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大可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2篇冬小麦
  • 2篇冬小麦品种
  • 2篇小麦
  • 2篇小麦品种
  • 2篇播期
  • 1篇淀粉
  • 1篇冬前
  • 1篇应对气候变化
  • 1篇玉米
  • 1篇植株
  • 1篇生产力
  • 1篇生育
  • 1篇生育后期
  • 1篇水稻
  • 1篇水资源
  • 1篇气候变暖
  • 1篇种子
  • 1篇种子萌发

机构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宁大可
  • 3篇谢立勇
  • 3篇冯永祥
  • 3篇林而达
  • 2篇王贺然
  • 2篇韩雪
  • 2篇郝兴宇
  • 1篇赵洪亮
  • 1篇姜乐
  • 1篇王惠贞
  • 1篇邸少华
  • 1篇罗新兰
  • 1篇赵美玲
  • 1篇杨振中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气候变暖条件对北京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冬前生长情况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确定气候变暖条件下北京地区冬小麦安全越冬的适宜播期。[方法]通过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播期试验(9月25日,10月7日,10月17日),研究正常偏暖气候条件下,冬前积温和小麦叶龄的关系,从苗情角度,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确定播期提供建议。[结果]气候变暖后冬小麦出苗所需积温增加,但随着播期推迟逐渐降低。9月底播种可以实现壮苗,10月中旬播种,冬小麦苗情依然能达到安全越冬的基本要求。[结论]北京地区,冬小麦9月底至10月中旬均可播种。
王贺然林而达韩雪郝兴宇冯永祥宁大可
关键词:冬小麦品种播期气候变化
温度升高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选用两个不同玉米品种先玉335和郑单958,研究温度升高4℃范围内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3个温度处理(对照温度、对照温度+2℃、对照温度+4℃),分析播种后不同天数温度变化梯度值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发芽指数、α-淀粉酶活力和相对离子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升高4℃范围内,两个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萌发率均升高;温度升高2℃和4℃时玉米种子α-淀粉酶活力最大值分别提前1 d和2 d,且温度越高,最高值越大;相对离子渗漏率略有下降,但下降趋势不明显。说明在适度增温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将提前和加速。
宁大可谢立勇杨振中赵美玲罗新兰
关键词:玉米温度升高种子萌发Α-淀粉酶活力
华北北部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冬小麦品种·播期调整初探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不同品种冬小麦的播期试验,探究在正常偏暖年份下,北京地区继续种植冬性品种小麦和提高偏春性小麦品种种植比例的可能性,并利用播期调整减少抗寒性相对弱的品种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与9月下旬常规播种相比,北京地区目前可以适当推迟冬小麦播期,10月中旬前均可种植,品种选择应以冬性和半冬性品种为主;10月上旬以后播种的冬小麦,冬前难形成壮苗,容易遭受冻害影响,特别是偏春性品种,但可通过提高播量和选种抗寒品种减少产量损失。
王贺然林而达韩雪郝兴宇冯永祥宁大可
关键词:播期冬小麦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影响,并结合该地区对水的需求情况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结果]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影响虽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总体来讲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而该地区的需水情况因为近年来人文因素的破坏较大,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正面效果仍不能使该地区摆脱需水紧张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应该继续时刻关注气候变化对该地区水资源的影响,提高人民节水意识,逐步开展水利工程,运用适宜的农业技术,建立更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加快西北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西部大开发。[结论]该研究为西北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邸少华谢立勇宁大可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资源
北方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可溶性物质含量及植株生产力对CO_2浓度增高的响应被引量:11
2014年
以高产优质粳稻松粳9号和稻花香2号为试材,利用中国北方FACE(free air CO2enrichment)实验平台研究北方水稻生理代谢对CO2浓度增高的响应规律。在水稻抽穗期开始测定剑叶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收获后实测小区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处理间和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CO2浓度增高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乳熟期和完熟期剑叶可溶性糖含量,松粳9号和稻花香2号最高增幅分别达11.7%和47.5%。CO2浓度增高显著降低抽穗期和完熟期剑叶可溶性蛋白含量,松粳9号和稻花香2号最大降幅分别为16.2%和10.5%。CO2浓度增高使抽穗期和乳熟期剑叶总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松粳9号和稻花香2号最大增幅达18.9%和22.5%,之后便逐渐降低。CO2浓度增高使松粳9号单株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分别提高6.82%、1.50%和12.64%,稻花香2号平均升高2.56%、2.13%和26.05%。研究表明,CO2浓度增高最终提高了水稻植株生产力,对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这可能由于CO2浓度增高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导致水稻提早成熟,叶片衰老促进了可溶性糖分解,也加快了功能叶可溶性蛋白向籽粒运输速率。
王惠贞赵洪亮冯永祥姜乐宁大可谢立勇林而达
关键词:水稻生育后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