36 .6 2 )与对照组指数 (38.5 1)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命质量低于正常对照 。
- 郭见多李启杨尹小梅周利沈光金吴维铎韩小和郑富涛
- 关键词:晚期血吸虫病人生命质量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