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豫秦

作品数:81 被引量:686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历史地理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经济管理
  • 6篇农业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6篇生态
  • 12篇生态系统
  • 12篇可持续发展
  • 8篇淮河流域
  • 6篇荒漠化
  • 5篇沙地
  • 5篇商文化
  • 5篇人地关系
  • 5篇人地系统
  • 4篇遗址
  • 4篇岳石文化
  • 4篇沙漠化
  • 4篇生态服务
  • 4篇生态系统服务
  • 4篇农牧
  • 4篇农牧交错带
  • 4篇文化
  • 4篇文明
  • 4篇龙山文化
  • 4篇考古

机构

  • 81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石油化工...
  • 3篇日本筑波大学
  • 2篇安徽省社会科...
  • 1篇北京工业职业...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国家林业局

作者

  • 81篇宋豫秦
  • 13篇张力小
  • 10篇曹淑艳
  • 6篇张晓蕾
  • 3篇曹明兰
  • 3篇叶文虎
  • 3篇陈妍
  • 2篇张英杰
  • 2篇前川孝昭
  • 2篇蔡博峰
  • 2篇虞琰
  • 2篇程必定
  • 2篇施雪
  • 2篇张振亚
  • 2篇陈昱昊
  • 1篇邓辉
  • 1篇魏斌
  • 1篇姜冬梅
  • 1篇李海辰
  • 1篇郝利民

传媒

  • 9篇中国人口·资...
  • 9篇中国沙漠
  • 6篇中原文物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考古
  • 2篇环境保护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人民长江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绿叶
  • 2篇中原文化研究
  • 2篇淮河研究会第...
  • 1篇环境教育
  • 1篇前线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文物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水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贾湖稻作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农业起源这一重要理论问题始终是国际学术界长盛不衰的话题.关于主要栽培作物的起源,国际上对西亚小麦起源、美洲玉米起源的研究,均有权威性结论,但对于稻米的起源问题,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1970年代以前,苏联学者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提出作物起源一元论,认为作物起源中心必然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在其影响下,国际学术界一直认为南亚是稻米起源的中心,中国稻米则是从印度传来.中国学者丁颖、周拾禄曾在1940年代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中国栽培稻起源于中国,但在当时被学术界冷落.1970年代初,在距今近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丰富的稻作遗存并开展了研究;而美国学者哈兰(J.R.Harlan)又提出作物分散起源论,认为作物起源的中心不一定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这些成果打破了陈腐的一元论,把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中国.
张居中王象坤孔昭宸宋豫秦
关键词:贾湖遗址稻作起源
菏泽安邱堌堆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22
1987年
菏泽市在山东省西南部,《禹贡》属豫州之域,清代为曹州府治,现为菏泽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由于历年黄河泛滥,古代遗址多被洪水浸没,深埋于积沙之下,不易寻找,长期以来影响了考古工作的开展。1984年春,北京大学考古系商周组师生来此选择实习地点,与地区文展馆和市文化馆同志共同决定在安邱堌堆进行发掘。遗址位于菏泽市区东南12公里,在佃户屯乡曹楼村东南的安邱堌堆上(图一)。
邹衡郅生龙王迅宋豫秦
关键词:岳石文化龙山文化早商文化文化层文化遗址
夏文明崛起的生境优化与中国城市文明的肇始被引量:5
2006年
夏民族从颖河流域和汾河下游发展到伊洛平原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生境的不断优化而步入了文明时代,建立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二里头王都,从而开启了中国城市文明的先河。二里头城市文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夏文明的跃进。
宋豫秦虞琰
关键词:二里头文化城市文明
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2025年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美丽中国建设的蓝图,彰显了党中央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定力,深刻诠释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不断明晰建设美丽中国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方针、方案领域、重要举措及制度安排,全面系统理解和把握美丽中国建设的要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协调联动,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行为自觉,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宋豫秦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南亳地理之我见被引量:6
2001年
古文献有关南亳的记述,目前尚不可完全相信,也不可完全否定,重要的是努力寻找考古证据。如果南亳确实存在,其文化应是漳河型一类先商文化。
宋豫秦
关键词:先商文化岳石文化
我国水文化的生态文明元素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伟大转折。任何一场社会变革来临之前,总是要首先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而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又必然以一定的社会文化积淀为基础。可见,文化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
宋豫秦李恩敬
文献传递
关于建立《隋唐运河水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构想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个组成部分.安徽皖北地区是隋唐运河通济渠的流经之地...
宋豫秦
关键词:生态博物馆水文化
黄帝故里的巨石文化
宋豫秦刘俊杰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的演化及湿地恢复驱动力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淮河流域生态系统因人为干扰造成原有湿地大量消失,导致流域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之受季节性洪水影响,人水争地矛盾尖锐。为了重现流域湿地曾星罗棋布的原生态景观,本文提出将淮河人工修建的行蓄洪区部分恢复为湿地,以实现防洪减灾、洪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划分淮河行蓄洪区演化阶段基础上,基于实地调研、入户访谈和相关统计数据,以干流21个行蓄洪区之一的濛洼蓄洪区为例,论证了行蓄洪区湿地恢复的驱动力,旨在为建立淮河流域人水和谐的洪水管理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张晓蕾宋豫秦
关键词: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湿地恢复驱动力
全球气候变化对浙江沿海红树林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浙江是我国人工引种红树林的最北界。从3个方面论证了全球气候变化对浙江沿海红树林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浙江省红树林的发展策略。
龚婕宋豫秦陈少波
关键词:红树林气候变化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