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建中

作品数:29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血
  • 5篇血管
  • 5篇脂蛋白
  • 5篇纤溶
  • 5篇脑梗
  • 5篇脑血管
  • 5篇出血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血管病
  • 4篇血性
  • 4篇溶栓
  • 4篇溶栓后
  • 4篇尿激酶
  • 4篇缺血
  • 4篇缺血性脑血管
  • 4篇缺血性脑血管...
  • 4篇脑出血
  • 4篇颈动脉
  • 4篇颈动脉粥样硬...

机构

  • 20篇河北北方学院...
  • 6篇张家口医学院
  • 4篇河北经贸大学...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季建中
  • 12篇李银
  • 9篇康金旺
  • 8篇陈宗羡
  • 7篇李冬梅
  • 7篇杨敬芳
  • 6篇曹宝森
  • 6篇陈兰英
  • 5篇于晓云
  • 5篇曹保森
  • 5篇侯惠敏
  • 5篇白莹
  • 5篇翟江
  • 4篇李新军
  • 4篇鲁蓓
  • 4篇杨志峰
  • 4篇武润桃
  • 4篇宋征宇
  • 3篇候惠鸣
  • 3篇张瑞

传媒

  • 6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张家口医学院...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1
  • 1篇199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采用颈内动脉自血栓塞法建立脑梗死模型。治疗1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组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分别测定不同时间段3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后22h断头取脑,冰冻切片观察有无脑出血,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有无脑梗死病灶。结果:治疗1、2组各有2例出血、TTC染色,治疗1组2例正常,治疗2组3例正常。对照组造模后FIB升高,PT、APTT缩短,与造模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6h,2个治疗组FIB下降,PT、APTT延长,与造模后2h或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2组FIB、PT、APTT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静点巴曲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不增加出血发生率。通过凝血四项检测发现两药同时应用凝血机能下降明显,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同时监测凝血—纤溶指标,减少出血事件发生。
季建中赵小祺侯惠敏李华杨志峰李冬梅翟江李银曹宝森
关键词:脑梗死尿激酶巴曲酶
疏血通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血凝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6mL/d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血凝系统检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2.5%(P<0.05);疏血通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均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的脑血流速度;且治疗组在降低血液黏稠度和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及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
李银白莹丁英奇康金旺季建中杨敬芳于晓云宋征宇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疏血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
脑出血患者血肿冲洗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动态变化的意义
2008年
李银康金旺于晓云陈兰英白莹季建中陈宗羡曹宝森
关键词:脑出血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脑出血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临床研究
李银于晓云康金旺薛茜丁英奇杨敬芳曹保森白莹吕淑芳季建中沈文梁丽英段永刚陈兰英李新军李晓静宋征宇
该项目通过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以临床发病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炎性细胞因子在脑出血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及作用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发现炎性细胞因子出现高峰时间与脑出血水肿高峰时间相一致,炎性细胞因子与出血量相关,炎性...
关键词: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出血抗炎治疗
呼吸道真菌感染诱发呼吸衰竭14例临床观察
1996年
本文对1993.10—1995.10住院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真菌检查(痰培养或涂片直接镜检),连续两次阳性者14例,占决总数5.43%,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48—70岁;Ⅰ型呼衰4例,Ⅱ型呼衰10例,肺部基础病变有慢性肺心病11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肺癌1例。 1.2 临床表现 除原发病及呼吸衰竭表现外,具有以下临床特点:白痰、粘稠。
季建中
关键词:呼吸道真菌感染呼吸衰竭并发症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与脂蛋白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关系的研究
2001年
为了探讨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脂变化的关系,我们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乐检测和血脂测定,现报道如下。
季建中候惠鸣翟红陈宗羡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脂蛋白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与脂蛋白、纤溶活性的研究
季建中侯惠鸣牧晓鸿李新军李冬梅常桂红高凤英李华翟江杨静芳杨志峰吕淑芳李银曹保森康金旺李晓静陈宗羡丁英奇宋征宇
该项目通过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各危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发现有梗死灶TIA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从生化角度证实此类患者体内有血栓形成;同时发现不稳定性斑块对纤溶活性影响更大,...
关键词: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滴注巴曲酶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
2007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滴注巴曲酶的安全性及对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每组6只,采用颈内动脉自血栓塞法建立脑梗死模型。造模后2 h静脉溶栓。造模后24 h处死动物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各有2例出血;治疗1组2例有梗死灶,治疗2组仅1例有梗死灶;治疗2组超氧化物化歧酶活性最高,对照组最低,3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个治疗组丙二醛含量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后滴注巴曲酶可以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而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季建中李新军曹保森杨志峰李冬梅侯惠敏李银翟江高风英唐景旺
关键词:脑梗死尿激酶巴曲酶丙二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L-8和TNFα-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2007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NC)血清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AMI及UA组IL-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1)。结论:IL-8及TNF-α水平变化与AMI发病密切相关,在AMI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新军季建中李文慧张雪雨李春海张秀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IL-8TNF-Α
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中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被引量:5
2008年
李银于晓云白莹康金旺杨敬芳陈兰英季建中
关键词:脑出血炎症趋化因子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